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犯罪心理测试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我们这里仅阐述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即以多导波谱仪为代表的生理检测仪所检测出的生理指标所反映的心理内容。站在心理生理学的角度,就是什么心理活动产生出仪器所检测出的生理反应。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既是心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探讨犯罪心理测试原理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人们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信心的科学来源。正是因为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研究不够,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内容的认识不深,才会对此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才会对相关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也必然导致人们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产生怀疑。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认识日臻完善,对犯罪心理测试原理的认识正在成为真理。鉴于真理是在和谬误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是从伪科学中衍生出来的,我们这里先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传统认识进行简要的回顾。
1.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心理来源:在犯罪心理测试时,被测者对测试人员的反应因个体和测试等所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被测者的所有情绪、心理和生理特性结合形成的人格既决定他对情境的认识,又决定其对此做出的反应。无论他感受到愤怒、焦虑、内疚、恐惧,还是感受到其他不同的情绪,他都会对每一个问题做出反应,并表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犯罪人和无辜者会同样利用他们的规范模型特征抵消与测试相关的应激。
如果恐惧是欺骗时最有可能被抽出来的情绪并可能产生最大的生理反应,那么冲突和内疚也可以改变被测者的生理状态。恐惧和冲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应,对什么进行反应却是学习获得的。内疚却是一种学习获得的反应。这种学习从儿童早期就开始了。通过奖赏和惩罚过程,这些思想融入人们心里以至于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当价值观成为孩子的一部分时,因为孩子会进行自我惩罚,父母类人物再也不曾惩罚孩子的任何违反行为。每当他们不合乎接受的教育时,他们会通过内疚惩罚自己直至合乎良心的要求。因此,犯罪心理测试中的欺骗行为一般导致一定程度的内疚感,并且产生生理变化。
冲突引起像内疚一样可以激发身体反应的应激或焦虑。冲突发生于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其中第三种,也是与犯罪心理测试相关的发生冲突的情况是,要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又必须接受一些有害的东西。当被测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欺骗时,肯定性方面与避免牵扯进犯罪行动相联系,规避可能随之到来的刑罚。否定性方面涉及内疚及其被戳穿谎言的恐惧。冲突的意义越大,决策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强烈。而且,压力的结果是生理反应。
恐惧被认为是犯罪心理测试中的生理变化的主要激发者,是与检测欺骗能力相当直接相关的一种情绪,是一种不需要回溯至童年时代的调节过程。
犯罪心理测试本身也将影响被测者的反应。似乎被测者的谎言一旦被戳穿后不得不受到的损失越多,其体验的应激、焦虑和恐惧程度越高。
2.犯罪心理测试差异反应的心理来源:接受犯罪心理测试的被测者携带着其所经历的、所学习的所有东西。他们或者是信仰、或者是偏见和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都决定着被测者的反应方式、有关他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对期望的拒绝或接受、尊重或贬损。这些东西及其许多其它东西与其生理掩饰无情地交织起来,以至于在所有情境中保持相当一致、十分稳定并能自我维持的人格结构。不管两个人的背景如何相似,绝对没有对任何两个人都完全一样的环境。即使成长于同一家庭、为同一父母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也经历着不同的世界,并形成相当不一样的人格。
因此,每个人都以不同方式带给自己以独特的经历。不管他曾经如何误读,对他而言,他坚信的现实就是他真实的现实,他还据此做出反应。他遭受的拒绝越多,他获得它的欲望越强。无论在或不在,他都期望它,发现它。在期望落空时,他按照他认为可以激发它的方式行动,以便实现它的预言,更彻底地强化他的信仰。与此相似,人越自我怀疑,他的所有努力以失败而告终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自我认识不足,他可能低估每次成功,高估每次失败。
因此,一文不值的感受成为他的精神食粮。这一循环致使这样的感受更加根深蒂固,以至于认为它的所有期望都不切合实际。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生理反应值是个体恐惧、内疚、冲突、愤怒与一般兴奋程度,及其与情境相关的应激的函数。当测试既威胁到犯罪人又威胁到无辜者时,影响的幅度与犯罪心理测试人员操纵环境的方式直接相关。因此,他必须让被测者明白其回答会得到精确的解释。一旦做到这一点,无辜者可以较小恐惧地面对关键问题,相应地,生理敏感程度的规模就较小。与此直接相反,犯罪人表现出更大的恐惧并拼命掩饰,因此呈现出更高的反应程度。
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这样假设,环境不间断地用广泛的刺激轰击人们。十分明显,既然全面注意所有这些线索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有选择地认识。为了发挥作用,事实上是为了生存,人们必须集中精力于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他专注什么不仅依赖于遗传,还依赖于学习。一种刺激必须和许多其它的刺激竞争,鹤立鸡群的刺激可能是新颖的、复杂的、突然的、强烈的或与人的需要相关的刺激。驱动或需要可以降低感觉阈限以至于使人们变得有选择地感受特定刺激。满足需要或降低驱动的对象被集中注意,而其它的则相对地被忽略。犯罪心理测试中的被测者积极避免谎言被戳穿,其注意牢牢钉在其准备欺骗的问题上。对无辜者而言,其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在他认为不该进行欺骗的问题上,以免被认定为不诚实而通不过犯罪心理测试。因此,无辜被测者的心理定势不是集中在相关问题上。对有罪被测者来说,其心理定势主要集中于相关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上。因此,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反映的是心理定势。
