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技术概述
1.1.1信息与信息处理
1. 信息与数据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Infor,atiom)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就像空气一样,不停地在人们身边流动,并为人们服务。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对信息给出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对信息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在发表的《通讯的数字理论》一文中认为:信息是“熵的减少”(熵是平均的信息量。,即信息是用“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运动状态或存在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具体物理表现形式,即数据。数据(Data)是客观世界中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定的物理符号及组合。
信息和数据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信息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它反映了信息的内容: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含义,是抽象出来的逻辑意义,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经过处理任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例如,“30%”是一项数据,但这一数据除了数字上的意义外,并不表示任何内容,而“股票上涨了30%”对接受者是有意义的,它不仅仅有数据,更重要的是对数据有一定的解释,从而使接受者得到了股票信息。
2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价值性,可传递性和共享性。客观的是指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信息不仅不能使人增加任何知识,而且有害;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处理,传递及利用。所经过的时间间隔越短,使用信息越及时,时效性越强;不完全性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掌握不可能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因为客观事物总是无线复杂与动态变化的;价值性是指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影响的信息,是劳动创造上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可传递性和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源的主要特征。信息不管在空间上(如通讯)还是在时间上(如储存)的传递。都可以很好地进行信息共享。
3信息处理
信息有时不能被直接应用,往往需要经过组织,加工和处理之后才能为人们所利用。信息处理就是对原始信息进行转换,识别,分类,加工,整理,存储等,使之成为能够应用的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转换,信息反馈及信息输出五个阶段。如图1-1所示,信源是信息的来源,新宿是接受信息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