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杰能量学公益...吧 关注:77贴子:398
  • 6回复贴,共1

原始“盲”点摸象记(叶明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伦月刊
菩提树下说故事:摸象的比喻(怡萱)
  释迦牟尼佛教导迦叶尊者,每个人的「识、想、受」,各自不同,但佛性却是人人本具,无不相同,可惜众生不明佛性,佛先讲一个公案。
  在过去九十一劫的时候,有位国王名叫智慧,他专门用十善法来施行教化,而且善於观察众生的心意与行为,以了解他们有没有烦恼。
  国王从观察中,知道众生心里所想的都不一样,便派遣侍臣巡视全国的国界,顺便把遇到的盲人,全都带回宫里来。侍臣奉命巡视之后,带回五百个盲人。
  国王安排五百头白象,在宫殿前列队,让这五百个盲人一对一的自由地抚摸。这些盲人,有的摸到象鼻子,有的摸到象耳朵,有的则摸到象头,或者摸到象脚,或是象腹,或是象尾。
  然后国王问这些盲人:「大象长的样子像什麼呢?」这些盲人怎麼回答呢?摸到鼻子的说像角,摸到头的说像大瓮,摸到耳朵的说像簸箕,摸到肚子的说像箪,摸到脚的说像柱子,摸到尾巴的说像木棍。
  在旁边观看的人,都笑这些盲人,讲不出大象完整的样子。盲人就聚集起来互相讨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此吵个不休。
  释迦牟尼佛讲到这里,告诉迦叶尊者:「众生的识、想、受也是这样,人人不同,就像有人准备了一百种食物,有粳米、豆子、麦子、芝麻按照每个人应当得的,分给大家,分到粳米的人,只尝到粳米的味道,不知道还有豆子、麦子等其他食物。虽然识、想、受,每个人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本性却没有差别。」(出自《菩萨处胎经》)


1楼2014-10-13 21:21回复
    原始“盲”点摸象记001
    「一针、二灸、三用药」是中医常用的方法,而在现今法律下,由於针灸和用药必需是专业医师方能行之,因此在有心人士於千千万万人的临床中归纳出「一按推、二温敷、三姜汤」简单易行的替代之法,让无需医师背景的民众,也能有效学习,这是一项创举,值得鼓励与大力推广。而宣称有完整理论,安全、有效...并有能力处理大多数疾病的新医学,在实际操作上,其理论正确性以及效果是否如其所述,令学习者十分关切,因此在此新医学的基础上,亦有一群有心人士於千千万万人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各自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后继的学习者能有所助益。
    ●学习的方法
    「道听涂说」→「记问之学」→「温故知新」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要如何从「道听涂说」的心态进到「记问之学」最后再提升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呢?如果所学不能「内化」举一反三,又好为人师却不知所学是「志於道」的道,推广者若不知任何学问总目标是「学道」,便容易贻误众生,不可不慎。
    「道之体」即人人所具的本性、真心。
    「道之用」为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是自行化他。
    「从医入道」是学习的方向,中医是学习平衡之理的「中庸」之医,各种方法皆有「过」与「不及」之处,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尽可能说清楚,减少民众的误会。如论语篇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学」而时「习」之
    圣人教学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层级:
    「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研究修道的方法。
    「习」笃行则是修道的实践工夫。
    无论「学」与「习」,都不能间断,这才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时时不离学道修道,才算是有道之人。有道,方能在任何环境中怡然自得。


    5楼2014-10-14 23:10
    收起回复
      2025-05-19 05:48:38
      广告
      原始“盲”点摸象记 002
      ●痛到底是通还是不通?
      「痛,通也,通在肤脉中也。」〈形音义大字典〉
      由於「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一般人的认知,因此民众常把「痛」和「不通」联想在一起,其实痛从不同角度有「通」与「不通」的两种意涵(如图)。
      因僵硬组织关系(灰色部分),当动脉气血量增强或组织冷缩时,容易产生疼痛感,此时的痛对前段而言为通畅,而对后段则是不通。如果要克服民众对「痛」的恐惧,首先要改变对痛的认知,就是流通顺畅的状态才会产生痛,若是血流不通,根本就痛不起来,而更严重的状况,譬如中风后遗症,血管通路受阻严重,造成末端血液严重不足,这时候就会是无力的现象。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改变后,对於痛的缓解方法,才不会只依赖止痛剂或寒药。而且可以避免肩颈、膝盖或腰部...等,因为长期疼痛难耐,误以为只有类固醇、开刀等方法才能解决此类症状的过度医疗。


      6楼2014-10-16 21:47
      回复
        原始“盲”点摸象记 003
        ●止痒妙点子
        台语:你是皮在痒,欠打吗?
        由於痒和痛是同一条神经所传递的讯号,其差别在於兴奋频率的不同,只要将刺激程度增加,当痒变成痛之后,再将刺激移除,大部分的痒都能因此而消失,例如用指甲按压蚊子叮咬的小肿包。如果用抓痒的方式,由於刺激度不够,反而越抓越痒,甚至抓到破皮流血。从摸象记002可知痛表示气血是属於通畅状态的不通,所以痒亦如是。
        现今提出一个止痒的妙点子供大家参考,那就是应用0~10毫安培的电流直接刺激发痒处,只要发痒处持续数秒~数分钟时间的刺痛感,痒通常就能消除,但是须请有使用执照的治疗师处理。期望因皮肤奇痒无比而过度使用类固醇药膏止痒的民众,能参考无副作用又能快速止痒的电流应用。


        8楼2014-10-17 21: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