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吧 关注:15,925贴子:139,261
  • 16回复贴,共1
@仟掱7闗叔
为关叔的“意向论”所进行的自我答疑
现在前面的PS :以下所谈论的“意向”与“目的”均为物质(前提)的能动反映,所以排除唯心主义的取向与所谓的理性主义取向(由于它们各自都有明确定义的)
简述关叔的“意向说”。
实践是我们人存在的方式,但往往实践的开始是由意向引起的,并非目的。意向,即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一定的反应,因而是一种行为倾向,或叫做意图、意动(百度百科)。在这里,实践在最开始变成了模糊的,不清楚的,还没有明确目的的行为倾向。于是,关叔便得出了,方法确定前提;前提只是实践的条件而非原因;目的并没有指导实践,而是由实践表达我们的目的这之类的观点。
而以上种种,全是关叔用心理学领域和哲学领域的配合得出的,但是这样真的合理吗?所有的问题就纠结于,我们的实践在一开始都只是一种模糊的意向引起的吗?
马克思曾定义物质皆为实践的要素,我们的世界也是一个实践的世界,实践就是我们人类存在的方式,任何讨论脱离了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践的活动中,到底是意向引起的还是由目的引起的?值得庆幸的是,意向和目的都是有各自明确含义的。那么对于一个实践主体来说,他是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开始实践时,是不是有明确目的的。而关叔在从客观角度解释人的活动都是由模糊的意识的开始的,对于具体实践的人来说,这一点认识恐怕是难以接受的。意向是可丢弃的意识,如果丢弃了,便就是放弃实践活动;如果坚持了,意向便不再是意向而就是一个明确的目的。那么不论意向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还是被丢弃,最终都将由目的指导实践。
此后,前提条件就不再只是实践的条件,而是充当实践的原因。这里的问题就像小偷看到警察会逃跑一样,警察既是小偷逃跑的条件也是他逃跑的原因。如果警察不是小偷逃跑的原因,只是个条件。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条件而不是那个条件呢?所以这里小偷逃跑仍是需要原因的,才能解释这个。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望与关叔再斟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03 07:24回复
    @仟掱7闗叔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1-03 07:34
    回复
      2025-07-10 12:08:39
      广告
      你说实践的初始状态是意向,人首先意向到一些东西,对该东西的连续意识,才有目的,然后才实践,对不?那结果不还是目的在前,实践在后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03 19:54
      收起回复
        “实践与思想相互共同。从广义上来讲,实践是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之总合,或者说实践是对于人的物质活动和思想活动的统称。实践以思想为本。没有思想参与的物质活动是不足以称之为实践的.思想是实践最基本的东西。所谓思想的与外斗争,就是思想与物质的斗争。从广义上来说,实践即思想,思想即实践。实践为思外的实践,思外的实践与思内的虚践相区分。狭义实践与狭义思想相区分。狭义实践与狭义思想的区分错综而复杂。从最根本上来讲,狭义实践指思想的与外斗争,即思想与物质的斗争,而最基本的则是思想与狭义物质的斗争。狭义思想指思想的内部斗争。通常所说的实践是指狭义的实践。”(来自度娘)。我想我们一直在讨论狭义的实践,即狭义实践的逻辑顺序。而不是什么意向也是实践。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04 17:29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06 21: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