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3,343贴子:14,749,277

【数字飙榜】《三国演义》十大死不瞑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是英雄啸傲的时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又是一个悲伤的时代,一个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时代。因为天妒英才,即使是像三国这样英雄辈出的时代,也会有人没有用武之地。正是因为一些英雄可以得尝所愿,而一些英雄却只能窝囊而死,或者碌碌终老一生,更使得得这些英雄让人不仅为之扼腕叹息。今日数字飙榜,就讲述这些让人叹息的故事,为您盘点《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30 09:46回复
    沙发
       ——一行白鹭上青天,本猫挤在最中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30 09:47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30 09:48
      回复
        10.《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陈登
        上榜理由:让吕布死不瞑目,又在曹操手下死不 瞑目
        遗憾指数:★★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虽然在曹操击败吕布的一战中此人出场很多,并且是得以击败吕布的重要人物,但是总给人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三国演义》中虽然没写,但在史书上有记载,刘备夸奖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可以和古代的圣贤相比,当时的人物很少有能超过他的。不过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 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这时曹操才想起陈登的好处,后悔没有采用陈登的谋略。而此时陈登早已经害病而亡。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30 09:48
        回复
          单机?不管了,先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30 09:58
          回复
            9.《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桓范
            上榜理由:敌得过司马懿的诡计,敌不过曹爽的昏庸
            遗憾指数:★★☆
            如果曹爽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司马氏渭桥兵变的时候,中外一片混乱,形式晦暗不明,大臣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大司农桓范。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 蒋济对司马说:没事儿,他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呢。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的说到: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 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这个窝囊废还是不敢,说了一句窝囊至极的话:现在不指望再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桓范气的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30 09:59
            收起回复
              8.《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魏延
              上榜理由:活魏延斗不过死诸葛。
              遗憾指数:★★★
              魏延初投刘备就被诸葛亮不喜,说魏延头后又反骨,是个祸害,要推出斩首。不过刘备还是看重魏延,收下了他。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 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 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打算怎么守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他!”「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大乐。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得及休整。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 这个时候诸葛亮派魏延去解救,却不给他派兵,只让魏延调用原有的汉中兵力。魏延却表示:不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完成任务。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排不上编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诸葛亮乐的合不拢嘴,立刻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职位高出了赵云一大块。 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祁山过程中,魏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最著名的就是子午谷奇谋了。最后,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服诸葛亮的安排,想要夺取兵权,不过诸葛亮早已料到,在死前安排下了对付魏延的方法,安排了马岱杀了魏延,魏延的命运始终逃不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就连诸葛亮死后,亦是如此。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30 10:01
              收起回复
                7.《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华陀
                上榜理由: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遗憾指数:★★★☆
                华陀被世人尊为“外科鼻祖”。早在1600多年前华陀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还又创编“五禽戏”以为防生保健,始开我国体育医疗的先河。关于华陀的医术无须多说,因为一个“医仙”称号已经能说明一切,现在只说说华佗在三国中的命运。 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并不多,但每次出场必是经典段落,比如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这段故事既突出了关羽的泰然自若,也突出了华佗的医术高明,但就是这次事件,为日后埋下了祸根。后来,曹操犯头痛病,无人可以医治,于是找到华佗。华佗诊断后说要医此病,需用利斧见曹操头颅劈开,把脑中的毒瘤取出,曹操听完惊疑不定,华佗就讲出关羽的故事,讥讽曹操胆小。 曹操却又犯起了疑心病,怕华佗和关羽有交情,来刺杀自己,于是把华佗关入大牢。华佗的医术再高,也治不了曹操的疑心病,医仙自知无幸,于是把沤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医书《青囊书》赠给一名待他不错的狱卒,希望此书可以流传后世,医救世人。狱卒答应了华佗。后来,华佗死在狱中,狱卒替华佗打理了后事,可回到家一看,妻子正在焚烧此书,狱卒连忙抢夺,可书已烧毁,只剩得一两页。 狱卒之妻自有一番言论: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青囊书》只剩下一两页,记载了一些阉鸡猪的小法流传于世。华佗地下有知必然死不瞑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0-30 10:45
                回复
                  6.《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曹植
                  上榜理由: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遗憾指数:★★★★
                  曹植“煮豆燃豆萁”的七步诗,是连3岁小孩都背得出来的,曹植的诗赋也想来被后世的文人们推崇。不过,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 曹操原本最喜欢最看中的就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比如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就让年仅23岁的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曹植接手邺郡后做事兢兢业业,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后来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带兵歼灭了于禁等人,威震华夏。 曹操的事业到了危机关头,如果关羽攻克樊城,黄河以南则无险可守,兵锋直抵许昌,这个时候就会叛乱四起。在危机关头,必须要派一名亲信大将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为南中郎将,作为统帅抵挡关羽。这个时候曹丕把曹植骗到府里,灌醉了他,耽误了发军,结果曹操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使曹植失去了统帅精锐大军的机会。后来曹丕得以即位,然后立刻打压曹植,把他流放到山东一带看管。 再后来,曹睿即位后对曹植的看管逐渐放松,并且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曹植就在这个时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试表》,在这个表里,曹植上面详细的陈述了三国的形势,并且结合曹操的用兵经验提出了一套对吴蜀作战的方略。文章感人至深,写到:愿意作为一个偏稗的校官,或者归属于西边的大将军曹真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或者归属于东方的大司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驰骋;一定要擒住孙权抓获诸葛亮,完成先皇的遗愿,如果能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就算死也没有遗憾。”可是曹睿又怎么会让他称心如意呢?只是写了不疼不痒的四个字:其志可嘉。最后一代宗师只能终老深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30 10:46
                  回复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30 10:48
                    回复
                      4.《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姜维
                      上榜理由: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遗憾指数:★★★★
                      相比之下,姜维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诸葛亮曾夸奖他文武双全,胆略过人,而且忠于汉王朝。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费祎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向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 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却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骚扰魏国边境。后来费死了之后,姜维才像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因为当时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其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沓中去屯田。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直达成都。 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不战自退。可是诸葛瞻不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禅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可是刘禅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边的石头!后来在成都的庆功宴上,邓艾挠着花白的脑袋醉醺醺的表示:姜伯约也不愧是当代的一个英雄,可惜他遇到了这样的主子,也加上遇到了自己,才走投无路了。直到最后复汉之计的失败,真的可以说是时不与我,魏兵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最后的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真可以说是死不瞑目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0-30 12:13
                      回复
                        3.《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死不瞑目——周瑜
                        上榜理由: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遗憾指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曲念奴娇·赤壁,写的是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率领东吴将士,大破曹军80万军马时,指挥若定的样子。周瑜是这时候的焦点人物,是他成就了赤壁之战,也是赤壁之战成就了他。一时间不可一世,但是却很短暂,因为很快,诸葛亮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话说,赤壁之战得胜后,周瑜顺势进攻荆州,与曹仁数番大战,自己还受了箭伤,然后又上演了苦肉计,才取得优势,可是诸葛亮却顺势不费吹灰之力取了荆州,气的周瑜箭伤复发,金疮迸裂,这就是著名的三气周瑜的第一气,是日后周瑜之死的预兆。后来,周瑜几次三番的和诸葛亮斗智,都处于下风,其中还引出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就这样,一代名帅周瑜,竟然被诸葛亮活生生的气死。所谓“气死人不偿命”,三气周瑜后,周瑜自知死期将近,却也没有办法,只是在临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从周瑜临死前的话可以轻易看出,周瑜是闭不上眼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0-30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