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9,101贴子:11,290,718

【TNABO】瀚海星云热帖(结合我的生活经历)告诉你中科大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做了51个小时实验,实验结束的我回来啦!!!



IP属地:江苏1楼2014-10-14 14:33回复

    这个帖子是以前中科大BBS瀚海星云的热帖,但是我才刚刚看到。在看到这个帖子后我很有感触,身在国外的我一看到这个帖子就掉下眼泪。在这里把原帖贴出,顺便跟着这个作者附带我个人的感受。原帖的每段后面会用分割线隔开。这是在北票吧的最后发的一个帖子(工作后越来越忙只能潜水了),和电影没有啥关系,只是介绍我的母校,希望各位海涵。


    IP属地:江苏2楼2014-10-14 14:33
    回复
      要潜水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0-14 14: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4楼2014-10-14 14:35
        收起回复
          原帖
          刚刚交上辞职报告。老板的意思是好合好散,让我在合同规定的一个月外多留2个星期帮他,但是他答应说这一段时间我将没有太多的事情(资本主义大锅饭在外资银行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使得我有时间为我的母校写下一点东西。
          中国科技大学当然不是中国最大或者最好的大学,但是毫无疑问在我心里它是中国最应该去报考的大学。我慢慢说吧:
          出国率:中科大的学科设置很有意思,科大并没有所谓的烂系这样的说法。科大的学科一般越冷出国率越高,毕业分配越好的系出国率越低。总的来说,科大18个系(我在校的时候),物理方面有3个系,化学方面有5个系,本科出国率都高于60%。像计算机,信息这样的系就差一点,大概只有25%(其实在别的重点大学比如浙大南大上交之类,20%的出国率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由此可以看见科大的出国率有多高)。某个程度上这个是个优化配置:因为像物理这样的专业,在国内的去向上并不太幸福的(当然和科大的计算机,信息之类比较),他们去国外也算是给国家减轻就业压力,毕竟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人实在是太多,就业压力实在太大了。当然有人会骂我说为什么这些学生不能留下来给国家的科研领域作贡献。那我老老实实说吧:如果你是那个学生,你读了数学或者物理专业,而你得到麻省理工数学系或者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全额奖学金,你会不会去读?更有甚者,哪怕你是学计算机的,如果你拿到加州理工学院的全奖,你会不会去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你也要先“达”了再说吧。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想把什么都和国家民族大义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做法算是双赢吧,对他们个人非常有利,对国家也没有啥害处。
          分割线
          这个校友说的情况属实,科大作为传统的理工科学校没有设置文科(我意识里一直是把金融和经济学划分为理科的),男生人数远远高于女生人数,不同系男女人数不同,大概15:1的样子。在我上学的时候,我是以一个比较高的分数选择报考了物理系,我现在的老公没有高考,奥赛获奖后直接被报送进南大数学基地班,但是他在南大期间对科大的00班(科大最好的班)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南大就读一年后转来报考科大的00班被成功录取,在这个过程中,我老公的父亲,他是东南大学一个学院的院长,动用个人的一点点人脉关系让南大对他放行,所以他成为少数能够转学校的大学生。这么说吧,在当时我们十七岁的年龄,都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觉得毕业后能做科研是一件很富有挑战性,也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所以当时都选择了理科学系。中科大第一年是不分专业的,所有的学生上差不多的科学基础课,那是我们都拼命学习,生怕被物理系或者数学系刷了(刚入学时数学系和物理系的课程难度对我们挑战很大,会让你瞬间感觉高中三年白学了),被迫转投金融信息计算机这些偏应用的专业。


          IP属地:江苏6楼2014-10-14 14:36
          收起回复
            原帖
            学风:很多人说科大的学风很好,科大的本科高出国率背后是许多学生在英语上的大量时间投入。但是科大的学风实际上是非常宽松的。同样有不少学生以混毕业为目的,不过多数科大老师的态度是:你不上课可以,有本事你考及格给我就行。所以不管你是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你都可以在科大找到你的空间。当然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变态的用功学生,相信我,科大肯定有比你更加变态的,而且有很多。科大是一个绝对可以改变你的地方
            分割线
            科大有不少以混毕业为目的的学生,比如天天混迹在机房里上网打游戏,缺课,考试几门不及格被劝退,这种学生像其他重点学校也有不少,基本把高中当作了学习的终点,但事实上,大学才是开始学习的起点(按照美国教育专家的观点),但是科大有更多的拼命学生,我和老公属于这类的,但是比我们拼命,比我们更有天赋的大有人在,只能说我们属于比较努力那一类的。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科大为了防止学生上过多的网影响学习禁止学生宿舍内拉网线,学校机房是免费的,学生可以随便用,但是现在这种禁管措施现在开始松动,东区西区都开始允许学生宿舍拉网线。科大管理者总体来说对学生非常好(虽然学校总体财政情况有限),很早前就给学生宿舍供暖(南方少数给暖气的大学),十多年前就开始在教学楼里配置果汁机,有很大的健身房和看电影的礼堂,有很多做饭水平非常高的食堂,也有价格很低廉质量很高的面点房和蛋糕房(我和老公天天在那里买面包做夜宵,一买买了五年)。


