殷墟文物
至少5万余件流失海外
“殷墟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至少有5万余件文物因为劫掠等原因流失海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数据是我根据10余年调查研究推算出来的。”
据其统计,目前海外至少有80多家博物馆、基金会、拍卖行和私人机构藏有殷墟文物,包括珍贵的甲骨、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石器等。日本根津美术馆收藏的三方盉、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收藏的刻辞骨匕、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收藏的骨尺等,都成为殷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殷墟成功跨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后,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了殷墟和安阳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多数是在解放前,准确点讲是在清末民初年间流到海外的。先是当地农民,后是古董商,再后是当地军阀、官绅,纷纷瞄上了小屯。这块土地下埋藏着甲骨、青铜器,他们都想从中牟取暴利,使得小屯出土文物的价格不断上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告诉记者,殷墟出土的甲骨内容涉及殷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甲骨自出土之日便遭遇了流失的厄运,更多地被送往京城,深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喜欢和收藏。
文献记载,罗振玉自1906年起就开始留意搜求甲骨,先后收藏2万余枚。1912年罗振玉在他所著的《殷墟书契前编》中提到他收藏甲骨的规模:一岁所获殆逾万。意不自歉,复命家弟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洹阳采掘之,所得则又再倍焉。
此外,20世纪初,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探险家等同样喜欢小屯出土的文物,除偷运回国外还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和转卖,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人收藏甚多,而罗振玉的收藏在数量上“仍仅次于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后由于战争,日本军人和其他一些外国人趁国内局势动乱进行劫掠,也是殷墟文物大规模流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