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凤胎、难产、见死不救、匆匆大殓、“诈尸”,一路狂奔下来这戏还真是扣人心弦地热闹。但比热闹更精彩的,是戏的舞台上戏中人的表演。人性善和恶之间的挣扎,在利益和欲望的驱动之下,底线竟是如此脆弱。十多年苦守空房的寂寥、空虚、忍耐,可以期待的就是换回这一堆家产,因此,就把保住家产看成是自己活着目标的唯一和全部,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从将九儿迎进们的第一刻起,在淑贤的心里九儿就只是一个工具,为单家添男丁,帮助她保住家产的工具。好食喂着、好言哄着、笑脸迎着、挺身护着,那也只是为了这工具运转良好顺利,她压根就没拿九儿当过“妹妹”看,又或者她的道德观念从骨子里排斥九儿,也使她无法将九儿当“妹妹”看。因此,在决定卸磨杀驴时,虽然也有心虚和不安,但既然是“工具”,自然也减了很多心理压力。真正无法轻松的,倒是罗汉大哥,他是旁观者清,他也懂得大少奶奶真正的物质需要远没她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多,但他却劝不醒她,碍于自己的身份地位,他只能一面束手无策地任九儿生死由命,一面看着大少奶奶滑向良知迷失的泥潭。而这样的痴儿岂止是淑贤一人?有太多的时候物欲总是装扮成最诱人的姿态出现,给你最合理的藉口将它看成人生的目标,而就在你抛弃一切追逐它的时候你也迷失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是痴儿,只是追逐的物欲利益有大小、形式有不同、失落的程度有深有浅而已。
天真有天真的好处,善因必结善果,今天就印证在恋儿那小丫头身上了。在产子的这场戏里,恋儿的机灵和忠勇,救了九儿一条命。因此我在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是不是逆命题也成立?善行还是恶行?背后总会有动机支撑,构成动机的元素通常也是复杂的。而对英雄仰慕崇拜的情结,更是小姑娘们的通病,并且基本无解。
还真是有些感激这个貌似猥琐、软弱、无能的戴大牙,她是九儿那个残破的家庭里唯一一抹亮色。九儿成亲,父亲和嫂子为争夺聘礼吵闹不休的阴冷里,他一句关心竟是那刻仅存的一丝温暖。今天同样如此,九儿死而复生,父亲心疼着300大洋得而复失,他却为妹妹还活着而激动涕零,这个九儿同父异母的兄长,让我们相信亲情还是可以信赖的,而像戴父这般的,毕竟是奇葩。
不得不佩服周迅的演技,那真的是与生俱来、深入到骨子里的一种能力。死里逃生病榻之上终于也了解到曾经发生的一切,表演的那种方法、那个度,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好!全在最细微处的细节上,那种痛、那种失落、那种不甘却淋漓尽致,充满了感染力,深深地碾压进观众的心理。
从人物设计和故事安排的角度看,正是大嫂不仁不义的行为,减轻了九儿道德伦理上的压力。同时大嫂的选择和行动促成了九儿的报复,因此它又是一个激励事件,面对这个事件九儿的选择,开始推动了戴、余之间原本胶着的感情线有了发展和突破,同时也启动了九儿和淑贤之间冲突的帷幕。因此,16、17集,对故事的发展极其重要,它也让我更有信心、更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