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惯周杰伦的《兰亭序》,但曾钟意于《菊花台》以及其他一些歌曲。
大约是2006年,高一的时候,受同学的影响,听了不少周的歌。那一年的专辑是《依然范特西》,从《夜的第七章》到《千里之外》再到《菊花台》,让我感觉周并非耳闻的那样一个只会念字的歌手。后来接触流行歌曲较多了,颇喜欢一些老歌。九十年代以及世纪之交的时候,真是个流行音乐的绚烂年代。至于周后来出的什么专辑不关心了,《兰亭序》照旧很火,高潮部分的旋律听得多了也能跟着哼几句。
听《菊花台》的时候,还没有读过“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听《兰亭序》的时候,已经学了课文《兰亭集序》,课本封页彩图有冯承素摹本兰亭帖。对书法有些小兴趣的我,沉醉于兰亭帖的妙不可言,而右将军的序文本身,其思想内容也叫我动容,魏晋风流并非清谈与怪行。王勃之语“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颇合我当时心境。
读过《兰亭集序》,看过兰亭帖,再来听这么一首流行歌曲《兰亭序》,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情。好比吃过香蕉之后再吃橘子,原本微酸微甜的橘子,其酸味就盖过甜味了。类此,大隐隐于市也真是需要大毅力大智慧。而听《菊花台》的时候,我尚未见过“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这样的妙句,不曾读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不曾看过黄金甲的电影。这也是我后来喜欢上古诗词,读了那么多诗词仍喜欢着《菊花台》这首歌曲的缘由。
后来我不再钟意方文山这位歌词作者,转而较为欣赏林夕。
第一次读“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触。想得不多。倒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常勾起我的思索。再有其他,则是顾城《门前》的句子:“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大约是2006年,高一的时候,受同学的影响,听了不少周的歌。那一年的专辑是《依然范特西》,从《夜的第七章》到《千里之外》再到《菊花台》,让我感觉周并非耳闻的那样一个只会念字的歌手。后来接触流行歌曲较多了,颇喜欢一些老歌。九十年代以及世纪之交的时候,真是个流行音乐的绚烂年代。至于周后来出的什么专辑不关心了,《兰亭序》照旧很火,高潮部分的旋律听得多了也能跟着哼几句。
听《菊花台》的时候,还没有读过“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听《兰亭序》的时候,已经学了课文《兰亭集序》,课本封页彩图有冯承素摹本兰亭帖。对书法有些小兴趣的我,沉醉于兰亭帖的妙不可言,而右将军的序文本身,其思想内容也叫我动容,魏晋风流并非清谈与怪行。王勃之语“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颇合我当时心境。
读过《兰亭集序》,看过兰亭帖,再来听这么一首流行歌曲《兰亭序》,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情。好比吃过香蕉之后再吃橘子,原本微酸微甜的橘子,其酸味就盖过甜味了。类此,大隐隐于市也真是需要大毅力大智慧。而听《菊花台》的时候,我尚未见过“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这样的妙句,不曾读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不曾看过黄金甲的电影。这也是我后来喜欢上古诗词,读了那么多诗词仍喜欢着《菊花台》这首歌曲的缘由。
后来我不再钟意方文山这位歌词作者,转而较为欣赏林夕。
第一次读“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触。想得不多。倒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常勾起我的思索。再有其他,则是顾城《门前》的句子:“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