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事吧 关注:53贴子:3,135

【科普】小三爷奸商档案之八一八被古玩毁掉的那些词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授权


1楼2014-10-07 15:06回复
    二楼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p/3267145015?see_lz=1


    2楼2014-10-07 15:0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专家:
      第一个被毁掉的是“专家”。
      曾几何时,专家是一个令人敬仰的称号。尤其文博系统的专家,以其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研究令文物爱好者折服。
      但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尤其是电视鉴宝节目的推动,部分文博专家难耐寂寞,纷纷由书斋走向前台,由考古及器物研究专家变身为文物鉴定专家。


      3楼2014-10-07 15:08
      回复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书斋里的有限知识在汹涌的仿伪大潮中很快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但是为了维护“专家”的体面,无法经受市场的诱惑,许多专家面对公众和镜头依然言之凿凿地指假为真,甚至将专业良心抵押给魔鬼,不断开具有价证书。以至于业内戏言,“伪专家之祸,远甚伪古董之祸”。


        4楼2014-10-07 15:08
        回复
          骨董商
          在清末民国时期,古玩行是一个有着很高地位的文化行业。骨董一词,起于唐代。骨者,乃过去之精华,取肉腐骨存之意;董者,明晓也。骨董,即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


          5楼2014-10-07 15:08
          回复
            正因如此,过去的骨董商必须精于器物之鉴定、欣赏,通晓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历史,是有知识又有实力的文化商人。相传民国时无论达官大贾进入琉璃厂,离去时店主只送到大门内,挑开门帘,由客人自去,不卑不亢,这是一种行业身份的象征。


            6楼2014-10-07 15:09
            回复
              现今的古玩城,“骨董”者既已稀少,“商”之诚信也多沦落。甚至仅存凤毛麟角的少数诚信真品店家也羞于言商,而制假贩劣、不学无术者反而大行其道。骨董商越来越少,是收藏市场的大不幸。


              7楼2014-10-07 15:09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07 15:1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如果说过去对骨董商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收藏家则更甚之。收而不精谓之陋,精而不藏谓之鄙,藏而不学谓之愚,学而不通谓之俗。


                  10楼2014-10-07 15:12
                  回复
                    正是因为有如此高的要求,在那个年代才产生了吴大澂、罗振玉、张伯驹、王世襄等一批收藏大家。这些大家不仅留下了宝贵的藏品,更留下了大量研究、鉴赏的著作。


                    11楼2014-10-07 15:12
                    回复
                      反观今日之“收藏家”,实力超群大肆购买精品者多为投资大鳄,以股市手法凶悍操作艺术品市场。虽然也有几个经常在媒体上大谈藏品的艺术、文化,且不论其见识毫无超越前人之处,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手中的藏品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12楼2014-10-07 15:13
                      回复
                        现在更多的是自封或被媒体吹捧出来的“收藏家”,基本上属于钱多人傻的代名词。满屋满屋的藏品都是瞎活,大把大把的钞票滋养着仿品工厂——回头谁称你为收藏家,一定要注意一点:他没准儿是在说你傻呢!


                        13楼2014-10-07 15:13
                        回复
                          捡漏
                          捡漏曾经是古玩爱好者最大的乐趣,我们也曾无数次听到在古玩市场上捡漏的传说。可是说实话,自打我进入这个行业,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事儿:花几万元买件东西,马上就能值几十万上百万。我也曾为此郁闷,“肿么”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呢?


                          14楼2014-10-07 15:13
                          回复
                            时间长了,也就渐渐释然——在现如今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能够以合理价格买到真品已经很幸运,想捡漏者稍不留神很可能就被漏给“剪”了!原因很简单: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白送你钱。


                            15楼2014-10-07 15: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网络、电视鉴宝节目充斥的时代,想想你那个漏从哪儿来的吧?古玩商?一线工兵?朋友?他们都不看电视的吗?不上网的吗?不了解行情就卖东西的吗?自从我数次听到一线的报价与拍卖市场齐平的时候,我就知道,捡漏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16楼2014-10-07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