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棒球,首次写文章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有机会多讨论交流~
前言:
截止到世界大赛开始前,算上外卡战季后赛总计25场比赛中,后援投手对胜负起直接影响的比赛高达14场。这其中还不包括像Kershaw两次出战时后援战力带来的隐性影响。牛棚比拼可以说成为决定系列赛胜负的关键。本系列文章将讨论一些关于后援投手的话题。首次正式写棒球相关文章,多有不足,敬请指正。
正文:
第一章——关于Closer
后援投手中的明星以Closer居多,作为球队胜利的保障,Closer工作十分重要,薪水、地位、外界评价都是牛棚翘楚,最好的投手当Closer也成为一个普遍概念。笔者第一个想法,就是冒昧研究下Closer的定位和使用。
两个问题先提出来。
假设整局开始前的情况。MLB球队的中心打线往往在345棒,当先发7局离场取得1分领先,在第8局开始时正好遇到对手中心打线上场(比如老虎队的王牌Cabrera和Mart*2)。这时候是否要Closer面对中心打线、让布局投手去面对第9局相对较弱的棒次?
考虑赛局中的情况。后援投手的登场除了先发投累了功成身退,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先发遇到状况,被迫接手。同样是领先1分,1、2垒上有人无人出局。有变成大局大量失分、局面无法挽回的风险。这时候可能才到第6第7局,是否要Closer出场化解危机?
笔者带着两个问题进入下面的思考。
Closer的出场往往是两种情况,球队领先1-3分时对手的最后一个进攻局,或平手情况下主场作战球队的第9局上半。由于最主要的指标“救援成功”,看的是守住胜利的能力,第二点后面再提。也就是说Closer通常出场(或说最重要的出场)是面对一整局、球队有些许领先的情况。
这样的定位下,Closer只需要做到保证不丢分、甚至是控制失分,且是在整局开始的状况下,面对的对手不一定是最强打线,面临的局面也不能说是最大危机——比如对手满垒。Closer可以偶尔被打安打,偶尔投个保送,只要被全垒打少一点就问题不大。不像有些危机时刻上来的投手,甚至连被对手打高飞牺牲打都很难接受。
个人认为,Closer不应是处理一个人能力最强的投手,而是在领先的情况下处理一整局能力最强的投手。这是有区别的。这当然也需要相对较强的实力,但相比技术,心理和掌控全局的综合能力或许对Closer更重要。最好的心理素质让Closer在被打两支鸟安或队友失误时也能投出高质量的球,且能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情况下总能做出正确选择。他有回旋余地,有垒包可以运用,要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知道面对Cruz该小心应对甚至可以保送,面对Grichuk则应该解决。他要了解自己的左外野手和右外野手哪个防守能力比较强,必须拼好球时最好是内角还是外角。在面对强力左打的情况下,右投closer几乎都会考虑全部塞外角防止出现长打,等等。极端情况下即使掉1-2分进入加时,仍然保留球队赢球的可能,不会造成局面无法收拾。
Kimbrel或Chapman这种无视对手是谁每场狂K的超级牛棚可遇不可求。就Closer的职位来说,或许金莺队的Britton已经足够好了,偶有保送但被打击率很低不易连续失分,下沉球不易被打全垒打且容易双杀,完美契合一局中控制失分的要求。
(附:Britton与Kimbrel的一些数据,ERA1.65与1.61,Whip值0.90与0.91,被打击率0.178与0.142,两人都是4次救援失败37/41与47/51)
上述只是一场比赛的想法。综合到整个球季,Closer或许更重要一些。频繁救援失败会导致军心低落,状态稳定性是重中之重;Closer需要一定的体力保证连续出赛,最大化为球队收获胜利。Closer还需要较高的情商,毕竟是最后一关,和球迷队友教练的关系都很重要(点名Papelbon……)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笔者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果是常规赛胜负不算特别重要,那么Closer不必出场,保持他的稳定;锱铢必较的季后赛关键战,最好的单局处理投手可考虑灵活处理。如在比赛后段轮到对手中心打线上场的时刻就出战,不必死等第9局;如本方牛棚实力确实非常有限,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考虑让本方的Closer拼2局下来。这种对Closer的要求很高,要适应在不常出战的局数、局面下出场,但如果Closer足够稳定和大心脏,不妨一试。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除非你的Closer是强力三振型且信任他的心理素质绝对过硬,否则应让危机处理投手出场,Closer一整年或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一整局,那就尽量给他一整局处理,尽可能不要让他面对他之前很少遇到的情况。
稍微提及一下Closer第二个出场时机,平局情况下的9局上半。关于这点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主队的牛棚从强到弱排下去,给自己争取足够的绝杀机会。客队则要分季后赛还是常规赛,常规赛当然可以保留Closer在领先的情况下出战,不必增加Closer的额外负担且胜利没那么重要。但在季后赛,建议与主队相同,从强到弱排下去,或者有针对性的面对对手中心打线时派Closer出战。很简单的逻辑,如果认为其他投手保不住延长赛胜利,那当平局时派他上来的危险更大,留Closer到领先再出,对整体胜率不利。
