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黄帝族是游牧民族一说,最初的来头,是来源于吕思勉先生早期著作。
下面展示的,是吕思勉先生经过数十年考证深思后对此说的更正,来源于吕思勉《先秦史》
予昔尝谓神农为河南农耕之族,黄帝为河北游牧之族,阪泉、涿鹿之战,乃河北游牧之族,侵略河南农耕之族。
由今思之,殊不其然。昔所以持是说者,乃信阪泉、涿鹿在涿郡;又《史记》言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迁移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类与游牧之族故也。
其实迁移往来无常处,好战之主类然,初不必其为游牧之族。若齐桓公,其征伐所至之地,即甚广矣,又可谓齐为行国乎?教熊罴貔貅貙虎,乃形容之辞,非实有其事,(楼主注:范文澜认为此为部落名或者崇拜这些动物相应的五个部落)《史记》固亦云黄帝艺五种,时播百觳(找不到字,暂用“觳”代)草木矣,亦可据其文而断黄帝为耕农之族也。
吕思勉晚年已经否定了这个观点。其次,当时马都没驯化,奶提炼术,兽医也不支持游牧,游牧还有等千年才可能有雏形。而黄帝集团到处迁徙,是因为以前城池的粮食储备少,运河,道路皆无,补给差。庞大的统治核心要消耗大量资源,所以要在各个城池之间移动。顺便刷存在。古罗马等国的朝廷也经常这样移动。
其次根据考古,当时人的饮食结构,主要都是 素食。和食用大量奶,肉的游牧族群。天差地别。
黄帝游牧说,可休矣。这是违反经济学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