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密吧 关注:17贴子:121
唐密回传台湾
五智山光明王寺--悟光上师悟光上师,法名悟光,字全妙,传临济宗竹溪寺眼净老和尚暨日本佛教真言宗高野山派金刚峰寺中院流法脉,为台湾佛教真言宗五智山光明王寺第一代传灯大阿阇梨, 上师俗姓郑,台湾高雄县内门乡人,生于民国七年(十二月五日,离开娘胎落地之时,即颈缠脐带、两膝跪地、双手握拳,有如僧人颈悬念珠,双手合掌拜佛之势,实慧根夙备乘愿再来者也。


IP属地:吉林36楼2014-10-21 17:37
回复
    台北大毗卢寺--成观大法师成观法师:台湾大毗卢寺住持、美国遍照寺住持。台北市人,1947年生,1988年7月于美国纽约庄严寺住持天台宗第45代传人显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同年于台湾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台大外文研究所肄业美国德州克里斯汀大学英研所研究员。佛学经历:美国德州闭关三年(1984--1987年)俄亥俄州闭关半年(1990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五十三世传法灌顶阿阇黎(1996年)大毗卢寺系由释成观法师于民国八十年 (1991年) 六月创办,当时名为“大毗卢弘法院”,院址设在北投温泉路,并向中国佛教会登记为团体会员。同年十月,即由北投迁至台北市文山区(景美)现址迄今。其后于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本寺于第一次内部整修后,即改名为“大毗卢寺”。本寺所修之法门,以禅密为主体,而兼容他宗。所修密宗者,则系真言宗,即俗称之“东密”,此即唐朝日本弘法大师(大师出家法号空海,“弘法大师”之号乃日本天皇所赐)渡海到中国长安、青龙寺,由惠果阿阇梨亲传的“三国传灯”之正统如来密教 (三国者,印、中、日也) 。此密教在中华即称为“唐密”,弘法大师传入日本后,发扬光大,传承至今不断,即称为“东密”(以其最初设坛灌顶系在京都之“东寺”,故名)。惜乎在唐武宗毁佛之后,密教在中国即一蹶不振,几乎断绝,逮至明太祖昭令禁止设立密坛,密教馀绪可说完全中断。兼以元、清两代内廷提倡喇嘛教,更使正统密教的真面目鲜人得知。成观法师于1990年前后,于美、台各地参学藏密、唐密、东密,并于1991年开始,至日本真言宗的总本山、高野山(弘法大师所创之真言宗总本山),修学真言宗密法。六年之间辛勤往返,终于完成学业,于1996年8月8日入坛受金胎两部大法传法灌顶,得阿阇梨位,是为三国传灯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阇梨。


    IP属地:吉林38楼2014-10-21 17:37
    回复
      日本密宗
      因唐朝中期中日交流的密切,唐密由日本弘法大师空海传入日本创立真言宗,又因以东寺为发源地,故称为东密。另有台密,为同期入唐交流僧最澄大师所创,亦称理秘密教。东密体系于空海大师已大体完备,台密体系是于最澄法子法孙继续赴唐交流而成。由此瑜伽密教盛行于日本。


      IP属地:吉林39楼2014-10-21 17:38
      回复
        东密
        东密因其是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根本经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苏悉地经》、《瑜祗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此外,空海大师自撰之《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亦极为重要。其教义大纲系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圆融,建立两部曼陀罗,而以‘即身成佛’为其主旨,自空海极力弘传,依据显密二教判与十住心而建立横竖二判之纯密教,以表示胜于其它诸宗。可见,东密完全承袭唐密,也就是说,东密就是原汁原味的唐密,同时,十分重视空海大师的思想。密宗虽衰绝于印度、唐密不显中国,却于日本直传至今,实乃不幸中之大幸。延历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和尚入唐,师事七祖惠果,惠果大阿阇梨将密法无遗地传于空海和尚,是为唐密八祖。空海大师于大同元年(806年)返国后,先于高雄山寺造坛灌顶(弘仁元年,810年),又于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弘仁七年),后再得赐东寺(即教王护国寺),建立灌顶道场(弘仁十四年),遂又称真言宗为东密。东密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与此等门人大扬宗风,而予日本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以之影响。空海寂后百年顷,事相之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然中世以来,一些真言宗的僧众提出,大日如来的本地身不说法,说法的是大日如来的加持身,这一见解有别于传统法义,由此形成了新义真言宗一派,相应称坚持传统法义者为旧义真言宗。究其实质,新旧义的区分缘于对佛法特别是密法欠缺真正体悟,只是执着于文字相,于修证没有丝毫意义。


