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巢吧 关注:78贴子:1,630

【兔巢】【转】吴闲云《煮酒探西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
   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郑重申明:
本文讨论的范围: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读者需知:小说故事,纯属虚构。


IP属地:天津1楼2014-10-23 14:43回复
    没有更新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25 18:44
    收起回复
      2025-05-10 03:33:05
      广告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
      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
      功:指功能,功用,力量,变化,作用,等等。
      会元:指时间。一元分为12会,一会有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创造演化,一指命运、运气,造化弄人。
      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
      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IP属地:天津4楼2014-10-25 19:02
      回复
        兔子,贴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27 10:56
        收起回复
          (10)殷小姐绣球招亲
          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
          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打着谁,嫁给谁,赖都赖不脱的,丞相会同意吗?!这样一个娇女儿,绝对是大美女一个,怎么可能乱嫁呢?
          再看看这大街上,什么样的人没有啊,捡破烂的,讨米要饭的,都可以来“重在参与”一下,绣球往大街上一扔,谁抢到了,小姐就归谁,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
          可见,抛这个绣球,是百分之百的有问题!
          现在既然这样做了,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我昨天说的:小姐在结婚之前,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
          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你看: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结了婚!
          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但程序也够复杂的,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择吉日纳采礼,择吉日合婚压庚,择吉日定亲过门,择吉日迎娶拜堂,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不择吉日,难保白头携老,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丞相根本就等不了,所以,干脆全部省了,直接拉进来就拜堂入洞房,多省事儿。
          甚至连姓什名谁,家居何处,是否婚配,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反正是打着你了,你可不许赖婚哟!
          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只要是个男人就行,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
          有人说,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说不通。
          1.丞相的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即使嫁省长都亏了,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
          2.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就会请人去探,去说,也不至于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
          3.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那小姐打的准吗?万一打到别人怎么办?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咋办?
          可见,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已至此,又能咋办呢?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小姐在结婚之前,肚子被人搞大了,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但不管怎样,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所以,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
          那么,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比如说:是谁搞的小姐,就把小姐嫁给谁,小姐情郎,两全其美,这样岂不是更好?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
          假设1: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正等着接绣球咧,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
          但这也说不通,如果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
          假设2: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而采用绣球招亲,打着谁,嫁给谁,那么,其背后的隐意就是: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也不成全你!
          但这也说不通,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
          所以,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问题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边,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是这个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又把她甩了,不要她了!
          怎么办呢?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丞相也没招了,时间紧迫,那就打绣球吧,打着谁,嫁给谁,只要是个男人就行。闺女啊,你就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IP属地:天津13楼2014-12-01 15:19
          回复
            (11)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唐僧的亲生父亲绝不是新科状元陈光蕊,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这么短的时间,温娇是不可能确认怀了孕的。
            唐僧的亲生父亲就是那个水贼刘洪。只有这一种解释,才能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开!
            因为唐僧的亲爹是刘洪,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
            当年在洪江渡口,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那么,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女人也要平分,先轮奸,再商量: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还是藏起来压寨。可都不是,钱都没要,居然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家僮是杀的,一刀就解决了,光蕊是被打死的,打,比杀要慢得多,刘洪为什么要打?肯定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你若跟我过日子的,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你若不跟我过日子,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就不用说这番话了,先捶她两捶,看她老不老实!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你们都以为是要杀小姐么?不是滴,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百分之百的指“分手”!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所以,小姐不是怕死,而是怕分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只有一种解释: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与温娇应属自由恋爱,因为家庭反对,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光蕊,现在,已经把光蕊打死了,你若不从我,我就再回去,看你怎么办!小姐怕的就是这。
            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如果比丞相低,也不敢那样做,两家大概是势均力敌,而且是对头,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丞相在知道真相后,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跑到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位看官啦,看书得仔细,作者这样写,都是有用意的,你自己想不通了,却说作者水平臭,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刘洪才得以脱身,尾随而来,买通开船的李彪,化装成梢公,打死光蕊,与小姐私奔,改名换姓,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行事分寸恰倒好处,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爸妈,我很好,很幸福,勿来,勿念,光蕊工作很忙,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打掩护,能瞒十八年吗?!
            若按表面文字,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就被迷住了,顿时淫心大发,杀人劫色,何等的猖狂!怎么当了市长反而又收敛了呢?按这个色魔的本性,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应该把江州的女人玩遍才对!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从小姐要僧鞋,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从梦中惊醒,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可见刘洪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不是刘洪的,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而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还这么好,那就只能说明: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IP属地:天津14楼2014-12-01 15:19
            回复
              (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西游记》第八回,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为了把如来佛认为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观音菩萨在长安做了三件事:
              1.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2.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3.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
              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关键人物魏征
              1.陈光蕊事件中: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呢,魏征一句话,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时间,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唐太宗事件中: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魏征偏要斩,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把太宗逼到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写个信给崔判官,坏就坏在这个信上,不写这个信,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写了这个信,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其实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不是这封信!
