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归洛肆吧 关注:167贴子:11,393

[洛肆。名士]岩岩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帖为本人自度娘处自行搜集整理而成,非本吧吧友烦请勿转勿抱。
若有侵权,告知必删。


1楼2014-10-03 11:23回复
    开更正文之前,首先来普及一下何为“名士”。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年代,糅合了权势与自由,超越礼法,只为自由之精神
    曾有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虽然独立特行却也随性任情
    他们崇尚生活无拘无束,消遥自在,他们追求精神上的恣肆癫狂,从而独得其乐
    正统的儒思想训导他们不屑一顾,传承千年的礼教习俗成了他们的禁锢
    功名富贵他们看得淡如浮云,毁誉生死被他们堪破无常
    醉酒和清谈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要务,他们崇尚的,只一个顺其自然,循其本性
    然而,他们又并非市井无赖,愚钝顽徒,他们大都有着强大的家世背景和较深的文化根底
    他们谈玄论道驾轻就熟,口灿莲花妙笔生辉,他们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
    他们有的还在中华千年文化史上留下过令人敬仰的宏篇佳构或妙曲精绘
    后人称他们为“魏晋名士”。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10-03 11:25
    回复
      2025-05-18 07:16:13
      广告

      就魏晋名士个性而言,其实说来也是大同小异的
      他们尤以别具一格的创新,傲然不羁的狂肆,风流无二的个性最为突出
      正应了度娘所谓的“真名士,自风流
      他们可以一时兴起,深夜出行,也可以饮酒啖肉,不避女色,无视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法
      他们追求真实、自由,蔑视礼法教条,追求精神的享受,从不避讳物质上应有的享受与格调
      所谓名士,所谓风骨,所谓风流,不外如此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10-03 11:28
      回复
        如果说能最系统地了解魏晋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除却《世说新语》,我不作他想
        在历数诸位魏晋名士之前,下面先来几则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开开荤。详情参见五楼


        4楼2014-10-03 11:31
        回复
          如果有喜欢世说新语的亲们有好的文章也可以楼中楼推荐啊,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7楼2014-10-03 11:46
          回复
            名人三言堂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上官紫薇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余秋雨
            “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去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遗憾!”----余秋雨
            “惟有绝望才可以拯救绝望,惟有悲伤才可以抚平悲伤”。 ----大卫
            “嵇康似乎也把自己打成了一块铁,扔进历史这桶凉水里,隔着1700多年,依然能听到铁与水拥抱时发出‘滋滋’的声响。” -----大卫


            8楼2014-10-03 11:47
            回复
              以下名士排名不分先后,以我个人喜爱程度而更。
              人心都是偏的,向背之间或许无需考据,若有冒犯,还望见谅。


              9楼2014-10-03 11:49
              回复
                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之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屡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于同年八月二十二日(10月12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10-03 12:50
                收起回复
                  2025-05-18 07:10:13
                  广告
                  有一句诗,在我的荆棘帖子里也曾挑出来与诸君赏玩过。“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东晋谢安,这是一位被李白崇拜到骨子里的名士。如果说李白代表的是盛世大唐,那么无疑地,谢安即是魏晋风骨的最佳代言人,就连那位倔强执拗的王文公也要说“我名公字偶相同”。据说谢安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桓彝一看见他就赞他“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看来或许并不为世人所信服,直至后来,谢安用他的一生来证明,比之王承,谢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自小就被看好的优秀孩子,他的未来,必定不会平凡。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10-03 13:02
                  回复
                    一个才华横溢能力卓越且貌比潘安的男人很难让人忘怀,如果再多一点儿恰到好处的狷介狂放,那就更令人无法拒绝,风华傲然,东晋谢安,莫过于此。他甫一出生,或者说谯郡桓彝那一叹,便注定了他长大以后不会寂寞。乱世出英才,在魏晋南北朝那个难以安生的年代,更是如此。谢安,东晋上空最为璀璨的一颗星,星星的光芒,怎堪遮蔽。入世,是他的宿命,无可违抗。即便他隐于东山三十年。


                    13楼2014-10-03 13:20
                    收起回复
                      陈郡谢氏,虽比不上百年望族琅琊王氏,可也算得上名门大族。而由后来一句家喻户晓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在世人眼里的东晋朝,王谢比肩,毋庸置疑。而这其中,谢安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做了多少的努力,浅而易见。谢安,代表着的无疑是陈郡谢氏的巅峰和极致,诗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智者、师者···他有太多太多的光环,而如果可以,我倒是觉得名士比任何头衔都更加适合他。这样的男人,天生的强者,天生的漩涡中心,天生的领导者,于朝堂、于家族、于文坛,概莫如此。


                      14楼2014-10-03 13:30
                      回复
                        “谢家兰玉真门户”。与他的才华成正比的,是他的风华雅致,是他的真性情,在朝中一片“清谈误国”的骂声中,谢安正大光明地支持清谈并亲身加入,而在当时,服五石散、玄学清谈,是名士的潮流。隐仕二字,他当之无愧,隐居东山三十年,曲水流觞,名士风流几乎是他的全部;出仕三十年,他运筹帷幄难以企及。与著名的“竹林七贤”相似的是,作为前辈,谢安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虽是相同的真性情,真自然的感情流露,但于此之外,更多的却是一种历经沧桑看淡人间浮华的优雅,他从不蔑视也未曾践踏儒家传统思想的“礼”,这样的智者,世所罕见。


                        15楼2014-10-03 14:01
                        回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谢安无一例外地做到了,并且每一项都做得如此完美,千古风流名相,东晋谢安,当之无愧。
                          “谢安多才多艺,善书通乐。性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16楼2014-10-03 14:15
                          回复
                            百度官方百科将谢安的生平概括为七个部分,其实这也未尝不是谢安的一生,出生豪族→悠游隐居→东山再起→竭力辅政→淝水之战→功高遭忌→交权病逝。乌衣巷口夕阳斜,谢安一逝,一个时代就此终结。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10-03 14:21
                            收起回复
                              2025-05-18 07:04:13
                              广告

                              “谢安无疑是这三百年华彩中,至为绚亮的一笔。这一个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终于不可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这力量与东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标记着一个王朝半世纪的续延,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同时,也标记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


                              18楼2014-10-03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