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同日月的分析。在海岛的几年里,姜士安始终仰望着韩琳,而韩琳忽视了他的心事,况且已先入为主,心系彭湛,眼前啥也看不见,此时韩琳不认为会爱上姜士安。而从白庙岛开始,姜士安已具备了让她平视、作为爱情对象来思考的同等高度,韩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表白时,姜士安已“没有爱的权力”了。从边境回来,到韩琳结婚生子,对比彭湛的冷漠、出轨、不负责任,姜士安的紧张、探视和关爱,意味着他已达到一个足够高的点,出现在韩琳平视或仰视的视野里,可已有太多的不可能了。
我也很赞同冬夏的观点,韩琳是不势利的,她从未想过以婚姻、爱情来达到攀附的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她坚守的原则,为了所爱和爱她的人,她坚强,大气,隐忍,有道德、负责任。姜士安之自始至终守望着她,就是因为她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品行。
而所谓的“现实”,我觉得是社会观念的局限性和职业的潜规则。姜士安和韩琳在年少时都不可能有能力去违背这一“现实”,而成熟后,又有责任去维护这一“现实”,这正是让我们觉得他们伟大而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