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次伊松佐战役(1915,1916,1917)
伊宗佐战役(1915年)
综述
1915年,伊宗佐河前线意奥双方的指挥官对于这场不同于其它战事的战役都有一个简单而又截然不同的战略。意军指挥官路易吉-卡多尔纳(Luigi Cadorna )的战略是进攻,他认为只有通过进攻才能获得决定性的战果。因此半年内意军连续对奥军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攻击。面对这些攻击,奥军指挥官Boroevic将军采取了一种极为朴素的战略。他的对策就是防守。因此他只下达了一道命令:“所有部队应构筑好工事并在其前设置障碍物,就地固守。”这样凭借完备的防御工事他就能迫使意军在河流和高山的不利地形下作战。这种策略使他在部队中声名大燥,在战役初期阶段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麻烦。然而由于意大利士兵个人的英勇以及他的上级们不愿进行无谓的流血,到了1915年底,Boroevic的第五集团军只有极少的部队还守在原来的防线上,并不得不从其他战场上调来12个师进行增援。奥地利人,和意大利人一样,精疲力竭地熬过了1915年。
卡多尔纳将军还是坚持进攻的战略,但他仍然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并为互补的战略因素:
集中兵力:在决定性的地点最大限度地投入兵力。
合理分配:在非决定性的地点保留最低限度必要的军事手段。
在1915年,意军的决策者们决定在伊宗佐六十英里宽的战线上发起全线进攻,这样使得他们无法在任何地点集中使用兵力,并使部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削弱。他们的进攻,似乎永远是没有协调的,不适宜的炮击,则经常落在了步兵的后面。此外,由于奥军占据着许多高地,攻击也谈不上出其不意了,因为奥军可以从高地上观看到意军所有的攻击准备。结果,在大约六个月里意军有25万人伤亡和被俘。四次主要的进攻地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伤亡惨重,进展微小。
第一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6月23日至7月7日)
和一战早期时英法联军进攻时的情形一样,战役由一阵长达一星期之久的炮火准备开始,轰击了整条战线。初期获得了一些进展。KRN山或曰黑山(Mte Nero)的主峰被部分占领,北部普莱佐( Plezzo )周围的制高点被攻陷,托尔米诺(Tolmino)对面的COLOWRAT山也被夺取。但是,由于没有能够攻克托尔米诺西部的高地,伊宗佐河在之后灾难性的卡波雷托溃败中成为了德奥军中央突破的跳板。
从戈里兹亚(Gorizia)到亚德里亚海,奥军撤到伊宗佐河的东岸。但戈里兹亚本身,连同波德戈拉(PODGORA) 和奥斯拉维亚(OSLAVIA),在河西岸依靠环绕的群山支撑,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它的北部是萨巴蒂诺(Sabatino)山,南部是卡尔索高原,战略地位至为重要。像凡尔登一样,发生在波德戈拉的战斗在地狱般的环境下进行,双方在炮火中进行了激烈的巷战。经过短时间的战斗,意大利“国王和城堡”(RE AND CASALE)旅前进到可以俯视戈里兹亚的位置,但最终被击退。在卡尔索高原,意军在阿德格拉多(ADGRADO)和雷迪普利亚(REDIPUGLIA)附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获得了一些小小的立足点。
在没有取得任何其他重大进展之后,卡多尔纳将军下令停止进攻。他意识到自己的炮击准备不恰当。而且他也长期受到炮弹短缺问题的制约(这一问题从未获得解决),加之他本身有缺陷的战略方案,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他的部队的进攻能力。
第二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7月18日至1915年8月3日)
七月分进攻再次开始,战事更加激烈。轮到奥匈军承受属于自己的惨重伤亡了,一个月内4万5千人阵亡和受伤。普莱佐和托尔米诺周围桥头堡的战事重新恢重,而且似乎永无停止的迹象,持续时间远远超过官方宣布的竭止日期。争夺通往戈里兹亚的门户波德戈拉的战斗,也带着一种复仇的性质重新展开。最终这个小城在一阵猛烈的炮击后被意大利第二集团军的第6军占领。
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卡尔索高原获得了其可怕的声名。一支奥匈军队,第20师被击溃,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员。7月25日,圣米凯勒山(Mte San Michele ,称之为小丘更合适)成为了战斗的焦点,几个奥匈军旅级部队组成的RICHTER战斗群在此进行了一次自杀性的反击,成为了这场战争中几个神话之一。三星期之后,双方的弹药都所剩无几,战事才逐渐停息。双方战线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第三次伊松佐战役(1915年10月18日至11月3日)
在第三和第四次伊松佐战役中,战斗更加残酷。卡多尔纳将军寻求大规模的突破。但再次忽视集中兵力,命令全线展开进攻。他确实也试图在每个战区缩小进攻地段,并且把大炮增加到1,200门。然而,要达到他的战役目地,他的部队仍分散得过于单薄。
为了夺取奥匈军在普莱佐和托尔米诺的桥头堡,意军在这些地区发起了无数次非决定性的进攻。其他的攻势则在南部巴音西察高原边缘的普拉瓦(Plava)展开。在卡尔索高原战火再度炽热因为圣米凯勒山成为了侧翼部队向戈里兹亚进军的碍脚石,SEI BUSI山附近奥匈军第106师进行了顽强防守,经受了至少四次大规模的进攻。尽管进攻的地段较狭窄,然而也意味着奥匈军可以集中更多的火力给与意军更大杀伤。Boroevic也开始得到东线和巴尔干前线的增援部队,对圣米凯勒山附近的意军进行了几次猛烈的反击。11月份开始后,意军高层命令暂停进攻,再次开始撤退。
第四次伊宗佐战役(1915年11月10日至1915年12月2日)
第四次伊宗佐战役实际上是第三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更加频繁但豪无例外地都集中在戈里兹亚和卡尔索高原。在前一个战场,意大利第二集团军发起了它最大一次规模的进攻并占领了奥斯拉维亚,但已经没有余力继续攻克戈里兹亚。在南面直到亚得里亚海,意大利第二集团军除了日益增加的伤亡外毫无收获。典型地是意军向SEI BUSI山发起了五次以上的进攻。进入到第四次战役的尾声阶段后,圣米凯勒山和托尔米诺之间的战斗重新激烈起来,进入了战役的高潮。从12月1日到中旬,大规模的战斗转为小型的地域性的军事行动,然后由于冬天的到来,战斗开始平息。卡尔索高原上的士兵们认识到自六月份以来到太阳从阿尔卑斯山刺骨的北风中落下时,他们几乎一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