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亮吧 关注:13贴子:187
  • 1回复贴,共1

丘文亮如何看待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10-07 13:57回复
    《思学习》
    2013-12-30 22:46:28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59 次 | 评论 0 条
    《思学习》
    1. 学习知识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应是运用它,让它为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生产服务。
    2. 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知识文化的标准是他能否使用它;而能熟练使用它就能看出这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的深浅。
    3. 我们中的好一些人,特别像学生,他们会学习知识文化,却苦恼于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实际点的用处,;或问到底疑惑,知识文化的价值终究在哪里呢?如果你能把学会的知识文化用到你的其它学习领域作领导,或者用到你的生活里去,或者用到你的工作上去。实际上,这些行动就可以体现学习它的意义所在。它最有用的、最实在的价值所在。
    4. 能学习知识文化的基本要求在于方法。宇宙里的万事万物遵循自身规律在运动、变化、发展和消亡。学习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你的一只脚就踏进了知识殿堂,另一只脚就靠你一步一步走向殿堂的路。
    5. 方法也要“吸收”与“借鉴”。吸收是符合所有人能适合的方法;借鉴是他人探索出的而且于他言有用的同时于你自己也有用的东西。攀登各个领域的巅峰,这样做才有可能。这也所谓为事要有点捷径的话。最根本的路子,摸索自己为人或为事的方法或者原则。
    6. 学习是一个包括初次学习掌握,初次尝试运用;隔时复习巩固,再次翻新运用运用,熟练学习掌握,成熟灵活驾驭等多环节的全过程。没了“运用”这三个环节,学习似乎没了意义的体现;而没了“复习”这重要的环节,也是不行,学习的知识人毕竟会遗忘。
    10)好像我们教育人的方式里较显著的特点———严肃指出,而后要求改正;而外国人的偏向于———也要指评,其中有肯定和赞扬,批评人的脸不会老是刺猬脸,老虎像。
    12)普遍讲来,中国的父母一生替子女着想,被人形容为“做牛做马”一般那样的形容不为之过;到头来呢,子女有无常年回家与他们吃团圆饭?子女有无经常记挂他们打打电话?子女有无想想与他们多说话啊?!
    13)中国式父母“做牛做马”实践美中不太足,总结应当包括二之过:一之过,只尽延续下一代的生物延续的义务,换句话讲,仍过多缺少教育子女为人处事的义务;二之过,便要数贫缺彼此间的理解、交流沟通以及包容。子女与父母间的隔膜或许从那里想到谜底,从二之过里想到“解方”。
    14)讲句良心话,我们子女会犯父母二之过外,也犯起二之过,其一,不够尊重他们,他们听老一辈的意见时,恐怕拿谁见的视野大以塞其建议或忠告,以此听不进去,不想想前辈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之类;其二,不够爱戴他们,这倒要问他们有没常询问做父母的情况,有没常和他们谈话闲聊好让他们安享日子,精神安详。
    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们做到为人父母的责任,看子女的前途这终身大事时,几千年来惯用模式这时就派上用场。他们不很清楚子女的意向,接着,指了一个圈子,让子女进入去。他们就放心下来,因为子女在圈子中播种,抛苗,开始耕耘,生芽,苗儿生根,打理,最后收获。
    在外国,绝大多数父母们了解过子女的真实的意向,开始使他们“天然”式成长,发展。
    17)我小时候,父母都对我说,做人要勤俭节约。时代发展后,我们有钱了。中华民族美德之一勤俭节约如今找得了此典型代表?怎见得任子女不爱惜米谷;子女要啥给他们买啥;怎见得有钱人家小尝大酒大肉然后就离席?
    18)比方说,承死去的人像儒家和还有一些其它的学问无形中教会了后代人中庸处事为人论。所以后人稍点偏激的思想或偏激的举动,都埋没在同时代芸芸众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尘土底下。


    2楼2014-10-07 1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