说句题外话,纵观整季,几乎所有Closer都是平分时投的不如领先时好,这恐怕是跟心理层面关系莫大。作为球队,或许可考虑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样球队的“王牌单局处理投手”Closer的作用将更大一些。
关于今年季后赛的几个Closer案例,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讨论。
红雀巨人的第3战、第5战。两场红雀分别在第10、第9局被绝杀的比赛,没有看到Rosenthal出来投球。诚然Rosenthal在第2战表现有些荒腔走板,整个赛季也是剧场高手,但他仍是牛棚中较好的整局处理投手,即使就季后赛表现论不如Neshek,和Maness大概不相上下。以笔者观点第三战可以考虑在10局出战,Gonzales、Neshek和Maness都用了,其余的几个投手实力与Rosenthal差比较多。即使第三战还有回旋余地,第五战已经到了背水一战不赢就回家的程度,每一局都应是最强的出战依次往下。Maness、Rosenthal的优先权都应在季后赛从未出场过的长中继Wacha之上。
巨人队Romo和Casilla可以看做是两个Closer,Romo的Closer经验、大赛经验还更丰富一些,在客场平局情况下第9局上Romo与Casiila几乎没有区别。在这里关注的是对阵国民的第2战,那场18局创纪录的延长赛。在Romo处理第9局后,Affeldt处理第10局,Casilla并未留到领先时候再出来终结比赛,而是第11局平局时出战,对付Rendon开始的国民队中心打线。即是笔者案例前最后一段的内容,关于季后赛时Closer的第二个出场时机。
金莺队的Britton在与老虎的系列赛中表现相当不错,第3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表现也算沉稳。但这场比赛球队毕竟之前两盘领先,压力不算大。他年龄还是小,作为Closer时间也短。对皇家的第1战连续保送,虽侥幸没成为罪人但险象环生,这是他自己的问题。皇家第2战由于希望O*Day再投1局,导致有1个上垒者的情况下Britton再上,皇家成功的牺牲打又避开了他最厉害的武器双杀,压力和运气之下导致崩盘。综合来看对Britton的使用只有皇家第2战有点小小问题,主要是他个人的心态,希望今后成长。
老虎队的Nathan只在第三场无关紧要的第9局出战,之前看到yahoo有专栏文章认为他应该早些登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这位Closer笔者觉得还是要区分对待,平均6次救援就会失败1次(Holland平均24次才会失败1次),ERA将近5,WHIP值超过1.5,给3分领先投第九局都跌跌撞撞。各方面数据看Nathan是个另类的Closer,连球队最佳单局处理者恐怕都排不上,让他在第8局或危机处理时出来只怕风险更大。
最后要说的是皇家的牛棚组。今年常规赛Holland的救援成功率就是第一名,季后赛6次救援机会全部成功,表现绝对精彩;掉的1分是在3分领先的情况下出现,无伤大雅;面对关键时刻失分危机都能守下,大赛心理素质过硬。由于皇家牛棚投手强人云集,不仅几乎不掉分还都能吃1局以上,教练组除了外卡战犯了点的错误之外,只需按部就班派遣三大王牌出场即可。不过,皇家外卡战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章的主题——危机处理。单纯以印象派的“厉害”一词来说,笔者认为牛棚中最“厉害”的投手不该是Closer,而是危机处理者。皇家这里即是Herrera。
后记:
本想一篇写完自己想写的4-5块内容,发现只能写完一个小标题(囧)。第一次挑战写棒球相关的长文,太多的内容有些难以取舍。这是一个有魅力的运动,与足球一样非常依靠团队,与足球相反每一步都是几乎静止的,留有很多思考玩味的空间。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
星庭
2014年10月23日
后记的后记(第一次写这个东西ORZ):
经好友魔球理论人提醒指正,发现文中漏写4出局救援及3整局救援等情况。这里稍做补充。3整局救援在当今MLB是非常特殊的情况(据说今年NPB的吴升桓大神经常如此?),暂不考虑在内。4出局救援跟2整局救援情况不太一样,后者比较接近拼体力槽爆种,前者还包括危机处理在内。个人认为Closer的重点不在危机处理,在于把控整局。当然这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像Kimbrel这种类型和级别都合适的球员,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应会更多。
前言:
截止到世界大赛开始前,算上外卡战季后赛总计25场比赛中,后援投手对胜负起直接影响的比赛高达14场。这其中还不包括像Kershaw两次出战时后援战力带来的隐性影响。牛棚比拼可以说成为决定系列赛胜负的关键。本系列文章将讨论一些关于后援投手的话题。首次正式写棒球相关文章,多有不足,敬请指正。
正文:
第一章——关于Closer
后援投手中的明星以Closer居多,作为球队胜利的保障,Closer工作十分重要,薪水、地位、外界评价都是牛棚翘楚,最好的投手当Closer也成为一个普遍概念。笔者第一个想法,就是冒昧研究下Closer的定位和使用。
两个问题先提出来。
假设整局开始前的情况。MLB球队的中心打线往往在345棒,当先发7局离场取得1分领先,在第8局开始时正好遇到对手中心打线上场(比如老虎队的王牌Cabrera和Mart*2)。这时候是否要Closer面对中心打线、让布局投手去面对第9局相对较弱的棒次?