            IP属地:江苏7楼2014-10-14 14:37
            收起回复
              原帖
              校风:这些年中国大学教育的名声随着扩招已经变得非常不好了,但是我可以这样保证,所谓考试送礼这样的事情绝无可能在科大发生(所谓套瓷之类是有可能的,但是老师绝无可能收你的东西)。另外在科大是很少有人要作学校干部的,如果你觉得你有组织才能,你很容易得到你的位置,因为科大学生的观念里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科大的老师往往有学究气,对学生都是不错的,所以科大是个很干净的学校(我知道科大难免有官僚的方面,世俗的方面,但是科大绝无黑暗的方面)。合肥的消费比较便宜,气氛安静,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根据你学到的东西塑造你自己。科大确确实实是一个能够改变人的地方。
              分割线
              科大学生和其他重点高校比真的非常不“官僚”,这里的学生总体来说爱学习的比爱当学生干部多得多。没人把学生干部工作当成个事,不像有些学校经常有学生为这种事暗中较劲打破头(据我所知,很多学校当学生干部在保研中是能有不少加分的),我就是这样子,我觉得自己每天有很多事情做,要听课做作业,要做实验,要考外语,要考其他证,少数的休息时间都给了电影,没有心力组织社团或者做学生工作。“脚穿黄拖鞋,身携福光杯,共聚图书馆”就是我们当时很多人的一种大学状态。


              IP属地:江苏8楼2014-10-14 14:39
              回复
                原帖
                校友:这个在我离开科大以后我才认识到。科大校友是中国最抱团的一群。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说他们很羡慕我们科大这个方面。因为那时我在上海工作,自己一个人租了一套房子,有些师兄要出国的就在我那里落脚(有些我实际上不认识),然后一群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校友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一般不喝酒)。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客户那里,刚好那个客户老板的朋友也过来,老板和我们介绍说是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年龄虽然只比我大一点,但是却工作了不少年头了)。他最后请我们2个吃饭,说给师弟初到上海接风。我后来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师兄,但是却非常[url]http://感动[/url]。同是科大人间的那种信任,是别的学校很少见的。我那位同事是95级上交大电子工程毕业的,他说他们班几乎全班都留在上海了,可是他们之工作不久后彼此间都没有什么联络。如果你到了国外,你更会感觉到科大校友对你的那种认可。那种默认的自豪感是很打动人的。
                分割线
                科大的海外校友团肯定是国内诸高校中最强大的,因为科大散布海外的校友到处都是。很多中国人都擅长窝里斗,比如在国内夫妻间可能会有的互相猜忌,互相中伤到了国外却成了夫妻同舟共济,扭成一股绳为事业打拼,不是人变了,而是环境变了。到了异国他乡,夫妻间,同事间,校友间却变得更亲密了,只是因为大家需要团结来抵御一些风险,二十年前的科大校友团成立的目的正在于此。就像我初到东京,就是学长帮我找的房子,我初到华盛顿,也是寄宿在一个学姐家里,一直到我们买了house。以后有学弟学妹需要我的帮助,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一定不会吝惜。


                IP属地:江苏9楼2014-10-14 14:39
                回复
                  原帖
                  最后说一说很多人谈论中科大和其它学校之间比较的问题,其实这种比较基本是无意义的,因为几所学校各有各的特色。作为一所年龄不长的大学,科大的规模一直很小,1996年,科大毕业了只有不到600本科生,1997年,科大毕业了不到700本科生。同年清华毕业的学生是科大的6倍。从1958到1998年的40年,中科大一共才毕业了20000出头的学生(其中11000海外校友),这个数字大概只够今天的浙大3年的毕业学生数。即使这样小的规模,中科大取得的学术成绩,发表的顶尖论文仍然可以和国内顶尖高校一争长短。不过因为科大学生较少,出国率又非常高,所以在国内发展的学生要远远少于其它高校,所以显得影响力很小(上交大这样的学校比,科大的国内校友数不知道有没有他们的10%)。
                  分割线
                  这里又提到了出国的问题,如果你有攻读国际名校的决心和毅力,如果你不是官富二代却有移民倾向,那么你报考科大和清华北大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几十年来在国外,科大的认同度和清华北大是一样的,当然是因为科大之前的校友们在海外建立了比较好的学术和工作声誉,吃水不忘掘井人,之后的我们,不论去了哪个国家,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为奠基科大的国际名誉努力。