        IP属地:吉林40楼2014-10-21 17:39
        回复
          汉传密教三昧耶戒
          在纯密传入中国的唐代,密僧们仍然保持着重视戒律的传统。而且为了适应密宗复杂的事相,规定实行密法咒术的次序仪轨,专门的密教律也应运而生。善无畏翻译了含摄密教戒律的《苏悉地揭罗经》与《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并为《苏悉地经》作供养法,使之广泛流播。密教的戒律称为三昧耶戒。“三昧耶”在梵语中,是“誓言”的意思,而广义的说,它有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种含义。三昧耶戒之含义(见《大日经·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九、胎藏入理钞)三昧耶戒的戒体是众生本有的清净菩提心;行相为法界无量万德;而戒相则为《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列举的四种重戒。四种三昧耶重戒列表此后,四重禁戒又发展成密教十重戒,在不同的经典里有不同的说法,但只是条文开合的不同,内容上并无太大区别。密教十重戒的两种说法总摄上说,汉传密教三昧耶戒之戒相可归纳为如下十戒条文:在《大日经疏》 卷九中,列举了违背三种违背三昧耶戒的重罪:


          IP属地:吉林41楼2014-10-21 17:39
          回复
            西藏密教
            自唐文成公主下嫁西藏(贞观15年)印度佛教也随而导入西藏,兴建佛寺。但该时所谓的《金光明经》大概都是为了除灾、护国、正法治国等思想,无论如何皆以王室、贵族为中心来展开。与其说西藏贵族对佛教深邃的思想体系有深湛的认识,不如说是重视咒术的机能为其主体。只求现世利益与死后冥福,成为以王室为中心的上层阶级的贵族佛教,所以说明护国思想的《金光明经》最受西藏的崇拜,此点与日本的容受佛教类似。763年代西藏的政治军力大振,王室采信印度佛教,虽然期间也有排佛派出现,但王室仍派遣学僧于印度那烂陀寺迎请有名闻的寂护入藏。寂护对于密教造诣深高,宣讲十善等显教思想,后来崇佛思想隆盛,继由寂护介绍迎请莲花生入藏,莲花生善于咒术,咒缚上着邪神而调伏之。善显神变而为西藏人民所崇隆。莲花生的咒法有佛教基盘与地方旧有宗教的结合,并摄受融合下层阶级的信仰,随成为宁玛派。779年西藏从印度迎入十二名有部律僧,在贵族中选出六名秀才出家,这是西藏僧侣之始,由当时中国输入的印度经典,受王室的拥护也由此开始,同时对地方土教用密教咒法极力压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当时为了维护贵族的封建社会体制,因此西藏贵族则尽力采取密教修法中的息灾法、增益法。但是在印度兴隆的无上瑜伽部密教和都认为破坏其体制的降伏法、咒诅法都极力避免输入。其经轨除敕许以外,皆禁止翻译。


            IP属地:吉林42楼2014-10-21 17:40
            回复
              792-794年,印度僧之代表莲花戒与中国佛教代表摩诃衍在西藏王前举行对论,当时莲花戒得到胜利,西藏遂成为印度系的佛教天下。历代国王为维护正法治国起见,宣说佛教的十善业道与十善戒,强调无念无作。当时王朝采取印度渐悟佛教而放弃中国僧摩诃衍的顿悟佛教。当时所翻译经典虽然有密教佛典,但是属于瑜伽部的经典却是很少。后来迎请印度阿底峡后,才渐渐呈小型密教倾向,佛教与民众也渐渐融合,而不可分。最后西藏受了印度无上瑜伽部密教的影响,其后期佛教出了不少优秀大德,并且与其弟子集团各形成了不同宗派,而各派均受民族集团之支援而确立了教团基础。十二世纪以后,教团参与政治,遂成教权与政权一手掌握之宗派出现,后来佛教各派内部对于前期的戒律主义思想渐趋颓败,以致引起佛教之改革运动。