考虑赛局中的情况。后援投手的登场除了先发投累了功成身退,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先发遇到状况,被迫接手。同样是领先1分,1、2垒上有人无人出局。有变成大局大量失分、局面无法挽回的风险。这时候可能才到第6第7局,是否要Closer出场化解危机?
笔者带着两个问题进入下面的思考。
Closer的出场往往是两种情况,球队领先1-3分时对手的最后一个进攻局,或平手情况下主场作战球队的第9局上半。由于最主要的指标“救援成功”,看的是守住胜利的能力,第二点后面再提。也就是说Closer通常出场(或说最重要的出场)是面对一整局、球队有些许领先的情况。
这样的定位下,Closer只需要做到保证不丢分、甚至是控制失分,且是在整局开始的状况下,面对的对手不一定是最强打线,面临的局面也不能说是最大危机——比如对手满垒。Closer可以偶尔被打安打,偶尔投个保送,只要被全垒打少一点就问题不大。不像有些危机时刻上来的投手,甚至连被对手打高飞牺牲打都很难接受。
个人认为,Closer不应是处理一个人能力最强的投手,而是在领先的情况下处理一整局能力最强的投手。这是有区别的。这当然也需要相对较强的实力,但相比技术,心理和掌控全局的综合能力或许对Closer更重要。最好的心理素质让Closer在被打两支鸟安或队友失误时也能投出高质量的球,且能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情况下总能做出正确选择。他有回旋余地,有垒包可以运用,要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知道面对Cruz该小心应对甚至可以保送,面对Grichuk则应该解决。他要了解自己的左外野手和右外野手哪个防守能力比较强,必须拼好球时最好是内角还是外角。在面对强力左打的情况下,右投closer几乎都会考虑全部塞外角防止出现长打,等等。极端情况下即使掉1-2分进入加时,仍然保留球队赢球的可能,不会造成局面无法收拾。
Kimbrel或Chapman这种无视对手是谁每场狂K的超级牛棚可遇不可求。就Closer的职位来说,或许金莺队的Britton已经足够好了,偶有保送但被打击率很低不易连续失分,下沉球不易被打全垒打且容易双杀,完美契合一局中控制失分的要求。
(附:Britton与Kimbrel的一些数据,ERA1.65与1.61,Whip值0.90与0.91,被打击率0.178与0.142,两人都是4次救援失败37/41与47/51)
上述只是一场比赛的想法。综合到整个球季,Closer或许更重要一些。频繁救援失败会导致军心低落,状态稳定性是重中之重;Closer需要一定的体力保证连续出赛,最大化为球队收获胜利。Closer还需要较高的情商,毕竟是最后一关,和球迷队友教练的关系都很重要(点名Papelbon……)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笔者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果是常规赛胜负不算特别重要,那么Closer不必出场,保持他的稳定;锱铢必较的季后赛关键战,最好的单局处理投手可考虑灵活处理。如在比赛后段轮到对手中心打线上场的时刻就出战,不必死等第9局;如本方牛棚实力确实非常有限,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考虑让本方的Closer拼2局下来。这种对Closer的要求很高,要适应在不常出战的局数、局面下出场,但如果Closer足够稳定和大心脏,不妨一试。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除非你的Closer是强力三振型且信任他的心理素质绝对过硬,否则应让危机处理投手出场,Closer一整年或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一整局,那就尽量给他一整局处理,尽可能不要让他面对他之前很少遇到的情况。
稍微提及一下Closer第二个出场时机,平局情况下的9局上半。关于这点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主队的牛棚从强到弱排下去,给自己争取足够的绝杀机会。客队则要分季后赛还是常规赛,常规赛当然可以保留Closer在领先的情况下出战,不必增加Closer的额外负担且胜利没那么重要。但在季后赛,建议与主队相同,从强到弱排下去,或者有针对性的面对对手中心打线时派Closer出战。很简单的逻辑,如果认为其他投手保不住延长赛胜利,那当平局时派他上来的危险更大,留Closer到领先再出,对整体胜率不利。
