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粉吧 关注:18贴子:386
  • 10回复贴,共1

《太平天国》电视剧最少有十个常识性的错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称呼。太平天国诸领袖为臣下当面呼为"天王"、"东王"、"北王"、"翼王",不合太平礼制,其实自古至今,鉴于身份不一,被称呼也不一,如天王称杨秀清,通常呼"清胞"、"四弟",决不会用臣下所称杨为"九千岁"、"殿下";相应,太平天国职官名称有"将军",所以如电视剧,竟称罗大纲为"将军"(低于将军三级),称指挥陈玉成为"将军"(高于将军一级);又如太平天国上下均称自己军队为"太平军",清方也有称呼敌方为"太平军"的,通常太平天国称自己的军队为"天军"、"天兵"。"太平军"乃是在辛亥革命后所用,它整整超前了半个世纪。


1楼2014-10-13 15:10回复
    (2) 帽饰。太平天国通常以黄巾扎者为官员,下层将士只能扎红巾,此处金田起义和以后种种战场活动,几乎都是黄巾,显然有违 ,更有趣的是官员帽子正中有直观的名称,如洪宣娇为"丞相"、曾天养为"检点",这也是一种创造,盖太平天国丞相有多种,如六官正副丞相(正宗),恩赏丞相、职同丞相和平胡丞相,后期还有编号城乡,这又如何能在帽正前沿仅用"丞相"两字表达之。


    2楼2014-10-14 08:54
    收起回复
      (3) 兵器。太平天国时期是冷热兵器交织使用的。但在金田起义和以后的战斗,太平人员和苏三娘、洪宣娇手持手枪,基层军管也高举手枪带领将士冲杀,不确。据纪述,太平军人要在1860年初攻上海后才有手枪,包括来复枪、前膛炮等当时的新武器。当时杀伤力最高的还只是乌(金充)、前膛炮(铜炮),而电视却是炮声隆隆,在攻打长沙、武昌时千炮齐发,似还都是后膛炮(前膛炮不可能轰塌省城城墙),不知这些炮从哪里来(古岳州得吴三桂铁炮,也是前膛炮)?更滑稽的是万人之上的天王竟挥剑身先士卒与敌肉搏,旦不说洪从未在一线战场,就拿洪所用剑以及高层人员均佩剑为利器,它真是有点儿戏味了。盖剑器自魏晋后实为刀器替代,只能作自卫和装饰而已。


      3楼2014-10-15 11:24
      回复
        (4) 道具。道具要合符人的身份。诸如永安州杨秀清军帐、长沙石达开军帐以及罗大纲、苏三娘军中都分别见于大批图书,洪秀全、萧朝贵手持兵书论谈,按金田起义的太平天国处处焚书,杨萧是文盲不识字,这样衬托,实在见背于史了。


        4楼2014-10-16 09:35
        回复
          (5) 宫殿。太平诸领袖府第森严。诸如天王府,能进金龙殿朝贺,据史传仅只有杨、韦、石和秦日纲。此处天王上朝,群臣分列如仪;此处难以理解东王专权处;且天王府门洞敞开,以至陈玉成可以自由自在找所谓的仪美公主抒情呢?


          5楼2014-10-17 09:14
          回复
            (6) 年龄容貌身材。太平诸领袖多有年龄形貌记录在案。如1852 年石达开收到女儿刘益阳时,实际年龄为22岁,但出场角色似远远超过三十;洪秀全招陈玉成为驸马,问他年龄,回答说二十几岁,其实(按电视剧1853年计)陈玉成仅十七岁。据史载,陈玉成身材中等,眼下各有黑痣(或称为艾草所薰的痕迹),此处出场者身材魁伟,眼下无痕,当是另一个"陈玉成"。


            6楼2014-10-18 10:23
            回复
              (7) 官衔。应该有点历史意识,如电视剧通过洪宣娇,说在北伐前的罗大纲,天王封为冬官正臣相,其实此时罗为殿左一指挥;北伐军出发后始升为左物检点;封冬官正丞相乃同年7月;戏通过程岭南称天王已封了幼天王,安排了太子,其实,按太平天国制,天王在位,所谓太子也只能称"幼王";幼天王,即第二代天王,那是要在1864年6月1日洪秀全死后才能出现的名号。它又超前了。


              7楼2014-10-19 10:38
              回复
                (8) 避讳。太平天国文字避讳极广处理亦严。诸如电视剧屡屡出现,如苏三娘称罗大纲为"大纲哥";曾晚妹称陈玉成为"玉成哥",是忌讳,盖"哥"即是指"耶稣"专称,所谓"天下大哥独一,天只耶稣是也;有人称大哥者,论天法该过云中雪也"。"云中雪"即斩首。所以通常都称为"兄",如韦昌辉呼洪、杨为"二兄" "四兄"是也;又如剧中童子兵前襟白布书以"太平圣童",不见于史传,当是创造,此处之"圣"亦忌讳,见太平天国红头文件《钦定敬避字择》*,仅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和东王可作为代名词,它处一概不能用。


                8楼2014-10-20 12:12
                回复
                  (9) 旗帜。太平天国是很注重统帅旗帜的。应准确。但如永安封王时竟出现"西王肖朝贵"名号旗,"肖"不作"萧",当误;又如1853年3月洪秀全溯长江东 船上出现有"殿右十二检点林"旗帜一面,亦系时间错误。太平天国所封的第一个十二检点林启容1854年4月才授封的,此处何来?在第22集中还出现早弃用 的"中军主杨将"的红边红字旗(盖杨在进永安州时已用"左辅军师"名号,至封王后始定旗为九尺五寸,红字绿边旗也。)。


                  9楼2014-10-21 13:22
                  回复
                    (10)饮酒。太平天国禁酒严格。三百六十衙,就不设"酿酒衙"。其中一大原因是洪秀全不喝酒,他的儿子也说他亦不准众人喝酒。但在十二集中却喝锝酩酊大醉。
                    以上只是观看了《太平天国》后梳理而记,其实这些都是无足轻重(对形象思维作品),更有些是时空差,稍作注意,就可以避免,无妨于剧情的纵深展开,可是,现在却出现了,虽多是瑕疵,但亦仍会产生误导,这实在是不应该是历史剧出现的误区啊!


                    10楼2014-10-22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