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绵阳安县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日——“雎水踩桥会”,吸引了当地及附近市州20万名游客…… —————————————————————————————————————————————————— 潘评:安县太平桥,是一座被誉为“川西之冠”的巨型单孔弧形大拱桥,桥的两头各有36级石阶相通,桥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走兽坐像,栏杆之间的石板上雕有浮雕花鸟图案。桥头刻有对联一副:“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描绘了桥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此桥全部用青石砌成,虽然饱经沧桑,但仍坚固如初。 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9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自建成后,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桥”活动经久不衰,逐渐发展成为川西北一带较有影响的民间盛会。每年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周边市、县的数十万的民众涌聚于此,踩桥弃秽、焚香祈福。两百多年过去了,太平桥依旧太平。雎水太平桥踩桥者大致有三:一是青年男女结伴前往游春;二是部分中老年农民前往祈求土神保佑风调雨顺,祛病免灾;三是有小孩的年轻父母,利用踩桥人多的机会,备办酒菜,给孩子寄拜干爹干妈,祈求孩子健壮成长。 其实,太平桥不止在四川安县,在浙江绍兴也有一座太平桥,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净跨8.4米,桥宽3.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然古代立交桥。如下: 另外,安徽歙县也有一座太平桥,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元朝末年因兵乱被毁,改建 为木桥。明弘治年间改建为石桥。明万历年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重修,清乾隆9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 此太平桥为16孔拱形石桥,长度为279米,宽为7米,中间可容两辆车对开,两边各有人行走道。如下: 有一座太平桥在赣州,此桥最怪,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它紧联岚岭嶂和水口岭,是龙南县重点保护的文物,有古今两座,古桥即上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在现桥的上游百余米处,今仅存蚀空斑驳的桥址。下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这就是现在的太平桥,如下: 另外,还有全椒太平桥、新天地太平桥等,都是石拱桥,年代悠久……可见,古人造桥讲究实诚,偷工减料的少,所以不会出现“桥垮垮”;哪像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人心都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