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0标准体系的构成、制定目的、总体结构及内容。 (2)掌握《环境管理体系》GB/T 24000 标准体系的构成、制定目的、总体结构及内容。 (3)掌握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和运行模式 标准的结构系统都采用PDCA动态循环、不断上升的螺旋式运行模式,由“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一策划一实施与运行一检查和纠正措施一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体现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思想。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1)掌握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控制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考虑和避免因管理不当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害。 (2)掌握施工环境管理的目的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 (3)熟悉施工职业健康安全和施工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特点:复杂性、多变性、协调性、持续性、经济性和环境性。 (4)掌握施工职业健康安全和施工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掌握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的步骤:领导决策、成立工作组、人员培训、初始状态评审、制定方针一目标一指标一管理方案、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体系文件编写、文件的审查、审批和发布。 (2)掌握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 管理体系的运行: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3)掌握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维持管理体系的维持: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合规性评价。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企业的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严重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安全预评价制度、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 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控制: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按照国家标准,危险源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可以将风险分为工、Ⅱ、Ⅲ、Ⅳ、Ⅴ五个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风险评价所得出的不同风险源和风险量大小(风险水平),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应根据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安全隐患的处理: 施工安全隐患一般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不当等。施工安全隐患的处理应遵循冗余安全度处理原则、单项隐患综合处理原则、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预防与减灾并重处理原则、重点处理原则及动态处理原则。施工单位对事故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包括:当场指正,限期纠正,预防隐患发生;做好记录,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分析统计,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跟踪验证。 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物、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安全隐患的内容而采用的安全隐患防范的一般方法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对施工机具进行有序监管,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保养维护;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事先制定的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是对特定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措施的计划安排,是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求援程序;保护措施程序;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的维护。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实施和奖惩。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如有特定情形,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施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施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施工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通常按照安全事故伤害程度、安全事故类别、安全事故受伤性质、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必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和追究法律责任。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的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重点掌握发生安全事故时的事故报告内容、事故调查报告内容、施工单位的事故处理和法律责任。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文明施工主要包括: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等。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包括建立文明施工的管理组织以及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包括现场围挡设计,现场工程标志牌设计,临设布置,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堆放,现场场地和道路,现场卫生管理,文明施工教育等内容。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防止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突变和退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 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噪声,粉尘排放,运输遗撒,化学危险品、油品泄露或挥发,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办公用纸消耗,光污染,离子辐射,混凝土防冻剂的排放等。 应当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处理包括大气污染的处理、水污染的处理、噪声污染的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的处理以及光污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