              3.陈玄奘事件中:水陆法会选主持,最后选出陈玄奘,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魏征的官最大,是丞相,皇帝的红人,萧星是副宰相,负责宗教的,张道源是太仆,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说,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处处有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魏征自幼得授仙术,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所以想跳槽到佛界,正好被菩萨利用了,让他当个间谍。
              (二)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后关系,先有事件1,再有事件2,后有事件3,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但是作者不惜犯如此明显严重的逻辑错误,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是同时发生的,作者喻意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可惜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都当做是作者写错了。
              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
              看到没有?在西天极乐世界,不存在时间观念!不受任何拘束,无相法,没春秋,简单点说,就四个字:无法无天!
              所以,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三)观音亲自出马
              水陆法会上,玄奘法师正在讲经,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真身都现出来,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此局构思精妙,非常人所能及也!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有法力,神通广大,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
              她终于办成了。
              观音菩萨选定取经人,是为了配合如来佛祖的传经东进扩张计划,(当然,也有她的个人目的,这个以后会讲到,还是那句老话,人无利,不早起),如来佛祖为什么要传经东进扩张呢?
              请看下回:《佛道相争》。


              IP属地:天津17楼2014-12-01 15:19
              回复
                (16)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不过,各位有没有想过,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天宫的神仙为什么就拿他没办法?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隐情?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不妨从故事的结果来反推试试看。
                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导致了三个受害者,和一个受益者:
                (一)受害者
                1.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成这幅模样了: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
                2.天蓬元帅,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作了猪妖,在福陵山云栈洞占了山场,吃人度日。
                3.卷帘大将,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
                这三个受害者看上去都很惨,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后面会讨论的。
                (二)受益者
                大闹天宫的最大受益者只有一个:就是如来佛祖!
                如来降伏了孙悟空之后,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注意了,这饭局是有名堂的,低层次的人,可能是在“饭”不在局,而这高层的交往,可是在“局”不在饭。
                当时,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还要立个名,讲究真是多。
                道派出这个题目,是有用意的,其目的就是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想看看如来佛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而道派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来了。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回答的,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如来佛当时是这样说的:“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安天大会!如来佛真是有量,也不避讳什么了,没有他,这天上就不得安宁,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如来佛却道“安天”!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各仙老说“好个安天大会”,也没有那么简单!不同层次的人,理解,说法,表情,语气,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大会这个词后,是什么样的表情,紧接着是:
                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天仙佛祖把杯停下,各各抬头相望。霄汉中出现一位老人,手捧灵芝葫芦,原来是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玉皇大帝是什么样的表情,不知道,但他肯定会说:你老同志吃了没有?大家一块儿吃吧,再搬把椅子,拿套餐具来!
                寿星得座。
                不一会儿,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如来佛祖在安天大会之后,马上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传经东进,时机已经成熟了。
                由此可见,安天大会与传经这两个事
                是有必然联系的。
                通过安天大会,如来佛祖展现了自己的法力,使道派的某些神仙明目张胆的倒向了自己这边,肯定还有不少其他的神仙也有这种想法。
                同时,如来佛祖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玉皇大帝并没有多大的能耐,不过是个虚位元首而已,应该抓住时机,向东土传经,一步步地向道派的势力范围渗透、扩张、推进。
                佛道两大派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上,佛派占优得势,但如来佛心里也非常清楚,并不是占绝对优势,因为道派的实力人物都还没有出手!
                不管怎么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什么好处也没得到。而且,跑都没跑脱。
                那么,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我们明天接着讲。


                IP属地:天津19楼2014-12-01 15:20
                回复
                  2025-05-10 03:27:05
                  广告
                  (20)猪八戒戏嫦娥的真相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究竟是谁?主要有3种说法:
                  1.如来佛祖的******,须菩提尊者(据金刚经)。
                  2.如来佛祖的师兄弟准提道人(据封神演义)。
                  3.如来佛祖本人。
                  无论何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是百分之百的佛派******。
                  菩提祖师这个人很奇怪,他传艺给孙悟空之后,就彻底的消失了,好象他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教一教孙悟空而已。
                  孙悟空在学艺之前,无论遇到谁,说话都很客气礼貌,学艺之后,尽是大话狂话。
                  菩提祖师算出孙悟空会惹祸,但却不严加管教,而说的是:“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意思是:
                  1.无论你怎么惹祸行凶,我不管。
                  2.你敢说出是我的徒弟,你就死定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佛派有意弄出来故意去试探道派虚实的(迟来大师说的很对,孙悟空和如来佛的关系就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不过,我估计孙悟空是被蒙在鼓里)。
                  观音菩萨为什么想看孙悟空和二郎神斗?就是想看看佛派的七十二变究竟有没有道派的七十二变厉害!同时还可以看到玉皇大帝的亲属是否对他卖力。
                  所以,观音菩萨才会极力推荐二郎神出马!
                  这一切,玉皇大帝肯定是想过来了,所以才会叫如来佛亲自来处理这件事。
                  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还用一道神符护着他,玉皇大帝难道还看不出来吗?!玉皇大帝早就想把猴子碎尸万段了,可有那道神符护着,道派的神仙走不过来,即使走过来了,也不好意思明目张胆的把猴子弄死。
                  怎么办呢?
