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
4.1.3 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
5 成品保护
5.1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5.2 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5.3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表3-1
允许偏差 (mm)
高层框架 高层大模
1 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2 楼层标高 ±5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5-2
每 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 高 H/10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 表面平整 8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7 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8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 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6.1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6.2 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6.3 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
6.4 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6.5 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
6.6 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
7.3 隐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6 其它技术文件。
4.1 保证项目:
4.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
4.1.3 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
5 成品保护
5.1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5.2 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5.3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表3-1
允许偏差 (mm)
高层框架 高层大模
1 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2 楼层标高 ±5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5-2
每 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 高 H/10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 表面平整 8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7 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8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 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6.1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6.2 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6.3 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
6.4 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6.5 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
6.6 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
7.3 隐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6 其它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