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吧 关注:377贴子:2,700
  • 16回复贴,共1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写经纸的 初步检测和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晓岑 1 贾建威 2
《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03期。
( 1.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与文明中心,北京 100083; 2.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20)


1楼2014-10-04 16:51回复
    摘要:
    通过外观观察和纤维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图书馆藏 19 件北魏到唐代敦煌写经纸张考察, 鉴定分析表明敦煌经卷多为抄纸法生产的古纸,帘纹明显,纤维分布均匀。敦煌写经中存在一定比例 的浇纸法生产的古纸,无帘纹,纤维分布不均,晚唐以后浇纸法则逐渐淘汰,这标志着中国造纸史上 的一次重要转变。所分析的敦煌写经纸的原料以苎麻为主,少数为大麻,并有少量的构皮纸或桑皮 纸。既有淀粉施胶技术,也有涂蜡技术等,出现了多样化的加工纸。特别是硬黄纸在敦煌写经中大量 出现,反映了当时纸张制作技术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
    敦煌 佛经 古纸 纤维分析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6252 ( 2013) 03 - 0164 - 11 中图分类号: K870. 6


    2楼2014-10-04 16:52
    收起回复
      ①中的 15 件进行了取样和纤维分析。 ① 王菊华则专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1 件敦煌文书纸
      ② 样和英图国家图书馆藏的 4 件敦煌写经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 日本学者江南和幸等人 曾用扫描电镜和 X 荧光分析,对英图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收藏的 20 件敦煌写经样品进
      ③ 行过成分分析。 前贤的成果对推进敦煌写经纸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但鉴于敦煌写经纸 制作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在纸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楼2014-10-04 17:47
      收起回复
        为进一步研究敦煌写经纸的造纸工艺 ,近来在甘肃省博物馆支持下,笔者用纤维分 析等方法,分析鉴定了一批敦煌写经古纸,这些写经的年 北魏到晚唐之间 ,均为敦 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笔者鉴定的 19 件写经全部为完整的卷轴装, 其中以唐人写经最 多, 有 16 件,其余为 4 世纪的北魏、6 世纪的北朝和 7 世纪的隋 品,共 3 件,年代 跨度从 4 世纪到 9 世纪,达 500 年左右。 在鉴定过程中,笔者首先对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写经古纸进行外观观察 ,以判 断古纸的基本特性。然后对其中 13 件经卷的破损处进行微损取样, 制样后, 用造纸纤 维分析仪的反射光观察古纸的表面形态 ,用透射光观察古纸的纤维种类和形态 ,最后对 所得结果进行照相。所得到的各种数据和情况列于表 1: 表 1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写经纸的物理性能和纤维形态分析表


