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事吧?”公孙启伸手去扶那个小孩。正这时,身后追来的伙计也赶到了,打算再次下手。“喂,你们到底丢了什么?何必这么为难一个小孩子!”公孙启有些气道。“客官,您不知道,这个孩子最近说要在店里学徒,于是我们就让他到后面干点杂活。可才三天的时间,我们就发现他趁着替客人切人参的时候偷参片。”“是真的吗?”公不启问那个孩子。“是真的,我娘病了,病的好重,大夫说用人参可以多活一段时间!”说着,这个孩子的眼里蒙上了一层雾气。公孙启的鼻子也是一酸,伸手扶起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一锭十两的银子。“伙计,这些替这孩子补他偷拿的参片,剩下的,都买人参给他包好。
“啊?是是是!小子,你走运了!”“真是个好人啊!”“是啊!这年头这样的好人难找啊!”看热闹的老百姓议论着走开了。公孙启看着那伙计给这个小孩包好了参,也打算离开。“伯伯,到我家喝杯茶吧!”不知道何时,那小男孩伸出小手抓住了公孙启的衣襟。“不用了,小兄弟,回家好好照顾你娘!”“娘说过,不能白白接受别人的好处的!”公孙启想了想,一笑:“好吧,你带路,这参就当是我付的茶钱!”
一间不大的小竹屋,外面是一排低矮的栅栏。院子里并没有像别的农家一样有些散养的鸡鸭,但收拾的还算干净。“娘,我回来了!”小孩一路跑进屋里“娘,你不舒服就不要做了!快去躺一会儿!”“咳咳咳!过儿,是不是又和别人打架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一个有些发哑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我没,我,娘,这是一个好心的伯伯送的人参!您先别气,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什么,我把他带来了!不信,您瞧!”说着,跑出门口朝着公孙启喊道:“伯伯,您进来啊!”
公孙启走进竹屋,眼前的一切可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一个布衣的妇人正背对着他,和儿子说着什么。待她转回头时看到公孙启时,先是一惊,继而又低下了头。那是一张有些恐怖的脸,长长的三道疤几乎惯穿了整张脸。略显苍老的面容让她看起来比实际的年龄应该大好些,头发也有些花了。公孙启略一愣,便回过神来,施礼道:“大嫂!”
那妇人也是怔怔的看了一下公孙启,苦笑道:“听小儿说,先生送了不少的人参,这让小妇人怎么感谢呢?先生还是请收回吧!”“娘,不行啊,这些是给您治病用的!”一旁的过儿有些急了。公孙启看了看,用手一抚孩子的头,笑道:“大嫂,令郎是个孝子,我也是被他,被他小小年纪就为母亲卖力赚钱的事打动的,如果您真的要谢,那,送我一碗香茶好了!正好我也有些累了。”他故意没提到过儿偷人参的事。
“如此,多谢先生了!小妇人这就给您泡茶去!天也不早了,先生就留下来吃个晚饭吧!”“多谢大嫂!”看着她一拐一拐的出了门走向厨房,过儿调皮地朝着公孙启眨了下眼睛。这其中,算是有感谢的意思吧。
烧着有些发潮的稻杆,看着那烧红的吱吱作响的火炉,她的眼里蒙上了一层雾气。“穆姐姐,是他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我已是风烛之年,难道真的要把过儿交给他吗?”她就是当年带走过儿的秦南琴,是啊,没有人能认出她来,尽管她一眼便看出了公孙启,但是,有谁能相信这个又病又老的疤面妇人就是当年那个轰动一时的怡红楼的花魁秦南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