说句题外话,纵观整季,几乎所有Closer都是平分时投的不如领先时好,这恐怕是跟心理层面关系莫大。作为球队,或许可考虑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样球队的“王牌单局处理投手”Closer的作用将更大一些。
关于今年季后赛的几个Closer案例,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讨论。
红雀巨人的第3战、第5战。两场红雀分别在第10、第9局被绝杀的比赛,没有看到Rosenthal出来投球。诚然Rosenthal在第2战表现有些荒腔走板,整个赛季也是剧场高手,但他仍是牛棚中较好的整局处理投手,即使就季后赛表现论不如Neshek,和Maness大概不相上下。以笔者观点第三战可以考虑在10局出战,Gonzales、Neshek和Maness都用了,其余的几个投手实力与Rosenthal差比较多。即使第三战还有回旋余地,第五战已经到了背水一战不赢就回家的程度,每一局都应是最强的出战依次往下。Maness、Rosenthal的优先权都应在季后赛从未出场过的长中继Wacha之上。
巨人队Romo和Casilla可以看做是两个Closer,Romo的Closer经验、大赛经验还更丰富一些,在客场平局情况下第9局上Romo与Casiila几乎没有区别。在这里关注的是对阵国民的第2战,那场18局创纪录的延长赛。在Romo处理第9局后,Affeldt处理第10局,Casilla并未留到领先时候再出来终结比赛,而是第11局平局时出战,对付Rendon开始的国民队中心打线。即是笔者案例前最后一段的内容,关于季后赛时Closer的第二个出场时机。
金莺队的Britton在与老虎的系列赛中表现相当不错,第3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表现也算沉稳。但这场比赛球队毕竟之前两盘领先,压力不算大。他年龄还是小,作为Closer时间也短。对皇家的第1战连续保送,虽侥幸没成为罪人但险象环生,这是他自己的问题。皇家第2战由于希望O*Day再投1局,导致有1个上垒者的情况下Britton再上,皇家成功的牺牲打又避开了他最厉害的武器双杀,压力和运气之下导致崩盘。综合来看对Britton的使用只有皇家第2战有点小小问题,主要是他个人的心态,希望今后成长。
老虎队的Nathan只在第三场无关紧要的第9局出战,之前看到yahoo有专栏文章认为他应该早些登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这位Closer笔者觉得还是要区分对待,平均6次救援就会失败1次(Holland平均24次才会失败1次),ERA将近5,WHIP值超过1.5,给3分领先投第九局都跌跌撞撞。各方面数据看Nathan是个另类的Closer,连球队最佳单局处理者恐怕都排不上,让他在第8局或危机处理时出来只怕风险更大。
最后要说的是皇家的牛棚组。今年常规赛Holland的救援成功率就是第一名,季后赛6次救援机会全部成功,表现绝对精彩;掉的1分是在3分领先的情况下出现,无伤大雅;面对关键时刻失分危机都能守下,大赛心理素质过硬。由于皇家牛棚投手强人云集,不仅几乎不掉分还都能吃1局以上,教练组除了外卡战犯了点的错误之外,只需按部就班派遣三大王牌出场即可。不过,皇家外卡战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章的主题——危机处理。单纯以印象派的“厉害”一词来说,笔者认为牛棚中最“厉害”的投手不该是Closer,而是危机处理者。皇家这里即是Herrera。
后记:
本想一篇写完自己想写的4-5块内容,发现只能写完一个小标题(囧)。第一次挑战写棒球相关的长文,太多的内容有些难以取舍。这是一个有魅力的运动,与足球一样非常依靠团队,与足球相反每一步都是几乎静止的,留有很多思考玩味的空间。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
星庭
2014年10月23日
后记的后记(第一次写这个东西ORZ):
经好友魔球理论人提醒指正,发现文中漏写4出局救援及3整局救援等情况。这里稍做补充。3整局救援在当今MLB是非常特殊的情况(据说今年NPB的吴升桓大神经常如此?),暂不考虑在内。4出局救援跟2整局救援情况不太一样,后者比较接近拼体力槽爆种,前者还包括危机处理在内。个人认为Closer的重点不在危机处理,在于把控整局。当然这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像Kimbrel这种类型和级别都合适的球员,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应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