        5楼2014-10-04 17:50
        回复
          序 编号 号 名称 年代 纸质 纸幅 ( cm) 和 帘纹和打浆度 厚度 ( mm) 加工情况 初步 结果 备注 观佛三
          1 10563 北魏 昧海 大麻 纤维分布不均, 纸 幅: 26. 0 × 无 帘 纹,打 浆 一 面 砑 光,一 浇纸法, 有样 52. 5 ( cm) 度约 60°SR 面 粗 糙,纸 面 树皮纸 有涂料。 竹 帘,帘 纹 细 纸 质 薄,有 黄 直, 7 道 / cm,色 胶 膜,原 纸 抄纸法, 有样 打 浆 度 约 30° 染潢 后 轻 度 施 树皮纸 SR 胶。 纸 幅: 26. 0 × 52. 5 ( cm) ; 隋仁寿 优婆塞 构皮或
          2 10456 四 年 厚 度: 0. 064; 经 桑皮 ( 604) 0. 084; 0. 067 ( mm)
          3 13071 大般涅 唐代 盘经 大麻 纸 幅: 25. 6 × 45. 8 ( cm) 草 帘, 5 道 / 表 面 染 潢,纤 抄纸法, 厚 度: 0. 124; cm,有 弯 曲 打 维中 可 见 表 面 有样 黄麻纸 0. 161; 0. 114 浆度约 60°SR 施胶。 ( mm) 》 , 潘吉星 《敦煌石室写经纸的研究 , 《文物》1966 年第 3 期,第 39 - 47 页。又见 《中国造纸技术史稿》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9 年,第 171 - 178 页。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 188 - 193 页。
          ② 王菊华等 《中国古 纸工程技术史》 》 日〕 江南和幸、加藤雅人等 《大英图书馆斯坦因收集品纸张样品的成分和形态分析 ,《融摄与创新: 国
          ③ 〔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年,第 37 - 42 页。 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论文集》
          ① 166 序 编号 号
          4 2482 名称 年代 纸质 敦 煌 学 辑 刊 2013 年第 3 期 初步 结果 抄纸法, 可能麻 纸 纸幅 ( cm) 和 帘纹和打浆度 厚度 ( mm) 加工情况 备注 入楞伽 北朝 经 麻 纸 幅: 28. 4 × 草 帘,帘 纹 弯 表面染潢。 42. 0 ( cm) 曲,5 道 / cm, 纸 幅: 26. 0 × 46. 5 ( cm ) ; 厚 度: 0. 061; 0. 066; 0. 069 ( mm) ; 妙法莲
          5 10454 盛唐 华经 苎麻 竹 帘,帘 纹 细 纸染潢后施胶、抄纸法, 直,10 道 / cm, 涂 蜡,涂 层 较 薄 型 硬 有样 打 浆 度 约 70° 薄。 黄纸 SR
          6 10432 妙法莲 唐代 华经 构皮 纸 幅: 25. 2 × 44. 7 ( cm ) ; 无 纸 帘,打 浆 表 面 染 潢,并 浇纸法, 厚 度: 0. 147; 有样 度约 30°SR 有涂料。 树皮纸 0. 098; 0. 190 ( mm)
          7 10481 大集经 中唐 纸 幅: 26. 0 × 46. 7 ( cm) 厚 初步麻 竹 帘,帘 纹 细 表面 染 潢 并 涂 抄纸法, 0. 080; 度: 纸 密,8 道 / cm 蜡,两面光滑。 硬黄纸 0. 082; 0. 069 ( mm) 纸 幅: 29. 8 × 草帘,有弯曲, 50. 0 ( cm) 厚 表 面 光 滑,纸 4 道 / cm, 苎 抄纸法, 0. 176; 度: 中含 少 量 粒 状 有样 黄麻纸 麻,打 浆 度 约 0. 152; 0. 159 淀粉。 70°SR ( mm) 纸 幅: 26. 0 × 49. 7 ( cm) 厚 粗帘 纹,4 道 / 0. 127; cm,打 浆 度 约 度: 0. 116; 0. 118 60°SR ( mm) 表 面 光 滑,原 纸染潢后涂布,抄纸法, 有样 涂料中有蜡质、硬黄纸 矿物质及胶料。
          8 10489 金刚峻 晚唐到 苎麻 经 宋
          9 大般若 2392 中唐 涅盘经 苎麻
          10 10413 金光明 中唐 经 苎麻 表 面 光 滑,原 纸 幅: 26. 8 × 46. 7 ( cm) 厚 帘 纹 5 道 / cm,纸染潢后涂布, 抄纸法, 0. 110,打 浆 度 约 70° 涂料中有蜡质、 度: 有样 硬黄纸 0. 148; 0. 115 SR 矿物质及胶料, ( mm) 背面同。 纸 幅: 26. 6 × 47. 7 ( cm ) ; 帘 纹 6 道 / cm, 纸中 含 大 量 粒 抄纸法, 厚 度: 0. 126; 厚 纸,打 浆 度 有样 状淀粉。 白麻纸 0. 115; 0. 182 约 60°SR ( mm) 纸 幅: 25. 4 × 草 帘,帘 纹 弯 49. 0 ( cm) 厚 表 面 染 潢,纤 曲, 5 道 / cm, 抄纸法, 0. 138; 度: 维 生 白 色,纸 有样 打 浆 度 约 60° 白麻纸 0. 156; 0. 159 面有胶料。 SR ( mm) 大般若
          11 10482 波 罗 蜜 唐代 多经 苎麻 大般若
          12 20800 波 罗 蜜 唐代 多经 苎麻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写经纸的初步检测和分析 序 编号 号 纸幅 ( cm) 和 帘纹和打浆度 厚度 ( mm) 初步 结果 167 加工情况 备注 名称 年代 纸质
          13 10578 思益经 晚唐 苎麻 纸 幅: 26. 2 × 49. 4 ( cm ) ,帘 纹 5 道 / cm, 表 面 染 潢,并 抄纸法, 厚 度: 0. 250,打 浆 度 约 70° 有样 有膜状胶料。 黄麻纸 0. 183; 0. 159 SR ( mm) 抄纸法, 麻纸
          14 10439 残写经 晚唐 草 帘,帘 纹 弯 麻 ( 也 纸 幅: 25. 1 × 曲不 均,5 道 / 表面泛黄。 50. 0 ( cm) cm 到 3 道 / cm 像竹) 之间。
          15 2381 妙法莲 晚唐 华经 纸 幅: 25. 0 × 草 帘,帘 纹 弯 50. 0 ( cm ) ; 曲不 均,5 道 / 抄纸法, 有样 苎麻, 厚 度: 0. 229,cm 到 3 道 / cm 表面为生白色。 白麻纸 0. 160; 0. 189 之 间。打 浆 度 ( mm) 约 60°SR 纸 幅: 21. 5 × 51. 4 ( cm) 厚 0. 130; 无帘纹 度: 0. 120; 0. 134 ( mm) 残 纸,24. 8 × 无帘纹 21. 5 ( cm) 纸 幅: 26. 5 × 49. 0 ( cm ) ; 厚 度: 0. 143; 0. 171; 0. 173 ( mm) 文殊师 利菩萨
          16 13088 又 门 贡 盛唐 二相品 第九 麻 表面染潢。 浇纸法, 麻纸 金刚般 唐咸通
          17 20941 若 波 罗 四 年 麻 蜜多经 ( 863) 表 面 染 潢、纸 浇纸法, 张 两 面 光 滑, 硬黄纸 涂蜡。 妙法莲
          18 10450 唐 华经 大麻 草 帘, 帘 纹 4 纸 面 有 涂 料, - 5 道 / cm,密 抄纸法, 样 品 有 墨 迹, 有样 度 不 均 匀,打 黄麻纸 纤维染潢。 浆度约 70°SR 表 面 染 潢,涂 浇纸法, 硬黄纸 蜡。
          19 13082 波罗蜜 唐 经 麻或树 纸 幅: 25. 9 × 皮, 不 无帘纹 50. 0 ( cm) 明