              IP属地:吉林43楼2014-10-21 17:41
              回复
                在经典之翻译上也渐次摄取了无上瑜伽部密教。其代表性的翻译有般若、母旦特罗经典,其中“时轮”系葛支派马尔巴等瑜伽修法均陆续出现。但是西藏树立了新教学的是阿底峡,他着有《菩提道灯》,声闻缘觉(小乘)、波罗密(大乘)、真言(密教)三乘,都是现存且价值性颇高,自成一体系的组织者。在判教上,以无上瑜伽部密教为其最高位。由此联带的提升了波罗密与真言乘的要谛而取菩提心教说,这是菩提心与般若方便融合不二的无住涅盘的理论,但事实上也是一切佛教者的归结点。故若将菩提心当做佛教的究极原理以做为佛教者的自觉根本条件来看,则无上瑜伽部密教的修道与戒律甚至大乘佛教思想,非加以提升不可。所以显教从中观,密教则般若、母旦特罗。其后,西藏又有马尔巴等所起之葛支派萨迦耶派等各派人才辈出。马尔巴受法于印度那尔巴,梅特利巴、帝尔巴,归回西藏独成一派,那尔巴之六法对葛支派的影响很大,葛支派之教义,修道法上,具有无上瑜伽部之般若,母旦特罗的浓厚色彩。葛支派是经马尔巴的弟子密勒日巴、甘波巴,并集加丹派教义以大成。甘波巴的弟子童逊剑巴重新创立葛尔玛派,继承了葛支派传统,此后西藏佛教,给长期演变,遂形成了化身喇嘛的制度,信仰当代之喇嘛为先代之转生,由此相续了其化身喇嘛的教团。以迄于今。萨迦耶派与葛支派一样,都宗奉般若、母旦特罗。萨迦耶派还许可带妻,代代父子传承。


                IP属地:吉林44楼2014-10-21 17:41
                回复
                  西藏黄教的宗喀巴,在其教学中,把握了戒律与大乘根本思想的特色,而以密教无上瑜伽部为其学习条件。其代表著作有《菩提道次第》与《真言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是通达小乘、大乘及般若上中下人士之道,以大乘止观为上位,最后一切归入《真言道次第》,即密教立场的最终目的。宗喀巴尊重阿底峡的教学,但其密教观却受葛支派的影响。宗喀巴创立的宗派,称为清净派或黄帽派,以严格的戒律与独身主义为其标榜而宗风大振。或有人云其避免所谓信仰“兜率天”之快乐主义的暗示而改称为清净派。黄帽派是对红帽派(即西藏宁玛派)而言的名称。宗喀巴没有宗派执着,随从很多大德,学了很多佛学。以比丘的立场,宣扬三乘并存之佛学是值得赞叹的。其他,有如白教系,则相承于那鲁巴以至于贡噶狮子。传有大手印道,为其修道之至极。实修中有父母双融法,均从父母续展开,历代皆有成就者出,如噶玛巴大宝法王都是先代的喇嘛转世者(呼必勒汗)。民国缔造后传教于各国,备受尊重者他一人也。西藏佛教完全密教化,远传至蒙古,也甚受欢迎。如章嘉承受黄教,也是化身喇嘛。在中国地位颇高,与甘珠并肩而出皆为一代名僧。


                  IP属地:吉林45楼2014-10-21 17:42
                  回复
                    藏传佛教和道教
                    一些印度学者发现,《度母秘义经》、《风神咒坦多罗》、《摩诃支那道修法》、《弥曼山坦多罗》、《梵天坦多罗》等几部婆罗门教梵文献,都提到印度密教中与救度母崇拜或独结母崇拜有关的“女人道”(Vamacara)来自中国,印度密教中奉行的“五真性”供养也与中国有关。《度母经》和《风神咒坦多罗》还提到在公元4世纪时,伐湿斯塔(殊胜,Vesistha)曾亲赴中国向道教徒学习“摩诃支那功”。中国古籍中所说的四海,不同的古籍、不同的时代所指不同。《尔雅·释地》将中原周边地区泛称为四海,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太上洞渊神咒经》将四海移到境外,用它泛称中国周边地区。东海和北海与本文关系不大,本文只对南海和西海感兴趣。《太上洞渊神咒经》将中国的疆域大致确定在汉代强盛时期的范围。其卷20曰:"中国,长安是也。东至海隅,南至吴楚之外郊,西至JI罽宾,北至沙漠,悉是中国之名也。"


