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吧 关注:262,554贴子:6,707,444

回复:【晋文】写古代小说但不多历史的小伙伴看过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163楼2014-10-21 10:24
回复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164楼2014-10-21 10:24
    回复
      2025-07-14 13:55:11
      广告
      【赏赐篇】
      1先说一下赏赐的内容,古代的赏赐大致有:食邑,爵位,官职,礼仪车马,器物,美人,
      爵位:可世袭的特权身份,三代无功则可能被剥夺或收回。
      食邑:封地或田产,以户为单位,不必移居就食,可以指派亲信代管。


      165楼2014-10-21 10:25
      回复
        仪仗车马:为显示君王的荣宠和恩威,准许部分重臣或宠臣超级领受舆服仪仗。马匹主要不是用于交通代步,而是依其花色和数量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志物。护卫的数量和等级也是仪仗规模的一部分
        器物美人:取自内府后宫。包括名酒名兵器、绸锦布匹、古玩珍奇、碑帖字画……


        166楼2014-10-21 10:25
        回复
          篇二
          清朝最出名的莫过于赏赐大成黄马褂了。
          在清代,皇帝出门有许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挨近皇帝的严令不许佩刀)。根据史料记载,这些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一般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
          他们所穿的这种“行褂”就被称作“黄马褂”
          2再有就是赏赐名号:
          清朝统治着笼络武人的工具,不外“加‘巴图鲁’勇号”、“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这些做法虽使授受者倍感荣耀,但相比御赐黄马褂,终少一份“亲近顿成心腹”感。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顿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


          167楼2014-10-21 10:25
          回复
            篇三
            先说一下册封吧。
            清朝宫规典制订定;
            太皇太后、皇太后用金册、金宝
            太妃用金册、金印,太嫔有金册而无金印(道光朝之后,太妃、太嫔的金册和金印改以嘉玉制成)
            皇后用金册、金宝
            皇贵妃、贵妃用金册、金宝
            妃用金册、金印
            嫔有金册、无金印
            贵人、常在及答应,无金册、金印


            168楼2014-10-21 10:25
            回复
              清廷对宗亲的妻妾都会按制度进行册封,对封号、待遇和人数有详细的规定。
              封号如下
              亲王妻封“福晋”,妾封“侧福晋”(限封四人)。
              世子、郡王妻封“福晋”,妾封“侧福晋”(限封三人)。
              长子、贝勒妻封“夫人”,妾封“侧室”(限封两人)。
              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妻封“夫人”,妾封“侧室”(限封一人)。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妻封“夫人”,妾无封。
              奉国将军妻封“淑人”,妾无封。
              奉恩将军妻封“恭人”,妾无封。
              2至于奖赏,大致每年都有地方上供的贡品,皇帝哪天龙颜大悦会赏赐给后宫如意,特产等吧


              169楼2014-10-21 10:25
              回复
                篇四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记载见于《礼记》。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 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 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 乐悬 ”。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170楼2014-10-21 10:26
                回复
                  2025-07-14 13:49:11
                  广告
                  【黄花闺女的来历】古时未婚女子梳妆打扮时,喜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而“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172楼2014-10-21 10:26
                  收起回复
                    【古代纳妾的数量是有规定的】《春秋公羊传》称“诸侯一聘九女”,诸侯只能娶九个女人。在汉代,除非你有特殊的贡献,才可以娶到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一般的官员最多只能娶妻妾三个,汉代史学家蔡邕称“卿大夫一妻二妾”。如果是平民百姓,一个小老婆也是不行,只能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


                    173楼2014-10-21 10:26
                    回复
                      【各年龄称谓】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174楼2014-10-21 10:26
                      回复
                        【其他杂项】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75楼2014-10-21 10:30
                        收起回复
                          【end】
                          以后要是有新的会继续贴过来,艾玛,累死我鸟


                          176楼2014-10-21 10:30
                          回复
                            被加精了,好开森!ヽ(*´з‘*)ノ
                                -----------------------------------------------
                            胖子问,怎么判断小哥是不是失忆了。
                            天真说,你脱光了衣服站在他面前说其实你是他妻子试下?
                            胖子去了,片刻回来:球的他不信!
                            天真说那换我去试试。
                            当晚天真再也没回来。。。。。。。。。
                               --来自水萌机智的小五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14-10-21 14: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