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禁忌游戏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如果说恶源自于上帝,那么他(上帝)不是尽善尽美,如果说恶不是源于上帝,那么他也不是全知全能。那么再进一步说,谁都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不接受上帝,而是不接受上帝创造的世界。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罪恶。为什么会有罪恶?该由谁来负责?”
——上帝给了我们恶与善的选择,又给了我们自由,于是这两种对立的三观,就在人类史上不断冲突和上演。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作恶,因为作恶会使人快乐。有人觉得作恶会给人带来好处和利益,其实也不尽然,好比你去杀人放火,等待你的将是监狱和制裁。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击报复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做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会有坏处,但是要去做,只是因为你高兴。
比如说龙啸云对李寻欢处心积虑的陷害,龙啸云心里再清楚不过李寻欢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威胁,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维护,但是他还是想要干掉他,理由就是,因为看你活着我就是不开心,你死了我才能快活——即使干掉对方不但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好处,反而会揽上陷害兄弟、良心谴责等等负面因素。
不过,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龙啸云总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以获得好处的理由,那就是利用李寻欢来跟上官结拜——借上官之手杀李寻欢。如果把一件单纯令人快活的事变成一个同时还可以获利的事,这样不就有了去实施计划的充要条件了吗?
但是显而易见,龙啸云作恶的重心还是不在获利上,所以他对后者的思考十分草率不经大脑,几乎是心里的灵感一来,只打了个腹稿就兴冲冲的上阵实践了。结果当然是,输的彻彻底底了。
可见龙啸云还是个普通人,永远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反派。
因为合格的反派往往必须是上官金虹这样,他们必须克服掉仅仅为了快活而作恶的目的,而上升到追求一种精神,一种生存理论,这样的作恶,才能存活的更加持久、辉煌。
就像青春禁忌游戏里面的楠竹瓦洛佳,他为了毕生信念,可以牺牲掉所有的一切:朋友、尊严、信任、感情……包括所有人性中美好的部分,甚至他自己本身。他把自己的理论置于人性之上,在这种理论的驱使下他可以去做任何实验。为了一个恶的目标而奉献一切,就如同为了正义崇高而祭上自己一样,他认为他自己站到了恶的绝对高度,从而无惧任何义正言辞的谴责。
上官金虹或许也曾是,如果多情江湖是一个独立次元,他为了实现他强权和专制的目标,如同机械一般地克服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享乐欲望,克己——这一条路,他走的很决绝。
可是,将绝对的目标置于人性之前,把精神目标作为超越于人本身的目的——连把自己都看成是自己的工具,那么谁才是主人呢。到底是自我在追求精神,还是被精神奴役了自我?是否还能分得清楚?
到达这种境地的时候,人只能被割裂为两半,一半是精神的自我,一个半物化的自我。
当精神的自我无法驾驭物化的自我时,杯具就会产生。
——当上官金虹发现他无法克服好奇去要试探飞刀之际,矛盾就出现了。
事实上,上官金虹对谁都不放在眼里,单单看的起小李,就是他以为,他发现了一个和他一样的人。
在上官金虹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一个人,同他一样,保持着这种分裂。
只是,那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精神。
曾经有一篇评论写道:小李的最后一刀,杀死了他自己。在最后一战里,他和他的刀已入禅境,在禅境中没有对立,也没有分裂的自我,最后一刀他杀死了审美的自我而获得解脱。
这样说的意图很清晰,就是小李的精神自我驱使他要保持一种绝对化诗人性的崇高理想,而使得他将自己的爱情和青春献祭——类似的解读还有王怜花在《江湖外史》中的观点:李寻欢坚持的是一种艺术人生。
巧合的是,这两个评论人都拿海子这个孤独自我的天才诗人的精神世界来作旁证。
我承认曾被这种观点打动过(因为对海子我实在无法不爱←_←),但我现在对其持辩证态度——它毕竟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式的解读。有时候彰显个人的方式并不是说的多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而足够醒目即可,即使这种醒目是带有夸张成分的。
李寻欢绝非是绝对精神的捆绑和象征——即使这样会让他看起来很圣人。神和人的区别就在于,神是崇高精神脱离人性的实质化,而魔则是邪恶精神的实质化。两者都是基于人性而又高于人性的绝对精神。
神魔之间。大概是这个意思。
小李身上有神性,和上官身上有魔性,我想古龙是想表达这两个命题。他肯定不是要说,他们都已经不是人。
古龙的下半本书写的越发抽象,但是他却一直在写人,人的高尚和人的卑微,人的枷锁和困境,人的自救和突围……
上官金虹会破例和小李干杯,会怜惜荆无命的情,会像一个普通热爱武道的江湖人那样,好奇那传说中的一刀——他坦然而死。相信即使重来一百遍,他也还是不会停止这样的尝试。即使程序出错,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而小李,尽管一再克己,一再以承担和宽恕回应人世,他却也有一把利刃,划向混沌与虚无,向十字架般的宿命宣而战之。
而神永远是漠然的,无论是上帝还是佛祖,因为他们的慈悲播撒在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他们自己,已将罪孽一一承受。
可是小李的幸福,却只有现世能给,而他,并不拒绝。
“如果说恶源自于上帝,那么他(上帝)不是尽善尽美,如果说恶不是源于上帝,那么他也不是全知全能。那么再进一步说,谁都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不接受上帝,而是不接受上帝创造的世界。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罪恶。为什么会有罪恶?该由谁来负责?”