                    IP属地:吉林46楼2014-10-21 17:43
                    回复
                      据此我们很容易知道它说的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南疆外,从东南到西南横着看过去,南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西部等。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取经,写了一部书就命名为《南海寄归内法传》。西疆外,从西北到西南竖着看下来,西海当包括西南端今天的阿拉伯海和印度东部等。总之,南海和西海的范围将古印度包括了进去。


                      IP属地:吉林47楼2014-10-21 17:43
                      回复
                        所谓"水人"或"水中人",当指渔民、船民以及水下采珠工人等。他们生活在岛上、船上或水边,善于游泳,以水为生,故《太上洞渊神咒经》称之为水人或水中人,并加上了"居在水下"、"往来水下"之类的神话描写。印度东面为孟加拉湾,西面为阿拉伯湾,大陆上流淌着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不乏"水人"。


                        IP属地:吉林48楼2014-10-21 17:43
                        回复
                          《太上洞渊神咒经》说西海也有夫妇之道,行道异于中国之人。印度婆罗门教主张满足爱的情感或性欲,方法与道教房中术不同。总之,《太上洞渊神咒经》说南海人来中国受道,三洞大经布流于西海,神仙去南海、西海化人等等,大概描写了晋代印度有人来中原学习道教,道教经典传入印度,道士赴印度传道等事实。天人和玄女是道经中常见的夫妻神。尤其是玄女,作为房中女神可谓大名鼎鼎。王方平是著名的男性神仙,女神仙麻姑在古代也家喻户晓。《太上洞渊神咒经》让他们出双入对,显然也赋予他们共同教授房中术的使命。这两个神话是将道士的行为神化的结果。


                          IP属地:吉林49楼2014-10-21 17:43
                          回复
                            有学者苦心寻觅道教功法于历史上传入印度的交通路线。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 GULIK)博士推测,金刚乘所吸收的道教的东西,当是经阿萨姆邦从中国传入印度的[3]。中国学者张毅研究员说道教是经由滇缅线传入东印度的[4]。除了专门来华学道和专门赴印传道者外,来华印度僧人融会佛道、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亦功不可没。黄心川教授从史传中统计,自公元2世纪上叶至8世纪中叶,即纯密形成之前,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地区来汉地的僧侣中谙熟杂密法术的共计39人。可以想象,名不见经传者更不在少数。39人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印度人。这些人不仅身怀妙术,而且个个通达权变。为了传播印度佛教,他们尽可能采用中国人熟悉的表达方式,甚至学习与吸收中国宗教的一些思想和方术。黄心川教授指出,在这些人身上,“集中表现了印度婆罗门教、中亚萨满教、西藏的本教和中国先秦两汉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之大成”。这种现象是释道融合与斗争的具体表现。


                            IP属地:吉林50楼2014-10-21 17:43
                            回复
                              黄心川教授对《大正藏》卷18-21密教部收录的受到道教影响的70部经轨进行分析,总结出杂密时期密教在汉地和道教的交融可分为三种情况。(一)密教吸收了道教以前先行的思想和信仰,如阴阳五行说、五脏六腑说、谶纬、神仙方术、六甲、巫祝、鬼神等等。(二)道、密在传播过程中摄取、融合了对方的教义内容、仪礼、符咒、印法等,采用了对方的术语、文句、咒声等。(三)道、密全盘吸收了对方思想和内容,甚至名称也很雷同。谙熟杂密法术的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到印度后,免不了传授融合了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内容的密术。这种密术大概为日后的纯密所摄取。


                              IP属地:吉林51楼2014-10-21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