                  IP属地:江苏10楼2014-10-14 14:40
                  回复
                    原帖
                    当然科大的学习风气是很强的,你如果不想出国,你大可像我一样玩耍5年(就像我一样坚决抵制每天自习到10点的风气),等待公司来学校要人,你如果要读研,清北,科大本校和中科院的保送名额多到用都用不完(但是你如果走保研这条路,科大和其它诸如浙大上交等国内高校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而如果你想读名校,那么恭喜你,你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那么你会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和你一起开始一场赌博:GRE,托福,sub,申请,面试,签证,然后很大可能是你到美国去过可能很累的5年。是不是值得?这只是看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你想要过轻松的生活很容易,名校大学生凭母校名头混到行政单位专练吹牛溜须拍马的很多。对我来说,是看到我的同学们一步步向上已经足以刺激我现在每天下班学习到11点了(不是为了出国,而是我要在国内比他们在国外做的更好,虽然好像不大可能),所以我也推荐那些喜欢挑战自己的学生去尝试一下(当然,在其他学校你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你肯定感觉不到那种全民战争的气氛,环境会更容易带领你到达你的目标)。这里你完全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然后看看你是不是合适走更加有挑战性的道路。套bill gates的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这会让你明白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简单并让你清醒一下”。
                    分割线
                    其实不夸张的说,我在科大的五年是最苦最累的五年,比高三苦多了,比我上博士苦多了。每天大概睡五个小时,清早起来会和我老公出去跑步,然后就是忙碌的一天,一直到晚上十点自习回去,我会看部电影当放松。我和老公相识于大一学校放映电影《范海辛》的礼堂,后来不但是男女朋友,更是出国道路上的战友。我们一起考G托,我在考日语证书的时候,他在考acca,我在做实验发文章的时候,他在考cfa。毕业的时候,我手里已经有3篇PRL了,这个文章数放到任何一所大学都能博士毕业,他已经做好去北美转专业的所有准备。因为课题没有结束我去了日本和我这个研究方向一模一样的一个研究组把它做完,他弃了Stanford的电工系的offer转去了Cornell的金融工程专业,我老公是个很实诚的人。因为有一部分中国留学生经常在海外伪造自己的经历,或者去了就换专业,我老公并不想这样做,比如先去Stanford再从电工转到金融工程,他的看法是这样会对中国留学生的信誉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去了Cornell。说道博士生经历,我的博士生经历非常顺利轻松,但绝大多数的博士生肯定不是这样的。我在本科有侯校长手把手指导,而且他给了我一个他组里很有基础的方向,他前面的学生已经做出了不错的结果,我就这样接上去去做,上手很轻松。读过博士的人都有切身体会,苦的不是做实验和发文章,而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和idea,要不你会做一大堆白花精力不讨好,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实验。我在这方面少走很多弯路,所以现在也很感激侯校长,是他第一个把我引上科研路,教我怎样培养做科学的思维。去日本后导师是比侯校长威望高很多的光领域方面的学术权威,他也进一步培养了我的科学意识,在那边文章也发的很快,四年就毕业了,最后一年多因为患了重病在养病,无意上了百度贴吧,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网络上,想想现在也非常后悔。


                    IP属地:江苏12楼2014-10-14 14:43
                    回复
                      原帖
                      有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是学校对你的潜移默化
                        我在科大,其实是个很差的学生,我的四级只考了62,所以我的6级,GRE和托福都不敢考,不过运气好的是我的大学没有补考(其实也很不容易的,我考了10多个60,呵呵)而整个大学我的出勤率大概不到20%,几乎我逃了所有可以逃的课程(少数老师会要求必到,但是一般不管,他们只要把卷子出难就可以了,科大的老师是很实际的)。到了大三以后,我就几乎不认识任何课任老师。最后我几乎是创纪录的以无毕业实习,无毕业答辩(论文优),无实验室经历,无6级,无GRE托福,无双学位,不考研---4年时间提前毕业了(不是肆业,是正式毕业,而且我还拿了5年制本科学位)。
                        我几乎是我班上最不像科大风格的学生了,读书极其不用功,几乎从不自习(游戏我中学就腻了)。我离开科大的时候和同学们说:我认输了,我
                      不和你们这群疯子玩了。结果,到了上海,我才惊讶的发现,我居然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原先我做不到的那种科大人,现在我的同事都说我是典型的科大人。
                        人生最奇妙的地方,莫过于此。
                      分割线
                      是的,学校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科大对我的影响很大,甚至在我自己的心里,科大的地位比中国要高,我喜欢这所学校。这是个最好的世界,我在银座打零工时冷眼旁观过过上流社会的歌舞升平,这是个最坏的世界,我在贵州支教的时候那里好多山区学生连凳子都没有,在马上而立之年时,我们会更努力工作,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下,捐钱和外文书给科大,修缮和完善图书馆,这是我和老公未来十年的目标。
                      以后以潜水为主了,不再发帖了,生活在前方,与众位吧友一起努力!
                      希望大家生活学习的越来越好


                      IP属地:江苏14楼2014-10-14 14:46
                      回复
                        等我后代来报考


                        IP属地:江苏15楼2014-10-14 14:56
                        收起回复
                          虽然不是我所欣赏的生活轨迹,但还是祝福你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0-14 15:0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10-14 16:49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0-14 16: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