                  天蓬元帅自告奋勇的去完成这个任务:
                  1.天蓬元帅的实力远在那些被孙悟空打的人之上。
                  2.天蓬元帅下凡后,不再是天上的神仙了,凡人可以走过去。
                  3.天蓬元帅下凡后投胎为猪妖,一旦把猴子弄死了,也是妖精所为,与道派无关。
                  所有的天神遭贬下凡,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快活的,而且,他还带着钉耙,那钉耙是干什么用的?就是用来耙猴子脑袋的。
                  如果玉皇大帝真的要贬天蓬元帅,会让他带着这个宝贝么?这个宝贝的来历可大啦!孙悟空的金箍棒比这钉耙可就差的远了!金箍棒是人王大禹的,而这九齿钉耙是太上老君自己亲手打造的!
                  这钯下海掀翻龙鼍窝,上山抓碎虎狼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天蓬元帅调戏嫦娥,是有目的的,是有任务的,就是要下凡后投胎为猪妖,拿这钉耙把猴子耙死的!


                  IP属地:天津23楼2014-12-01 15:21
                  回复
                    (23)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
                    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来取经,菩萨道:“******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如来取出锦阑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说:“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又取出三个金QQ,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
                    如来给了观音五件宝贝,袈裟、锡杖指明是给取经人亲用的,所以菩萨不敢贪污。而那三个金QQ并没有指明一定要去Q谁的脑壳,如来的指示可以这样理解:
                    1)用金QQ去Q神通广大的妖魔,念紧箍咒咒他。
                    2)让神通广大的妖魔来做取经人的徒弟。
                    3)取经人可以收几个徒弟?并没有明说,但暗示了只有三个编制的指标。
                    4)究竟选谁做取经人的徒弟,由菩萨自己来安排。
                    观音菩萨把这三个金QQ拿去之后,只用了一个,另外两个被她私吞了,但她仍然完成了任务,所以如来也没有追究她。
                    我们来看菩萨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金QQ把孙悟空Q住了,送给取经人做了徒弟。
                    第二个金QQ把黑熊精Q住了,自己带回去帮她看门守山。
                    第三个金QQ把红孩儿Q住了,自己带回去做个善财童子。
                    观音菩萨用这三个金QQ虽然Q住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但只给了取经人一个,自己却用了两个。
                    而猪八戒与沙和尚都是玉皇大帝的人,这两个家伙有明显的卧底嫌疑,可菩萨为什么还要让他们混进取经的队伍?
                    她完全没有按照佛祖的意思办,而自做主张的用了两个奸细,这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观音菩萨既然是这样用的这三个金QQ,就说明在观音菩萨的眼里:红孩儿是最神通广大的妖魔,黑熊精与孙悟空是比较神通广大的妖魔,猪八戒与沙和尚还算不上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孙悟空虽然厉害,但也斗不过黑熊精,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两个打成平手。可见,黑熊精可以抵得上一个孙悟空。
                    而红孩儿差点把孙猴子挂了,菩萨收伏红孩儿时还找李天王借了三十六把天罡刀,李天王当年也没有用这来对付猴子,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孙悟空自己也知道红孩儿要比他厉害,他打不过就不说了,后面有一段,让孙悟空看的怕!当红孩儿被三十六把天罡刀穿住后,菩萨叫她的徒弟木叉赶上去,用降魔杵(有千斤重)如筑墙一般,筑了有千百余下,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好怪物,你看他咬着牙,忍着痛,且丢了长枪,用手将刀乱拔。行者却道:“菩萨啊,那怪物不怕痛,还拔刀哩。”
                    如来佛赐给观音菩萨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孙悟空戴了;禁箍儿,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儿,一直舍不得用,最后收伏了红孩儿,这金箍儿是这三个金QQ里最厉害的一个,一个抵五个,套着红孩儿的头顶,双手与双脚。
                    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在观音菩萨眼里,这三个才是神通广大的妖魔,当然,西天路上肯定还有更加厉害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如果有比观音菩萨的法力还大的妖魔,那么,观音菩萨即使有这三个金QQ恐怕也是收伏不了的,所以在观音菩萨法力可控的范围内,这三个人才是最牛的妖怪!
                    现在,我们可以做个比较,取经班子假设为两组:
                    甲组:唐僧,红孩儿,黑熊精,孙悟空
                    乙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大家说,是不是甲组更为得力些?
                    但是观音菩萨却是选择的乙组,她宁愿让两个有卧底嫌疑的奸细混进来,也不把那两个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给唐僧!
                    她要那两个更强大的妖怪归顺到她自己的门下,好为她做事,一个来看门管山,一个做财务总监,为什么?因为她有更加秘密的事要做,有见不得人的事要做,所以才要把这两个更加厉害的家伙弄到她的门下,究竟是什么事?这个我们以后会讲到的。


                    IP属地:天津26楼2014-12-01 15:23
                    回复
                      (24)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
                      话说唐僧师徒四个人凑齐了,几个菩萨们吃饱了撑的慌,变成大美女跑来试他们一试,要把他们师徒四个招来做女婿,结果把猪八戒给吊在树上了。这一回就叫《四圣试禅心》。
                      这一回的问题太严重了,不知道该骗了多少人,我们得仔细看。
                      傍晚时分,唐僧师徒来到一处人家,行者正望里偷看,忽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八戒饧眼偷看,你道她怎生打扮——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进来后,妇人道:小妇人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只生了三个女孩,前年丧了丈夫,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
                      菩萨究竟要试他们什么?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试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去西天取经,二是试他们是否还有凡心(主要指性欲)。
                      我们的唐师傅在听到这桩美事后是什么表现呢?: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唐师傅在想什么?我来帮他分析:只存在两种可能。
                      1)留下来结婚
                      2)继续去西天
                      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唐僧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表态,他推聋妆哑,寂然不答,就说明心里还在考虑,既然他不表态,那我们就只能认定他留与走这两种想法各占一半。
                      那妇人又说: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真真,二十岁;次女爱爱,十八岁;小女怜怜,十六岁,俱有几分颜色,料想也配得过列位。
                      三藏好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唐僧听到这番话后,为什么会惊?
