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吧 关注:19,341贴子:72,090
  • 7回复贴,共1

燕赵之士——诚信精神的执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士”们最大的特点是重诺言、轻生死,他们对诚信精神的执着追求,甚至到了令人惊奇、惊叹的程度。象荆轲刺秦王这样的事迹,只能发生在春秋战国。


1楼2014-10-24 23:35回复
    荆轲为什么刺秦王?谁都知道,不管成不成功,都是一个死字。然而,荆轲本非燕国人,原是一个云游四海、逍遥自在的侠客,不见得就对政治的“大道理”感兴趣。秦王本人与他也没有深仇大恨。事实上,燕国的太子丹与他也没有太大交情,促成荆轲刺秦王的关键人物是田光。田光是荆轲的至交好友,太子丹原想委与其刺秦之事。田光知道自己年老不行了,于是想了个办法,以自己一死,让荆轲接下了这个重任。荆轲如想保命、反悔,机会多得很。甚至到了秦庭,照样可以悔约、告密,没准还能得到秦王嘉奖。荆轲刺秦,最大的动因就是不负知交所托。以荆轲个人的价值观,失信悔约,将有何颜面再见好友于九泉之下?
    世人所知不多的还有一个高渐离。此人是荆轲的好友,善击筑(一种乐器)。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时,就是他击筑伴奏的。荆轲死后,高渐离改名换姓,凭着自己的高超技艺,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混进了秦庭。秦王欣赏他的技艺,却又对六国之人不放心,于是残忍地熏瞎了他的眼睛。高渐离若无其事,不动容、不改色,继续为秦王击筑,找机会逐渐接近秦王,并在筑里面塞了铅块。终于有一天,高渐离忽然举起筑向秦王砸去……
    高渐离,是一个比荆轲更惊天地、泣鬼神的名字。他没有武功,没有武器,他的条件比荆轲还要恶劣得多,困难比荆轲大得多。那么他不惜忍辱负重多年,完成荆轲未竟之志,又是出于什么原因?秦王和他有私怨吗?没有。荆轲与他有约在先吗?不知道,至少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可以想象,连累朋友,甚至让一个不会武功的人去送死,决不是荆轲所为。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才是最好的解释。那个年代,可以推断,在那些结义好友之间,早就立下了誓言:同生死,共荣辱,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所以,根本不必荆轲提出,高渐离自己也会这样做。
    荆柯为刺杀秦王政,来问樊于期借项上的人头,于是樊于期自割首级,“头落于背后”。荆柯带了叛将的人头以及燕国地图,地图中藏了把沾了剧毒的匕首,来见赢政,这就是历史上说图穷匕首见。然赢政气数不尽,荆柯功败垂成,史记上说荆柯先被剁了左足,后又被断了双臂,身中八处重创方才死去。
    在刺秦事件中共有五人赴死,田光、樊于期、夏扶、荆柯、秦舞阳。


    2楼2014-10-24 23:36
    回复
      2025-07-21 22:58: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精神这种东西很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春秋战国里根本不缺这个,这也是我喜欢春秋战国的原因


      IP属地:北京3楼2014-10-24 23:55
      回复
        士所以名存千古,为信然诺,死义尔;生不足以尽,信义长存也


        IP属地:山东7楼2015-06-22 09:52
        回复
          下处


          8楼2015-07-20 19:08
          回复
            对樊於期有点不理解。说的是樊於期战败畏罪逃亡赵国。为啥会自杀呢。还是因为秦杀他一家愤恨秦所以报复。但是这也有点说不通,他既然逃亡赵国那肯定能想到家人会惨死那他为啥还要去赵。既然当时已经忽略家人了后面又怎能自绝


            IP属地:江苏9楼2015-08-07 20:40
            回复
              燕赵古多感慨悲歌之士


              IP属地:广东10楼2015-10-26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