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抚,海鸥翔集,海天在这里连成一线。在建成运营的集装箱泊位东北方600米海域处,一艘名为丰海渡15号的挖泥船收起20多米长的“大耙子”,进行休整待工。
负责为这艘大船提供交通给养服务的冀黄渔工02788号船员刘潍彬,指着丰海渡15号对记者说:“这‘大家伙’可是咱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建设的功臣,这几个月的航道疏浚都靠它呢。”老刘发动了渔船,和记者唠起嗑来:“俺在距离这10多海里远的南排河渔港打了30多年的鱼,以前经常到这片海。没想到今年一来变化这么大,建起了这么多的码头泊位,还有防波堤,就连俺这老渔民都快不认得方向了。”
9时35分,老刘的船稳稳停靠在丰海渡15号挖泥船旁边。热情的年轻船员樊高勇把记者拉上了船。攀谈中,记者得知,樊高勇是浙江舟山人,今年初来到丰海渡15号从事挖泥作业。“我们船上20多名船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我是操作工,负责控制船的航向。”小樊说着,指了指甲板铁丝网下的船厢,“我们这船能装7100吨泥,够大吧?”
站在船上,举目四望,对岸的散杂货和集装箱泊位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10时许,在五层楼高的控制室,船长胡建锋把工作布置完毕,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的船2011年就来到黄骅港进行航道挖泥作业了,算来已经三年半了。
负责为这艘大船提供交通给养服务的冀黄渔工02788号船员刘潍彬,指着丰海渡15号对记者说:“这‘大家伙’可是咱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建设的功臣,这几个月的航道疏浚都靠它呢。”老刘发动了渔船,和记者唠起嗑来:“俺在距离这10多海里远的南排河渔港打了30多年的鱼,以前经常到这片海。没想到今年一来变化这么大,建起了这么多的码头泊位,还有防波堤,就连俺这老渔民都快不认得方向了。”
9时35分,老刘的船稳稳停靠在丰海渡15号挖泥船旁边。热情的年轻船员樊高勇把记者拉上了船。攀谈中,记者得知,樊高勇是浙江舟山人,今年初来到丰海渡15号从事挖泥作业。“我们船上20多名船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我是操作工,负责控制船的航向。”小樊说着,指了指甲板铁丝网下的船厢,“我们这船能装7100吨泥,够大吧?”
站在船上,举目四望,对岸的散杂货和集装箱泊位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10时许,在五层楼高的控制室,船长胡建锋把工作布置完毕,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的船2011年就来到黄骅港进行航道挖泥作业了,算来已经三年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