                      我可以肯定地说,唐僧是想留下来结婚的!
                      老妇人先说有家资万贯,娘女四人,唐僧只是推聋妆哑,反正他也没有说,你是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滴。后来说了三个女儿的具体情况,唐僧要是不想的话,那他是不会一惊的,最多和先一样,继续装聋做哑。
                      唐僧要是想留下来结婚的话,那后面就是怎样配的问题!
                      用他这个童男子帅哥配四十五岁半老不老的寡妇,而三个丑八怪徒弟配三个美貌的黄花闺女,他唐僧能不吃惊么?
                      而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又配十八岁的小妹妹,他就心痒难挠,坐在椅子上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了一顿。
                      唐僧心里肯定是很烦的,要是他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那他可以很干脆很直接很明白的说清楚,并不需要发火,很简单就能处理的很妥当的一件事,可他就是不作声,这不作声算什么呢?是想还是不想?谁知道呢?
                      唐僧又说:“悟空,你在这里罢。”
                      你看,这还是师父说的话吗?师父完全有权利禁止他们在这儿结婚,一切行动听指挥,都给我去西天,谁也不许妄想!这不是一句话吗?!可他不说,却叫悟空留在这里。叫悟空留在这里,就是一种试探,人家要招四个,他先派出一个试探,这一个能成,他也准能成!!!
                      总之,他就是不肯很干脆很直接很明白的向人家说清楚。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就把门关了。师徒撇在外面,八戒埋怨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我不检举你。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应该是句实话,否则不敢这样顶撞师父。
                      老猪去放马,猴子就跟踪,三藏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晓得。”
                      为什么不要嘲他?唐僧还想多打探点情况,然后再做决断。
                      我们的唐僧师父在这一场戏中的表现,自始致终,都是最棒的!
                      因为他自始致终都没有漏出太大的马脚,反正他就是不表态,他一个不表态,你就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无论你有多少怀疑,都只是怀疑,他唐僧可是没有说出来哦。
                      反过来说,菩萨们精心策划的这场对唐僧的考验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你并没有试探出唐僧的真实想法,仅仅只是戏弄了一下猪八戒,那猪八戒本身就是个大流氓,不需要试就知道的,你还试他干什么?!
                      唐僧才是法定的取经人,考核的对象是唐僧,在考核的过程中,唐僧只是耽误了一下时间而已,根本就还没有作答,按说,考核还没结束,应该继续进行才对,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菩萨们已经走了,房子都没了,考核居然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你说怪不怪?!这件事实在是太可疑了,的菩萨们忙了大半天,究竟在考验什么?


                      IP属地:天津27楼2014-12-01 15:23
                      回复
                        (27)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
                        白骨精是最先发现唐僧肉的价值的。见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这山上有一个妖精,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肉体凡胎的唐僧原来居然是个稀有资源!
                        白骨精是第三个要吃唐僧的妖怪,她知道唐僧的底细,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原体,她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冲着“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唯一的目的来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半天挨了三次打,结果还是丢了小命。
                        下面,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可以长生不老。
                        第二回:菩提祖师传授了孙悟空修仙之法,可菩提祖师又告诉他,修仙之后,虽驻颜益寿,但每五百年便有一劫,须设法躲过,躲不过就此绝命。
                        第五回:蟠桃院看门的老爹爹告诉孙悟空,此间有树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第二十四回: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福禄寿三星告诉孙悟空,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不知费多少工夫。
                        由此可见,通过自我修炼可以成为神仙,但神仙并不是永生不死的,普通神仙的寿命一般是500岁,不过还是有办法可以再延长。
                        而吃蟠桃比自我修练不知要好多少倍!蟠桃分三个档次:小果果吃了,成仙了道,大概寿命是基本数500岁,中果果吃了能飞,能长生不老,多少岁不清楚,肯定不止500岁,至少有两三个500岁以上,功效应该介于小果果与大果果之间(可能相当于人参果),大果果吃了,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就是说,最少可以活到地球爆炸,最多可以活到太阳系灭亡。
                        吃人参果也比自我修练不知要好多少倍!吃一个可以活四万七千岁。
                        大概就这几种,(太上老君的丹只能算是药,凡人吃了可以活命,神仙吃了可以治病,不见得能延寿),自我修炼是最笨、最慢、最低级的方法,吃这些特殊的东西才是捷径!