——上帝给了我们恶与善的选择,又给了我们自由,于是这两种对立的三观,就在人类史上不断冲突和上演。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作恶,因为作恶会使人快乐。有人觉得作恶会给人带来好处和利益,其实也不尽然,好比你去杀人放火,等待你的将是监狱和制裁。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击报复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做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会有坏处,但是要去做,只是因为你高兴。
比如说龙啸云对李寻欢处心积虑的陷害,龙啸云心里再清楚不过李寻欢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威胁,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维护,但是他还是想要干掉他,理由就是,因为看你活着我就是不开心,你死了我才能快活——即使干掉对方不但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好处,反而会揽上陷害兄弟、良心谴责等等负面因素。
不过,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龙啸云总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以获得好处的理由,那就是利用李寻欢来跟上官结拜——借上官之手杀李寻欢。如果把一件单纯令人快活的事变成一个同时还可以获利的事,这样不就有了去实施计划的充要条件了吗?
但是显而易见,龙啸云作恶的重心还是不在获利上,所以他对后者的思考十分草率不经大脑,几乎是心里的灵感一来,只打了个腹稿就兴冲冲的上阵实践了。结果当然是,输的彻彻底底了。
可见龙啸云还是个普通人,永远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反派。
因为合格的反派往往必须是上官金虹这样,他们必须克服掉仅仅为了快活而作恶的目的,而上升到追求一种精神,一种生存理论,这样的作恶,才能存活的更加持久、辉煌。
就像青春禁忌游戏里面的楠竹瓦洛佳,他为了毕生信念,可以牺牲掉所有的一切:朋友、尊严、信任、感情……包括所有人性中美好的部分,甚至他自己本身。他把自己的理论置于人性之上,在这种理论的驱使下他可以去做任何实验。为了一个恶的目标而奉献一切,就如同为了正义崇高而祭上自己一样,他认为他自己站到了恶的绝对高度,从而无惧任何义正言辞的谴责。
上官金虹或许也曾是,如果多情江湖是一个独立次元,他为了实现他强权和专制的目标,如同机械一般地克服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享乐欲望,克己——这一条路,他走的很决绝。
可是,将绝对的目标置于人性之前,把精神目标作为超越于人本身的目的——连把自己都看成是自己的工具,那么谁才是主人呢。到底是自我在追求精神,还是被精神奴役了自我?是否还能分得清楚?
到达这种境地的时候,人只能被割裂为两半,一半是精神的自我,一个半物化的自我。
当精神的自我无法驾驭物化的自我时,杯具就会产生。
——当上官金虹发现他无法克服好奇去要试探飞刀之际,矛盾就出现了。
事实上,上官金虹对谁都不放在眼里,单单看的起小李,就是他以为,他发现了一个和他一样的人。
在上官金虹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一个人,同他一样,保持着这种分裂。
只是,那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精神。
曾经有一篇评论写道:小李的最后一刀,杀死了他自己。在最后一战里,他和他的刀已入禅境,在禅境中没有对立,也没有分裂的自我,最后一刀他杀死了审美的自我而获得解脱。
这样说的意图很清晰,就是小李的精神自我驱使他要保持一种绝对化诗人性的崇高理想,而使得他将自己的爱情和青春献祭——类似的解读还有王怜花在《江湖外史》中的观点:李寻欢坚持的是一种艺术人生。
巧合的是,这两个评论人都拿海子这个孤独自我的天才诗人的精神世界来作旁证。
我承认曾被这种观点打动过(因为对海子我实在无法不爱←_←),但我现在对其持辩证态度——它毕竟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式的解读。有时候彰显个人的方式并不是说的多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而足够醒目即可,即使这种醒目是带有夸张成分的。
李寻欢绝非是绝对精神的捆绑和象征——即使这样会让他看起来很圣人。神和人的区别就在于,神是崇高精神脱离人性的实质化,而魔则是邪恶精神的实质化。两者都是基于人性而又高于人性的绝对精神。
神魔之间。大概是这个意思。
小李身上有神性,和上官身上有魔性,我想古龙是想表达这两个命题。他肯定不是要说,他们都已经不是人。
古龙的下半本书写的越发抽象,但是他却一直在写人,人的高尚和人的卑微,人的枷锁和困境,人的自救和突围……
上官金虹会破例和小李干杯,会怜惜荆无命的情,会像一个普通热爱武道的江湖人那样,好奇那传说中的一刀——他坦然而死。相信即使重来一百遍,他也还是不会停止这样的尝试。即使程序出错,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而小李,尽管一再克己,一再以承担和宽恕回应人世,他却也有一把利刃,划向混沌与虚无,向十字架般的宿命宣而战之。
而神永远是漠然的,无论是上帝还是佛祖,因为他们的慈悲播撒在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他们自己,已将罪孽一一承受。
可是小李的幸福,却只有现世能给,而他,并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