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的哭泣
兵家的女儿十分出众,有才气又有姿色,可是还没等到出嫁那天就夭折了。阮籍根本不认识她家的人,却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悲伤后,又自顾自地回来。
《晋书·阮籍传》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疯狂的人,他们怪异、另类、不合逻辑——因为世人不懂他们的语言。这些人的深刻和美对普通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它不是人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现象,不是世俗世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反,他们来自彼岸,他们是宇宙和道的一部分。
作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分子,阮籍就是这样的人。
他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人,就像他会爱一朵最不起眼的花,他怜惜这个世界上每一个逝去的灵魂,就像他会怜惜一片悄然零落的叶。每一个存在体从世界消失了,有了解的人都会觉得有义务为它唱一首歌。因为,很显然,不会再有和它一样的存在了。
兵家的女儿死了,也许她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但整体的人类却因此少了一段旋律,一幕风景,一种丰富性。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种缺失,即使世界还存有亿兆的其他人。没有人能被真正的取代和填补,每个人即使是最卑微的那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样有才气又有姿色的女子,她的独一无二更加能被人所感知到。
阮籍根本不认识她家的人,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悲伤后,又自顾自地回来。
有什么必要认识呢?他们是不相关的人。
再说,他们也不懂道的逻辑。
阮籍一定很悲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段话可以解释阮籍的悲伤。
有一天早上,查拉图斯特拉在黎明时分就起了床。他站在日光的照耀下,对太阳说出了如下的话:“伟大的星球啊!如果那些被你照耀的人们不在了,你还会有什么快乐呢?”
阮籍就是这么想的:被照耀的又少了一个,而且还是这么可爱的一个。这就是他哭泣的理由。
一个敏感的人。
一个懂得生命的人。
有一则逸事:
阮籍常常驾着马车任其狂奔,到了走不通的地方,却失声大哭。
很显然,这样的人厌倦一成不变地充满确定和规则的生活。在这里,他把自己想象成一片轻柔的羽毛,无论风儿把他吹送到哪,哪儿就算是旅程的目的地,就像道曾经把他送到这个人世一样。
他放弃意志上的掌控权,自然而然地处于绝对被动,他自愿走入这片无为的阴凉。如果马儿跳下悬崖,他就拥抱那个死。如果马儿失足落水,他也不抗拒那个溺亡。如果马儿突然摔倒,他就享受那个车翻人伤。如果运气好,马儿来到一片竹林或田园,哦,那他就感谢上天无言的恩赐。他不抗拒,因为自然无法抗拒。他能掌控的都是生活上极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然才是他生命真正的主导,一个无法被预见和被转变的主导,就像这匹肆意狂奔的马儿一样。
所以,在死亡终将要出现,忽然地出现、出其不意地出现、不以人意志的出现前。为什么不提前做一下实验呢?感受一下失控的快乐,反正这种感觉迟早要来,他可不想在真正的死前只享受一次。
到了走不通的地方,却失声大哭。
乘还活着的时候,为自己必将迎来的死先哭一场。因为,在自己的葬礼上,所有来吊唁的人其实都是在为他本人哭泣,他们面临着和死人同样的结局,葬礼使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个哭和死人本身无关。
普通人在理解像阮籍这种品质的超级智者时,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没有这么廉价。这个过程就像是这样:
阮籍常到临近的一个小酒馆喝酒。喝醉后就躺在酒馆老板娘身边酣然大睡。起先,酒馆老板非常怀疑,密切注意着阮籍的行径。可是,经过多次观察却没有发现他有任何越轨的举动。于是,慢慢地,他也就见怪不怪,不再管顾阮籍的行为了。
·········
兵家的女儿十分出众,有才气又有姿色,可是还没等到出嫁那天就夭折了。阮籍根本不认识她家的人,却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悲伤后,又自顾自地回来。
《晋书·阮籍传》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疯狂的人,他们怪异、另类、不合逻辑——因为世人不懂他们的语言。这些人的深刻和美对普通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它不是人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现象,不是世俗世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反,他们来自彼岸,他们是宇宙和道的一部分。
作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分子,阮籍就是这样的人。
他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人,就像他会爱一朵最不起眼的花,他怜惜这个世界上每一个逝去的灵魂,就像他会怜惜一片悄然零落的叶。每一个存在体从世界消失了,有了解的人都会觉得有义务为它唱一首歌。因为,很显然,不会再有和它一样的存在了。
兵家的女儿死了,也许她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但整体的人类却因此少了一段旋律,一幕风景,一种丰富性。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种缺失,即使世界还存有亿兆的其他人。没有人能被真正的取代和填补,每个人即使是最卑微的那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样有才气又有姿色的女子,她的独一无二更加能被人所感知到。
阮籍根本不认识她家的人,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悲伤后,又自顾自地回来。
有什么必要认识呢?他们是不相关的人。
再说,他们也不懂道的逻辑。
阮籍一定很悲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段话可以解释阮籍的悲伤。
有一天早上,查拉图斯特拉在黎明时分就起了床。他站在日光的照耀下,对太阳说出了如下的话:“伟大的星球啊!如果那些被你照耀的人们不在了,你还会有什么快乐呢?”
阮籍就是这么想的:被照耀的又少了一个,而且还是这么可爱的一个。这就是他哭泣的理由。
一个敏感的人。
一个懂得生命的人。
有一则逸事:
阮籍常常驾着马车任其狂奔,到了走不通的地方,却失声大哭。
很显然,这样的人厌倦一成不变地充满确定和规则的生活。在这里,他把自己想象成一片轻柔的羽毛,无论风儿把他吹送到哪,哪儿就算是旅程的目的地,就像道曾经把他送到这个人世一样。
他放弃意志上的掌控权,自然而然地处于绝对被动,他自愿走入这片无为的阴凉。如果马儿跳下悬崖,他就拥抱那个死。如果马儿失足落水,他也不抗拒那个溺亡。如果马儿突然摔倒,他就享受那个车翻人伤。如果运气好,马儿来到一片竹林或田园,哦,那他就感谢上天无言的恩赐。他不抗拒,因为自然无法抗拒。他能掌控的都是生活上极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然才是他生命真正的主导,一个无法被预见和被转变的主导,就像这匹肆意狂奔的马儿一样。
所以,在死亡终将要出现,忽然地出现、出其不意地出现、不以人意志的出现前。为什么不提前做一下实验呢?感受一下失控的快乐,反正这种感觉迟早要来,他可不想在真正的死前只享受一次。
到了走不通的地方,却失声大哭。
乘还活着的时候,为自己必将迎来的死先哭一场。因为,在自己的葬礼上,所有来吊唁的人其实都是在为他本人哭泣,他们面临着和死人同样的结局,葬礼使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个哭和死人本身无关。
普通人在理解像阮籍这种品质的超级智者时,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没有这么廉价。这个过程就像是这样:
阮籍常到临近的一个小酒馆喝酒。喝醉后就躺在酒馆老板娘身边酣然大睡。起先,酒馆老板非常怀疑,密切注意着阮籍的行径。可是,经过多次观察却没有发现他有任何越轨的举动。于是,慢慢地,他也就见怪不怪,不再管顾阮籍的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