                        可是,蟠桃在天宫,你吃不到,人参果虽在地上,但一万年只结三十个,普通神仙根本等不到它熟就已经死了,等到了也太少,没你的份。
                        这两种资源对于一般的妖怪来说,基本上是弄不到的,因此,唐僧肉就成了第三种资源。
                        吃唐僧肉能活多少岁呢?不清楚,只说“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效果有没有蟠桃那么强,有没有人参果那么强,就不知道了,总之,至少应该可以平添两三个500岁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也说不定有人参果、中等蟠桃的功效。
                        唐僧肉绝对是一种可以替代蟠桃、人参果的解决生死问题的特种食物!他的缺点就是太少,仅有一个,不像蟠桃吃了可以再长,他的优点就是唐僧没有法力,比较容易捉住,能吃到的几率相对较大。
                        所以唐僧肉对于一般的妖怪来说,就是仅有唯一的机会,是绝对稀有的资源。
                        蟠桃、人参果、唐僧肉这三种食物是特殊食物,是仅有的解决生死问题的特殊食物!既然是解决生死问题的,那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头等大事,是永远置顶的!神仙界所有神仙的所有行为、目的都必然是围绕着这一最最最重要的生死问题在活动。
                        吃特殊食物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吃到了的就能延长,没吃到的就不能延长。
                        无论哪个神仙或妖怪在活着的时候,除了想千方设百计弄到特殊食物解决生死问题以外,每一天,还要起早贪黑的想千方设百计弄到常规食物以解决生计问题。
                        生计问题仅次于生死问题,一日三餐,先得把嘴糊住,否则的话,大限还没到,中途却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咋办?!所以,除了特殊食物之外,还有每天的常规食物,常规食物又分素的、荤的,素的是饭菜野果子,荤的就是肉,最好吃的是人肉!
                        沙和尚吃人,是因为流沙河没有素食,要饿着肚子等好些日子才能遇到一个人,猪八戒吃人,完全是因为人肉好吃,孙悟空吃人,“若想人肉吃,便...”,说明是为了换换口味,改善生活。
                        神仙就是妖怪,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编制,有编制的,天庭认可了的,就是神仙,没有编制的,天庭不认可的,就是妖怪,本质上是一样的,孙悟空本是妖怪,天上封他个官职,他就是神仙了,他不做官了,就又是妖怪。
                        妖怪吃什么,神仙就吃什么,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神仙比妖怪吃的更高档!孙悟空从天上回到洞里,小猴们拿最好吃的给他吃,他还故意咨牙俫嘴道:“不好吃,不好吃!”玉皇大帝招待如来佛,吃的是龙肉,喝的是凤汤,炒龙肝,熬凤髓,和我们杀一只鸡是一样的。如来佛照吃,并不忌荤,也不戒酒。
                        所以,龙肉、凤肉、人肉,仅仅只是一盘菜!仅仅只是每天的常规食物,仅仅只能填饱肚子,充一餐之饥而已!
                        白骨精是第三个要吃唐僧的妖怪,在白骨精之前,也曾有两个妖怪要吃唐僧。一个是寅将军,一个是黄风怪。
                        寅将军完全不知道唐僧的底细,所以他不知道唐僧肉是特殊食物。他以常规食物来对待,准备把唐僧留作下一餐充饥。
                        黄风怪不是很想吃或是不敢吃,为什么?这个我们以后会讲。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倒是非常想吃,但是他也没有把唐僧当作稀有资源来对待,仅仅只是把唐僧当作了一顿饭。
                        白骨精并没有把唐僧当作一顿饭,她就是冲着这个稀有资源来的,挨打也要去吃,冒死也要去吃!
                        白骨精的死,属于意外事故,这就和人一样,寿命的大限还没到,却被人砍了,被车撞了,提前死了。
                        为了解决生死问题,却死在了生死问题上。噫!光有稀有资源还不够,还得有本事不被人打死才行!


                        IP属地:天津30楼2014-12-01 15:28
                        回复
                          (28)神仙的等级是怎样定位的
                          长生不老的食物,一共只有三种:蟠桃、人参果、唐僧肉。
                          对于妖怪来说,前两种他们就休想吃到啦,所以,他们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就是想办法吃唐僧肉。
                          要吃唐僧肉,首先得识货,比如最开始的那个寅将军,就是因为不识货而白白错过了机会。
                          白骨精是识货的,但正是因为她识货,反而把性命丢了,可见,要想不死,最起码得有一定的本事,以确保不被别人打死。
                          要想不被别人打死,需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1.有一定的武艺,
                          2.有一件称手的兵器,
                          3.有一样超强的法宝,
                          4.有较高的法力,
                          5.有自己控制的较大的势力范围。
                          基本上就是这五要素。
                          孙悟空有较出色的武艺,有一根金箍棒,金箍棒可以替代部分法宝的功用,但主要还只是一件称手的兵器,所以孙悟空最多只是属于第三个层次的神仙或妖怪。
                          猪八戒、沙和尚属于比第二个层次略高一点点的神仙或妖怪。但武艺不精。
                          有没有厉害的法宝,是完全不一样的,如菩萨的瓶儿,老君的圈儿,比什么兵器都厉害,有些妖精武艺不高,但法宝实在太先进,基本上都是遥控或声控的,只需要对着对方晃一下,或按一下钮,或喝一声“哼”“哈”,或叫一声姓名,你的武器就被他没收了,甚至连人都要化成浓血!比如金银童子青牛精,有法宝时就比猴子厉害,没法宝时,啥也不是。
                          有法力的神仙几乎都不再使用什么武器法宝之类的玩意了,就凭自己本身的心、意、神、气等等,就行了,不拿武器比拿武器还厉害!孙悟空就不行,若不用金箍棒就必然差些。像镇元大仙一挥手,连人带马全装袖子里了,如来佛一巴掌就压住猴子了。根本就不用抄什么家伙。就连那个红孩儿可以单凭自身吐火,就比猴子高一个层次,但红孩儿的武艺、兵器、法宝都是有欠缺的。
                          为了不被别人打死,大家都在不停的升级,你一升级,就必然对我造成威胁,我不得不升级,这样下去,就是恶性循环,所以,除了自身单个的能力之外,还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越大,安全就越有保障。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大,加入到较强大的势力范围之中,安全也有保障。
                          如来佛的势力范围超级大,控制了整个佛界。而玉皇大帝的势力范围最大,控制了整个神仙界。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老婆园子里的那些果果,按一棵树结100个果果算,3600棵树完全可以供应所有神仙的需求,因此,所有神仙的生死问题都控制在玉皇大帝的手里,每次蟠桃宴,各路神仙都要赶来拍马屁,如来佛也不敢马虎,玉皇大帝说:“我这儿有只毛猴子,你过来处理一下。”如来佛也只得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赶过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白骨精,没有武艺,没有兵器,没有法宝,没有法力,势力范围只有她的老巢白虎岭巴掌大点窝儿,她也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势力范围较大的组织,甚至没有一个小喽罗,完全一草根妖精,她还想吃唐僧肉?唐僧肉是给她吃的?想的倒美!
