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样板戏的人,大多只不过是怀揣着自己童年或少年时的情怀,甚或身为知青时期伴随着自己的青春痕迹打下的烙印而已,至于样板戏本身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反倒是次要的,其实我坚信一点,在那个时候每当好不容易盼来的电影队来村头放映的又是这八部时,心情是失望的又是预料中的,片头的《祖国新貌》或许更有新鲜感,而样板戏,聊胜于无罢了。然而人们是善忘的,时过境迁,留存于脑海的反而是当时几近厌烦的样板戏,事实上,大家会发现,一首再不好听的电视剧主题曲,天天放,你居然也并不觉得它太难听,有时甚至有种亲切感,这跟喜欢样板戏其实是一个道理;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即这些人中,在接触样板戏之前,大多并不知传统京剧为何物,他们天天听、看或者排练样板戏后,以为这就是京剧,以为自己就此懂得了京剧,以至于当有一天终于看到真正的传统京剧时反而产生排异现象,或者在心底里认为样板戏才是真正的京剧,当然,他们也明白既然标榜自己也是京剧戏迷,样板戏毕竟是拿不上台面的,于是乎,也煞有介事的掺和下;而那些早就接触传统京剧并喜欢传统京剧的戏迷则会从一开始就厌恶、排斥不知所谓的样板戏,尤其是大多数专业演员(这一点我不止一次听他们表述过),虽然那个年代绝不敢表露半分,心里头已不知骂过多少回了。而至于巴老那样听到样板戏即浑身战栗者倒与前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类型也不在少数,样板戏于他们而言,不是排斥厌恶的问题,而是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