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5
  • 4回复贴,共1

·|凤舞倾城——「资料」清王朝“战痘”300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家历史》六月下 >> 封面故事“灾难改变中国” >> 清王朝“战痘”300年
            ■本刊记者 李远江 文 邸笑飞
小小的天花病毒,始终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战痘”的成功,奠定了清朝稳固江山的基础;而固守祖宗的“人痘”防治法,不接受被欧洲人发展出的“牛痘”疫苗,则成为清王朝气数丧尽的象征。


1楼2014-10-17 00:56回复
      1649年——正是清王朝入主北京的第五年——春节刚过,北京城里一片恐慌。并非是又有敌方的军队打过来了,而是天花(俗称痘疫)爆发了。消息在坊间迅速流传,“京城百姓乱作一团。正月三十日,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北京户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无北京户籍的生人(不论出痘与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约定带出二十里外”。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不啻是场灾难。后人在京城巡视南城御史赵开心1645年的一份奏折中,看到这样叙述:稍有发热或生疥癣等疮的百姓无不被驱逐。贫苦百姓被赶到城外,无居无食,往往将年幼体弱的子女抛弃道旁,任其饿死。
      老百姓们被驱赶,皇族大臣们则四处躲避。
      顺治皇帝早早跑到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里的满清贵族们也一个个深宅紧闭,战战兢兢等待瘟疫早点过去。
      尽管重重设防,天花病毒却防不胜防。
      农历3月18日,顺治帝的亲叔叔豫亲王多铎在经历了天花病毒数十天的折磨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被后来的乾隆帝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杰出将领当时年仅36岁,正值壮年。如此强健且拥有最好医疗条件的豫亲王尚且难逃天花病毒的魔爪,天花疫病危害之大已不难想象。
      天花,这个可怕的幽灵,一直盘桓于清王朝300多年的统治期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10-17 01:02
    回复
        天花来了
      就在多铎死前的三四十年,他的满族祖先们还不知道天花为何物。
        事实上,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当时称为建州女真)原本没有天花这种疾病。他们世代生活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天花病毒很难存活与传播,直到明朝末年中原地区仍流传着“北虏(包括蒙古和满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出痘”的说法。可以肯定,是中原的汉人带来了天花病毒。
        明朝末年,关内大批破产农民移民辽东,与建州女真杂处其间。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带来了肆虐中原的天花病毒。它不仅通过接触感染,甚至通过飞沫、尘土或者带有病毒的空气都可以传播,传染性极强。
        这种不受欢迎的病毒其实也非中国原产。据考古资料证实,它源自北非的古埃及,公元前114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天花病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天花病毒辗转由匈奴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天花肆虐,中原汉人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防治经验,但仍有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
        刚接触天花的满族人对这种病毒则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染病者死亡往往十之八九。
        为防天花,满族人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避痘制度”。他们的第一招,是逃避。比如,遇有痘疫流行,满族人一般都不前往公众场所。即使遇到重大的国家庆典,如正好发生天花疫情,即使是皇族,只要是未曾出痘的,都可以回避缺席。比如1631年正月,皇太极长兄大贝勒代善第五子巴喇玛染天花而死,皇太极、代善与诸贝勒们,就没敢亲临治丧。
        其次,是隔离。满洲治下的八旗军民一旦患上痘疫,即被强行驱逐远离都城。满族人对皇族的规定尤为详尽,已出痘和未出痘的皇族不得共聚一处。凡是未出痘者患病,须九日后方可探视。
        入关前,为了消耗明朝国力,皇太极曾不断派出精锐骑兵绕过山海关抄掠河北山东等地。为避免感染天花,皇太极总是尽可能拣选已出痘的贝勒,同时,还尽量避免在天花疫情容易爆发的四月至八月出兵。尽管每一次进攻都那么小心翼翼,努尔哈赤的两个孙子——名将岳托及其弟弟玛瞻仍然在抄掠山东途中感染天花英年早逝。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10-17 01:03
      回复
          “战痘”成功,开创清朝鼎盛时代
        一位皇帝不幸因天花而毙命,另一位皇帝却幸运地因天花而即位。
          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顺治帝比较喜欢次子福全,想立为储君,而孝庄皇太后则坚持立第三子玄烨。
          玄烨也是从小就跟天花打交道,在他刚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西华门外的避痘处(后改建为“福佑寺”)避痘。尽管层层设防,处处小心,不到两岁的时候,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值得庆幸的是,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玄烨终于从天花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了,虽然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点点麻点。
          立福全还是立玄烨?病中的顺治帝决定派人去征询他一向敬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结果,汤若望力主立玄烨为储君,理由很简单,但在此时却无可辩驳——玄烨出过天花。
          于是顺治皇帝遗命,立不足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他就是清朝第一位“麻子皇帝”康熙。
          清王朝立储的考虑,实际与当时的中国民间观念是相通的。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天花危害之严重,也可见,当时天花的危险,主要是针对于孩子。有研究者估计,如果孩子得了天花,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不下来,而活下来的,则都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天花究竟杀死了多少中国人,至今没有确切统计。但是,从世界的范围来说,医学史上的一个估计,是1.5亿人。其中,最著名也最典型的例证,发生在1519年。当时对天花大都已有抵抗力的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印弟安人时,把天花带到了这块“新大陆”,令数千万人口的印弟安人几乎灭绝,最终只剩下一两百万人。
          天花在美洲大陆上肆虐,发生在清朝入关前的125年。看来,八旗官兵们对天花的抵抗力比印弟安人强不到哪去。顺治皇帝的八子六女,因天花八岁前死亡者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过半数以上。
          八旗以外的汉族百姓同样惨遭天花蹂躏。当时来华的西洋传教士Dyer.Ball记录了山西疫区的惨况: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感染者只能坐以待毙。更可怕的是,气候温和的南方地区是天花病毒的温床,汉人都视其为瘴疠之地,畏痘如虎的满族人哪里敢去统治?
          康熙认识到,天花已经成为清朝统治的严重威胁,必须积极应对。
          康熙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在北京城内设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他还兴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族幼童专门的庇护地。康熙十七年,皇太子胤衤乃出痘,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为护理太子,竟然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
          太子出痘期间,候选知县傅为格照料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他奉召进了京。这个傅为格,后来成了防治天花史册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傅为格懂得种痘之术——这正是当时一种先进的天花治疗方法。
          这种起源于南方的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所谓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加冰片、樟脑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则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释,植入种痘者鼻中。种痘法使种痘者轻微染上天花症状,然后出天花,再通过中医精心护理,使他们安全经过天花期,种痘者就会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尽管这种“种痘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但康熙仍然命傅为格在皇子们中开始了种痘试验。从此,皇子种痘防天花也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由于种痘,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
          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
          “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30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平定噶尔丹,稳定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10-17 01:05
        回复
            尾声
          建国之初,一些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天花等瘟疫,是新中国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1950年10月,新中国全面推广牛痘接种。经过11年的努力,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自此,天花在中国彻底灭迹。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都已经消灭了天花病。此后,天花病毒只保留在8个实验室中,供研究之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10-17 0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