                          在白骨精之前,有个妖精是黄风怪,他抓住了唐僧并没有吃,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黄风怪本是灵山脚下的一个得道黄毛貂鼠,他天天听如来讲经,佛派的人他应该比较熟悉,不可能不知道唐僧的底细,既然他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他还是没吃,就说明他并不是冲着“唐僧肉”来的。
                          他的目的是要与孙悟空“见见手段”,他的三昧神风吹的孙悟空受不住,可见,他是有一定的法力的,西游记里有法力的妖怪并不多见咧,那么,就很清楚了,他虽有一定的法力,但却没有相应的正果,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混个编!
                          唐僧取经,有三个徒弟的编制,现在唐僧还差一个徒弟,如果孙悟空对付不了他的三昧神风,就会把观音请来,他就可以向观音申请保唐僧去西天,从而可以得到一个编制,正式的加入这个较大的势力范围,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会进一步扩大。而且,成了正果之后,就有资格去吃果果了,也用不着吃唐僧。
                          所以,唐僧在黄风怪的眼里,并不是“肉”资源,而是“壳”资源,他想借唐僧这个壳上市。可惜被孙悟空钻了空子,搬来灵吉菩萨把他拿去立了一功。
                          观音菩萨在事先是考察了的,她之所以没有选中黄风怪,是因为黄风怪本身就是佛派的人,他控制的那个山头,就等于是被佛派控制住了,他守在那儿很好,不需要调动工作,如果用他来保唐僧,那个山头就丢了,综合而言,弊大于利。
                          观音菩萨选中的是猪八戒、沙和尚,这两个人原来都是玉皇大帝的人,有很明显的卧底嫌疑,观音菩萨既然敢用,就说明这两个家伙是好对付的,料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把对手方的两个人收编了,是完全符合“把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渗透、扩张、推进”这个大原则、大方针的。而选用黄风怪就违背了这个大方针,反而因小失大了。
                          唐僧取经,观音菩萨是项目总策划,她要利用这次机会达到两个目的: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为私。二,同时扩张佛派的势力范围,这是为公。从东土大唐国到西天灵山,这一路上艰险重重,无非有三股势力:天庭的势力,佛派的势力,地方割据的野势力,观音菩萨意欲将不合作的势力一一消灭,全部成为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
                          因此,唐僧在妖怪眼里是稀有资源,而在观音菩萨的眼里,仅仅只是一个运作的棋子。
                          观音菩萨初到长安城的时候,是霸的土地爹爹的办公室,当时的长安城只有土地神祠,城隍、社令,及各庙等,这些都是天庭的势力。
                          很显然,长安城没有观音的寺院,按原著,长安城里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佛派控制的势力范围,或者是有一点点,但不是她本人控制的势力范围,但是观音菩萨的法力是很大的,经过她的运作,靠!唐太宗在长安城里修了一座规模最大的有五十亩宽阔的大相国寺!观音菩萨对佛派扩张势力范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这一路上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必须一一消灭,只有消灭了所有的反对势力,才能真正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件事就必须安排一个非常喜欢惹事生非的金牌打手去做,于是,孙悟空就成了最佳人选!孙悟空最爱干这种事了,三天不打人手就发痒。
                          若换一个人,法力虽然很大,但不喜欢惹事,而是采用拉关系,套交情的手段使妖怪们放行,那么,唐僧是走过去了,但观音菩萨的势力范围却并没有扩大,这,绝对不行!
                          各位,看西游记,不要只作“记”看,要作“计”看,不要只作西游记看,要作“稀有计”看。


                          IP属地:天津31楼2014-12-01 15:30
                          回复
                            (33)西游记中最牛的神仙
                            西游记中可以延长寿命的食物有三种:蟠桃、人参果、唐僧肉。可人参果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一万年才结30个,唐僧肉只有一个,且不可复制,所以,后两种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神仙们的需求,只有蟠桃的产量才够数。
                            神仙们的生死问题,都被蟠桃控制着,蟠桃被道派控制着,因此,道派是所有神仙们的最高统治者。而佛派要想摆脱道派的控制,首先就得摆脱蟠桃的控制。蟠桃宴其实就是一个奖惩大会,听话的,奖果果吃,不听话的,贬下界去。
                            佛派不断的骚扰、侵吞、抢夺道派的地盘,道派当然会从蟠桃资源上对其进行制裁,这是关系到佛派生死存亡的大事情,难道佛派就不怕吗?