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即以多导波谱仪为代表的生理检测仪所检测出的生理指标所反映的心理内容。站在心理生理学的角度,就是什么心理活动产生出仪器所检测出的生理反应。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既是心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探讨犯罪心理测试原理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人们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信心的科学来源。正是因为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研究不够,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内容的认识不深,才会对此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才会对相关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也必然导致人们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产生怀疑。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认识日臻完善,对犯罪心理测试原理的认识正在成为真理。鉴于真理是在和谬误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是从伪科学中衍生出来的,我们这里先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内容的传统认识进行简要的回顾。
1.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心理来源:在犯罪心理测试时,被测者对测试人员的反应因个体和测试等所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被测者的所有情绪、心理和生理特性结合形成的人格既决定他对情境的认识,又决定其对此做出的反应。无论他感受到愤怒、焦虑、内疚、恐惧,还是感受到其他不同的情绪,他都会对每一个问题做出反应,并表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犯罪人和无辜者会同样利用他们的规范模型特征抵消与测试相关的应激。
如果恐惧是欺骗时最有可能被抽出来的情绪并可能产生最大的生理反应,那么冲突和内疚也可以改变被测者的生理状态。恐惧和冲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应,对什么进行反应却是学习获得的。内疚却是一种学习获得的反应。这种学习从儿童早期就开始了。通过奖赏和惩罚过程,这些思想融入人们心里以至于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当价值观成为孩子的一部分时,因为孩子会进行自我惩罚,父母类人物再也不曾惩罚孩子的任何违反行为。每当他们不合乎接受的教育时,他们会通过内疚惩罚自己直至合乎良心的要求。因此,犯罪心理测试中的欺骗行为一般导致一定程度的内疚感,并且产生生理变化。
冲突引起像内疚一样可以激发身体反应的应激或焦虑。冲突发生于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其中第三种,也是与犯罪心理测试相关的发生冲突的情况是,要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又必须接受一些有害的东西。当被测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欺骗时,肯定性方面与避免牵扯进犯罪行动相联系,规避可能随之到来的刑罚。否定性方面涉及内疚及其被戳穿谎言的恐惧。冲突的意义越大,决策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强烈。而且,压力的结果是生理反应。
恐惧被认为是犯罪心理测试中的生理变化的主要激发者,是与检测欺骗能力相当直接相关的一种情绪,是一种不需要回溯至童年时代的调节过程。
犯罪心理测试本身也将影响被测者的反应。似乎被测者的谎言一旦被戳穿后不得不受到的损失越多,其体验的应激、焦虑和恐惧程度越高。
2.犯罪心理测试差异反应的心理来源:接受犯罪心理测试的被测者携带着其所经历的、所学习的所有东西。他们或者是信仰、或者是偏见和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都决定着被测者的反应方式、有关他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对期望的拒绝或接受、尊重或贬损。这些东西及其许多其它东西与其生理掩饰无情地交织起来,以至于在所有情境中保持相当一致、十分稳定并能自我维持的人格结构。不管两个人的背景如何相似,绝对没有对任何两个人都完全一样的环境。即使成长于同一家庭、为同一父母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也经历着不同的世界,并形成相当不一样的人格。
因此,每个人都以不同方式带给自己以独特的经历。不管他曾经如何误读,对他而言,他坚信的现实就是他真实的现实,他还据此做出反应。他遭受的拒绝越多,他获得它的欲望越强。无论在或不在,他都期望它,发现它。在期望落空时,他按照他认为可以激发它的方式行动,以便实现它的预言,更彻底地强化他的信仰。与此相似,人越自我怀疑,他的所有努力以失败而告终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自我认识不足,他可能低估每次成功,高估每次失败。
因此,一文不值的感受成为他的精神食粮。这一循环致使这样的感受更加根深蒂固,以至于认为它的所有期望都不切合实际。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生理反应值是个体恐惧、内疚、冲突、愤怒与一般兴奋程度,及其与情境相关的应激的函数。当测试既威胁到犯罪人又威胁到无辜者时,影响的幅度与犯罪心理测试人员操纵环境的方式直接相关。因此,他必须让被测者明白其回答会得到精确的解释。一旦做到这一点,无辜者可以较小恐惧地面对关键问题,相应地,生理敏感程度的规模就较小。与此直接相反,犯罪人表现出更大的恐惧并拼命掩饰,因此呈现出更高的反应程度。
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这样假设,环境不间断地用广泛的刺激轰击人们。十分明显,既然全面注意所有这些线索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有选择地认识。为了发挥作用,事实上是为了生存,人们必须集中精力于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他专注什么不仅依赖于遗传,还依赖于学习。一种刺激必须和许多其它的刺激竞争,鹤立鸡群的刺激可能是新颖的、复杂的、突然的、强烈的或与人的需要相关的刺激。驱动或需要可以降低感觉阈限以至于使人们变得有选择地感受特定刺激。满足需要或降低驱动的对象被集中注意,而其它的则相对地被忽略。犯罪心理测试中的被测者积极避免谎言被戳穿,其注意牢牢钉在其准备欺骗的问题上。对无辜者而言,其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在他认为不该进行欺骗的问题上,以免被认定为不诚实而通不过犯罪心理测试。因此,无辜被测者的心理定势不是集中在相关问题上。对有罪被测者来说,其心理定势主要集中于相关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上。因此,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反映的是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