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关于“姓名权”的立法解释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草案,子女可以有条件地选取父姓和母姓之外的姓氏。
实际生活中,常有父母给孩子选择父姓、母姓之外的其他姓氏。一位户籍民警告诉记者,自己遇到过有的父母因自己的父辈参加革命改姓改名,但想让自己的孩子回复祖姓;还有的人因受他人恩惠,希望将孩子随恩人的姓;有的为给外婆家延续香火,把孩子改成随外婆姓等情形。
“部分放开姓氏权”消息传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28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分别采访了市民、法学专家及社会学家,听听大家怎么说—
有欢喜:寻根问祖想改祖姓
“这真是个好消息!”沈阳市民迟先生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自己的祖辈原先的姓氏是“尉迟”,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姓氏因“犯忌”被强迫更改,从此一家人的姓氏变成“迟”。迟先生查过家谱,发现“尉迟”这个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自己的家族还流传有独特的故事。
迟先生说,眼下自己的妻子刚怀孕不久,此项法案修正后,当自己的孩子出生时,就可以恢复“尉迟”的祖姓,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记者采访中还得知一件事:一位市民通过回老家寻根溯查家谱得知,自己的祖姓是“耶律”,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轮到祖太爷一辈时,竟改姓“于”。他曾经为了改回祖姓东奔西走,却始终未果。“这一回,总该轮到我圆梦了吧!”
有疑问:随便选姓氏可能吗
辽宁一所高校法学院教授解读称,允许公民选择父母姓之外的“其他姓氏”,这是一个既能充分体现对公民姓名权的尊重,同时又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法律解释。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选取父母姓外其他姓氏”的正当合理情形,如“因恢复祖姓”、“由他人抚养”等等。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可以自己随便选择姓氏了?就此,该法学专家表示,此次法律解释没有提及,未来也不会完全放开选择姓氏,“否则就乱套了”。只有在实际当中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父母没有抚养能力,孩子需要交由他人抚养,这种情况下随抚养人姓是最合理的选择,此次法律解释也明确了这一点。另外,有的为了延续外婆家的香火,也可随外婆姓。没有正当理由的,还是应该随父姓或母姓。
有解读:随父母姓是一种“孝”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接受采访时称,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公民选择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实际做法。
她说,对于炎黄子孙而言,姓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符号,而且体现着根脉意识,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随父姓或母姓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另外,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男、女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以男性基因为主的遗传倾向也是随父姓最科学的诠释。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化,出现了多元化价值观。”张思宁说,姓氏应该不再成为对人性的约束,而应体现社会进步与文明。比如,孩子随养父母或恩人的姓,就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唐葵阳
实际生活中,常有父母给孩子选择父姓、母姓之外的其他姓氏。一位户籍民警告诉记者,自己遇到过有的父母因自己的父辈参加革命改姓改名,但想让自己的孩子回复祖姓;还有的人因受他人恩惠,希望将孩子随恩人的姓;有的为给外婆家延续香火,把孩子改成随外婆姓等情形。
“部分放开姓氏权”消息传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28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分别采访了市民、法学专家及社会学家,听听大家怎么说—
有欢喜:寻根问祖想改祖姓
“这真是个好消息!”沈阳市民迟先生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自己的祖辈原先的姓氏是“尉迟”,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姓氏因“犯忌”被强迫更改,从此一家人的姓氏变成“迟”。迟先生查过家谱,发现“尉迟”这个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自己的家族还流传有独特的故事。
迟先生说,眼下自己的妻子刚怀孕不久,此项法案修正后,当自己的孩子出生时,就可以恢复“尉迟”的祖姓,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记者采访中还得知一件事:一位市民通过回老家寻根溯查家谱得知,自己的祖姓是“耶律”,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轮到祖太爷一辈时,竟改姓“于”。他曾经为了改回祖姓东奔西走,却始终未果。“这一回,总该轮到我圆梦了吧!”
有疑问:随便选姓氏可能吗
辽宁一所高校法学院教授解读称,允许公民选择父母姓之外的“其他姓氏”,这是一个既能充分体现对公民姓名权的尊重,同时又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法律解释。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选取父母姓外其他姓氏”的正当合理情形,如“因恢复祖姓”、“由他人抚养”等等。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可以自己随便选择姓氏了?就此,该法学专家表示,此次法律解释没有提及,未来也不会完全放开选择姓氏,“否则就乱套了”。只有在实际当中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父母没有抚养能力,孩子需要交由他人抚养,这种情况下随抚养人姓是最合理的选择,此次法律解释也明确了这一点。另外,有的为了延续外婆家的香火,也可随外婆姓。没有正当理由的,还是应该随父姓或母姓。
有解读:随父母姓是一种“孝”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接受采访时称,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公民选择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实际做法。
她说,对于炎黄子孙而言,姓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符号,而且体现着根脉意识,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随父姓或母姓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另外,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男、女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以男性基因为主的遗传倾向也是随父姓最科学的诠释。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化,出现了多元化价值观。”张思宁说,姓氏应该不再成为对人性的约束,而应体现社会进步与文明。比如,孩子随养父母或恩人的姓,就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唐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