                            不怕!如果怕,佛派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去和他们作对了,既然敢作对,而且做的毫不留情,就说明佛派是不怕道派制裁的!为什么不怕呢?我们综观西游记全局,发现----观音菩萨已经找到了第四种长生不老的新资源!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比蟠桃还要高产的新资源!
                            究竟是什么?我们按图索骥来寻宝:
                            最初,如来佛做“安天大会”时,就已经完全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但是,从如来佛的言行来看,仍然承认玉皇大帝还是他的上司,并不存在反叛天庭的意思,所以面子上是完全说的过去的。可是,佛祖如此有意拨高自己的身价,就等于是狠狠骟了道祖一嘴巴!从此,道祖太上老君与佛祖如来就结下了梁子,双方暗暗地较上了劲儿!
                            这里,我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如来佛祖当时在天庭的地位。天庭政府是由道派操纵的,道派是执政党,是权利机关,佛派是在野党,相当于政协宗教部门,因此,佛派与道派的差距其实还是很大的!
                            你不要以为如来佛的法力大,地位就高,那是后来的事!最开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厉害,玉皇大帝就小看了他,玉皇大帝在捉拿孙悟空的时候,先派李天王,再派九耀星,再派如来佛,这个过程,就充分说明在玉皇大帝的眼里,如来佛的法力仅仅只是大于九耀星的角色!要是如来佛也没有办法,玉皇大帝就要派大神仙对孙悟空痛下毒手了!
                            结果,如来佛一出手,法力极其惊人!紧接着,如来佛又提出“安天大会”,向所有的神仙宣布:是他如来佛祖上来“安”的天!锋芒直逼道祖,道祖的心里能舒服吗?
                            如来佛在安天大会上出了风头,但他还不是最牛的一个人!因为他排挤的是道祖,并没有反叛天庭,这个时候,最牛的一个人出场了,谁?寿星!
                            寿星是不请自来的,是瞅准了时机来的,是第一个在重大公共场合带头反叛天庭的!所以他最牛!
                            这个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一来,就当着所有神仙的面拍如来佛的马屁,又送灵芝瑶草,碧藕金丹给如来。还有几句诗道:
                            无相门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称祖,丈六金身福寿赊。
                            意思就是:如来佛是真法主,不管是天上,还是地下,乾坤大地之间,如来佛都可以称“祖”。
                            寿星为什么敢第一个带头反叛天庭?我们来分析一下:
                            1)研究寿星这个家伙,发现他并没有任何别的本事,他的最大本事就是长寿,怎样延长寿命是他的专业!他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长寿秘方!所以,蟠桃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如果他还要靠吃蟠桃来延长寿命的话,那他和别的神仙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他还敢叫“寿星”么!
                            2)寿星是唯一可以摆脱蟠桃控制的神仙,但是他没有武艺,不厉害,所以对于他来说,有没有蟠桃无所谓,而有没有最强大的势力保护他,才是最关键的!他所需要的是最强大的势力范围保护伞!
                            3)在安天大会上,他看到了如来佛祖无边的法力!认定了跟着如来佛才可以获得最大庇护!但如来佛又受制于蟠桃的控制,所以,寿星正好乘此机会来跟如来佛祖做一笔交易!
                            4)“丈六金身福寿赊”,丈六金身指如来,福寿指寿命,赊,这个字很值得玩味,原意本指赊帐,这里就是在暗示如来佛:他可以用不为人知的长寿秘方来和如来做一笔交易!
                            如来佛当然是心领神会,所以一回去,就开始实施传经东进扩张计划!
                            这个计划由观音菩萨全盘负责,观音与寿星达成了这笔交易,这笔交易的地点就在万寿山五庄观,见证人就是镇元大仙!在这个非常隐蔽的地方,不仅完成了双方的交易,而且还达成了三方结盟!
                            请看下回:五庄观的秘密。


                            IP属地:天津36楼2014-12-01 15:32
                            回复
                              2025-05-10 03:21:05
                              广告
                              (36)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
                              话说唐僧师徒路过金兜山,山前有个金兜洞,猪八戒看见没人,便贪心拿了人家三件纳锦背心,结果被那洞主独角兕大王给逮住了。
                              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既然是独角的,又叫兕,又是青色的,所以我估计它应该是一头犀牛。兕大王好象并没有做什么恶,害什么人,而且,他抓唐僧是有充足的理由的,因为他抓的是偷他衣服的贼,人赃俱获,赖都赖不脱的。
                              孙悟空寻上门来了,高叫道:那小妖,快教他送我师父出来,免教你等丧了性命!兕大王出来了,孙悟空道:“你孙外公在这里也!快早还我师父,两无毁伤!若道半个不字,我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孙悟空一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和人家讲狠,这是绝对行不通的,拿了人家的衣服已经是很理亏的了,怎么说也得先跟人家陪理道歉或解释误会才对,可他没有,不但没有,反而还威胁、恐吓要打死人家!这就是他的不对。
                              大家看西游记,应该客观公正的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不要因为他是孙悟空,是主角,就都是对的,这种想法是有害的。凭心而论,在这件事上,孙悟空企图仗势欺人,就显得很混帐!
