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钓为什么会出现鱼口小?
2014-12-09 快乐垂钓频道
浮标上能看清任何一个细小动作的概率会大幅度减少,但提竿依然能中鱼的现象增多了。如果把10次中鱼(包括钓起的和脱钩跑掉的),有信号中鱼与无信号中鱼的次数比较一下,深秋和初冬时节比例是10:0或9:1,隆冬时则是3:7或2:8。冬钓中大量发生的这类浮标上看不见鱼讯却能中鱼的现象即是小口、轻口。
产生小口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天冷、水温低,致使鱼类身体僵硬,少动,鱼食饵开口小,吞饵浅。间接原因则是钓线、钩饵、铅坠和浮标等传导阻力过大,削弱了本来就已很虚弱的鱼吞饵所产生的作用力。怎样应对才能减少无谓等待时间,提高效率并减少跑鱼?在这里给钓友们介绍三条应对措施,即使在三九严寒的1月也取得每次获鱼30-40尾的成果。
冬季钓鱼鱼口小应对方法一:使用红虫饵
与蚯蚓相比,冬鲫对红虫钩的兴趣大为增加,钓效倍增,确是冬钓用饵的首选。但钓钩一定精选,要求是钩条细(红虫身细极易穿破体液),钩尖锐利,柄长(容易捏住穿钩)。“赤袖”6号,对钓25-250克大小的冬鲫很适用。此钩表面颜色是红的,与红虫一致,钩饵一体,鱼儿更易上当受骗。红虫的穿法是钩尖直接刺穿红虫头部或身体上段,每次钩上挂上2~3条鲜活红虫,钩尖露出无妨。红虫身体细短,冬鲫微张口就能吸入口中,对提高中钩率极为有利。
冬季钓鱼鱼口小应对方法二:钓组精细
浮标采用长脚短身细长硬尾的芦苇标,尽量放大鱼的食饵信号。线组特别是子线对出鱼讯的影响最明显,当气温接近O℃,0.2的子线与0.4的子线相比,鱼讯(指可见信号)约能增加20%~30%,增加了提竿中鱼的准确性。
对悬坠单钩而言,子线长度对灵敏度影响有限,但对诱鱼作用却有大的影响,冬天诱鱼开口一定要用动态活饵,长子线在这点上有优势,出动作与诱鱼相比,后者更重要!但使用细子线,一旦遭遇大鲫就有断线跑鱼的危险。这就要求钓竿不可过硬,提鱼动作连续舒缓,提鱼全过程不碰到水面或空中其他杂物。因为使用长竿(5.4-7.2米)短线(3米),所以不适合使用抄网。子线定要勤换,以免碰到大鲫断线失鱼而懊悔。
冬季钓鱼鱼口小应对方法三:观标和提竿技术改进
冬钓采用多点做窝轮钓的方法比单一窝要好得多,但在野外河道,钓点深浅不一是经常性的,浮标钓目时多时少,这对调目(钓目)的调整带来问题,每钓一个窝点,为保证钓组有最佳灵敏度,就得重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