          6楼2014-10-04 17:56
          收起回复
            流。 从纸张的抄造方法看, 这批敦煌经卷中, 有 14 卷的纸张可 是抄纸法所造, 其特征是纸张表面有帘纹,纤维分布均匀,这些纸张外观具有较好的匀度; 另有 5 卷敦 煌写经的纸张应是浇纸法所造,其特征是纸张表面上无帘纹, 迎光看纤维分布不均匀。 — 最早的一卷北魏时期写经——编号 10563 的 《观佛三昧海 》 采用了浇纸法。 说明从北 魏到唐代,这两种造纸方法是并存的。但晚唐以后,就只见到咸通四年 ( 863) 的经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为浇纸法生产的纸张了。这表明晚唐以后, 浇纸法生产已逐渐 减少,笔者近来检测了甘肃出土宋代西夏古纸多件样品 , 其中已没有浇纸法的产品 ( 成果另文发表) ,这是中国造纸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 以后中国的传统抄造技术 基本上就一直采用高效的抄纸法造纸 ,再没有大的变化。而现在,浇纸法造纸在中国内 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已完全没有了踪迹 。
            过去纸史专家潘吉星和王菊华都曾分析和研究过敦煌写经纸 ,但没有指出其中有浇 纸法生产的纸张,而这一角度对理 煌写经的造纸技术及其演变有重要意义 。 纸张的帘纹密度也反映了造纸技术 。 观察表明, 制造敦煌写经纸的抄纸器有竹帘, 也有草帘。有的竹帘很精细, 最高达 10 道 / cm, 例如编号 10454 的盛唐写经 《妙法莲 , 华经》 这样的帘纹密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接近明清时期上佳的纸张帘纹密度。 而草
            ① 李晓岑 《浇纸法和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 ,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 年第 5 期,第 76 - 82 页。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4-10-04 18:17
            回复
              图7 10489 纸面有少许黄色胶料,原料苎麻,打浆度约 70°SR,黄麻纸 编号 10456 的 《优婆塞经》 为隋 寿四年 ( 604) 经卷, 是这批样品中年代较早 的一卷。在纤维分析中,可发现在纤维的外壁常附有一层透明的黄色胶衣 ( 图 2) , 但 染潢和施胶是否为同时进行,还是两道手续, 孰先孰后, 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号 13071 《大般涅盘经》 和 20800 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等多卷唐 经卷上,其 表面也可见施胶处理的痕迹 ( 图 8、图 9) ,表明纸面施胶是当时加工纸张的普遍方法 。 , 而编号 10578 的晚唐 《思益经》 纤维分析的图像可见表面有黄色膜状涂料 , 为染潢的 黄麻纸 ( 图 5) 。除施胶的原料多采用淀粉糊外, 这些染潢的原料究竟是什么成分, 目 前从实验中尚无法准 断,但古籍中记载当时常用的是黄蘖或黄柏等植物染料 。


              12楼2014-10-05 14:22
              回复
                向楼主看齐啊1


                15楼2015-12-07 19:40
                回复
                  希望楼主能否告知纸张涂腊法,谢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17 23:33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2-17 2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