                              岂知那妖怪兕大王也不是个好惹的,有一身好武艺,却不曾试过,听说是孙悟空,反而是满心喜欢:正要他来哩!那妖魔喝道:你有些什么手段,敢出这般大言!你师父偷盗我的衣服,见有赃证,故此我才拿他。你今果有手段,即与我比试,假若三合敌得我,饶了你师之命;如敌不过我,教你一路归阴!
                              两个就打起来了,结果,人家拿出个圈儿幌了幌,就把他的金箍棒给抢走了。
                              孙悟空到天上去查妖怪的踪迹,说要问玉帝个钳束不严。许真人笑道:“这猴头还是如此放刁!”孙悟空马上就放精明了,道:“不是放刁,我老孙一生是这口儿紧些,才寻的着个头儿。”这个意思就是:我的口很紧,如果是你们这儿的妖怪,我也不会对如来佛说的,你们就帮帮忙吧。
                              经查,天庭并无思凡下界者。玉帝宽恩,着悟空挑选天将去帮忙擒捉妖怪。
                              悟空请来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又点两个雷公使用。到了金兜山,哪吒变作三头六臂,兕大王也变作三头六臂。哪吒又将砍妖剑、斩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火轮儿六般兵器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如骤雨冰雹,纷纷密密,望妖魔打去。兕大王公然不惧,取出白森森的圈子,望空抛起,叫声:“着!”把哪吒的六般兵器全部都没收了。
                              悟空又请火德星君来此放火,那妖魔把这放火的火龙火马,火鸦火鼠,火枪火刀,火弓火箭,一圈子又套去了。
                              悟空又请水德星君灌水,那妖魔见水来,取出圈子,撑住二门。水都流到外面去了。
                              孙悟空见事不谐,将毫毛拔下一把,变做三五十个小猴,一拥而上,兕大王急拿出圈子,把那三五十个小猴也收了,得胜贺喜而去。
                              孙悟空善偷,又分两次到洞里把所有兵器、毫毛都偷出来,但就是偷不了妖怪的那个圈儿。
                              最后,孙悟空使金箍棒迎战兕大王。哪吒太子、火德星君一起发狠,即将六件神兵、火器等望妖魔身上抛来。这边又天王举刀,雷公使屑,不分上下,一起拥来群殴。那魔头巍巍冷笑,袖子中暗暗将宝贝取出,撒手抛起空中,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六件神兵、火部等物、雷公屑、天王刀、金箍棒,尽情又都捞去,得胜而回。众神依然赤手空拳。
                              最后,孙悟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去找如来佛。如来听说了之后,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罗汉们放砂陷住了兕大王,使他动不得身,那怪急了,取圈子叫声:“着!”把罗汉们的十八粒金丹砂又尽套去了。
                              这一场,丝毫不亚于当年天兵天将围剿孙悟空,孙悟空可没有兕大王这么潇洒,把人家的兵器一股脑的全部收走!那个宝贝圈子实在太厉害了,来什么,收什么,几乎就没有他收不了的!也没什么能克制得了它!这个圈儿叫做金刚琢,就是道祖太上老君当年打孙悟空脑袋的那个圈子。
                              通过读西游记,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最牛的人,并不使用刀枪剑戟拳脚棍棒,最牛的人都是极善于使圈儿的人,佛祖如来有圈儿,道祖太上老君有圈儿,两大牛人都是使圈儿的!佛祖的圈儿专套脑壳,一念咒语,脑门皆裂,管教他入佛门来!道祖的圈儿专套兵器,凭你什么武器法宝,尽情的一股脑全部没收!
                              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是圈子。
                              这一场故事起于西游记的正中间第五十回,孙悟空通过取经路上的磨练,开始升级了,因为他也在学习怎样使圈儿了!
                              故事开头,孙悟空去化斋,转身欲行,却又回来道:“师父,我知你没甚坐性,我与你个安身法儿。”即取金箍棒,在地下画了一道圈子,请他们坐在圈内,对唐僧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使圈儿,并不是电视上放的白骨精那一回。他画的那个圈儿究竟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因为没有验证,所以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在吹牛!因为金箍棒都会被人家没收,又何况金箍棒画的一道圈儿呢。猪八戒根本就不相信他的鬼话: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假如真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住?只好白白的送与他吃了。说的唐僧也半信半疑。
                              孙悟空画这个圈儿的真正用意是唐僧没坐性,好乱跑,画个圈儿把他框定限制住,免得化斋回来还要到处去寻人。至于他画的那个圈儿究竟有没有作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重大标志,标志着猴头已经开窍了,已经开始耍手段使圈儿了,他的圈儿已经初步具备“控制”特征的雏形了,他使的圈儿也能套住几个人了!至少,唐僧是被他套住了的。
                              这件事结束的时候,唐僧道:“徒弟,万分亏你!言谢不尽!早知不出圈痕,那有此杀身之害。”行者道:“不瞒师父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三藏闻言,感激不尽道:“贤徒,今番经此,下次定然听你吩咐。”


                              IP属地:天津39楼2014-12-01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