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80,226贴子:1,877,674
一楼给原稿子作者 皇者的沉思
(请勿插楼,内容比较多)


IP属地:浙江1楼2014-09-30 19:57回复
    大洋龙亚科(Halisaurinae)
    基氏哈斯氏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生活于9800万年前中东的沧龙科基层属种 , 和卡氏科曼龙(Komensaurus carrolli)同样长有四肢, 以前基氏哈斯氏龙(Haasiasaurusgittelmani)被认为是和岸蜥科关系较密切。不过后来古生物专家认为基氏哈斯氏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是罗素尔龙亚科的姐妹群 , 基氏哈斯氏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和卡氏科曼龙(Komensaurus carrolli)被认为和大洋龙属(Halisaurus)关系最近的。
    大洋龙属(Halisaurus)有着许多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的重要特征,于北美马里兰州马斯特里赫特阶 (Maastrichtian)中期地层发现了一种原始沧龙类扁平大洋龙(Halisaurus platyspondylus ),它的后躯椎中枢展现了和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相似的比例。
    扁平大洋龙(Halisaurus platyspondylus )
    于摩洛哥晚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地层发现的新种阿拉姆氏大洋龙(Halisaurus arambourgi)的颅骨及其它骨骼展现了独特的一面。

    于摩洛哥晚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地层发现的新种阿拉姆氏大洋龙(Halisaurus arambourgi)的颅骨及其它骨骼展现了独特的一面。

    至于1894年发现的勾颚大洋龙(Halisaurus onchognathus)正模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摧毁 , 仅只留下勾状的下颌。


    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西欧的奥尔特利大洋龙(Halisaurus ortliebi)头骨长达40 cm , 全长约4.5米 ;



    IP属地:浙江2楼2014-09-30 20:06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40:34
      广告
      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
      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是一类中型大小的沧龙类 , 很少种类能长达10米 , 于沧龙科中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细长的颌骨有最少数量的边缘齿(marginal teeth)。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化石于北美西部内海盆地很常见。现在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大概有7属11种 , 桑托阶(Santonian)至坎帕阶(Campanian)北美的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是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最基层的成员 , 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 全长约6米 ,头骨长约65厘米 , 它和板果龙属(Platecarpus)有密切的关系 , 不过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有较多的牙齿数目及拉长的颌骨。
      板果龙属(Platecarpus)主模式种是桑托阶(Santonian)晚期至早坎帕阶(Campanian)美国的鼓板果龙(Platecarpus tympaniticus) , 下颌约有12颗牙齿 , 鼓板果龙(Platecarpus tympaniticus)头骨长约70厘米 , 全长约7.5米。



      IP属地:浙江3楼2014-09-30 20:08
      回复

        堪萨斯州的平额板果龙(Platecarpusplanifrons)

        尼科尔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nichollsae)




        威利斯顿宽板果龙(Latoplatecarpuswillistoni)



        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有后弯及呈条纹的牙齿 , 尾部有未熔合的人字骨 , 没有椎弓突。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有厚重的肱部及结实的前浆状肢 , 大多数扁掌龙属种骨骼都不完整 , 最完整的要算北美的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 , 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全长约3.3米。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看似是浅海掠食者 , 偏好珊瑚礁环境 , 它们有尖而后弯的牙齿 ,颌骨及牙齿显示它们偏好头足纲。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的大脑比例上比沧龙属(Mosasaurus)大两倍 , 相对沧龙属 , 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顶骨孔有较大的松果眼 , Lingham- Soliar (1993)认为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中至少一种如马尔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marshii)会像企鹅及海狮般以前肢在海中滑翔 , 但其它学者根据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的肢体作出争论。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有多达11颗下颌牙齿及有盾形的隔颌骨形成鼻孔间的的隔膜 ,有适度大小的鸟喙孔(Coracoid foramen), 有不缩小的骶前脊椎并多达30块, 所有骶前脊椎都有关节突 , 显示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是原始的属种。马尔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marshii)头骨长52 cm , 全长6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新泽西州的Plioplatecarpus depressus可能是马尔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marshii)的同物异名。
        马尔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marshii)


        IP属地:浙江4楼2014-09-30 20:16
        回复

          始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primaevus)

          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是一个分布极广泛的沧龙类 , 于南极也发现了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的化石 , 西欧也发现另一属种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houzeaui )化石。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houzeaui )全长4.5米 , 它和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的马尔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marshii)有密切的关系。
          侯氏扁掌龙(Plioplatecarpus houzeaui )


          博卡基板果龙(Platecarpus bocagei )是已知最古老的板果龙属种 , 原来的学名是博卡基安哥拉龙(Angolasaurus bocagei ) , 它有着板果龙属(Platecarpus), 倾齿龙属(Prognathodon), 扁掌龙属(Plioplatecarpus)及大洋龙属(Halisaurus)的特征 , 博卡基板果龙(Platecarpus bocagei )存有不少原始特征。
          博卡基安哥拉龙(Angolasaurus bocagei)

          塞尔马龙属(Selmasaurus)一共有两种包括早坎帕阶至晚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亚拉巴马州的罗氏塞尔马龙 (Selmasaurus russelli)及堪萨斯州西部发现的新种姜氏塞尔马龙(Selmasaurus johnsoni) 。塞尔马龙属(Selmasaurus) 颅内的机动性完全丧失 ,嘴巴没法张得更宽 ,它们是高度特化的扁掌龙亚科属种。塞尔马龙属(Selmasaurus)和其它亚科的明显不相同 , 但是塞尔马龙属(Selmasaurus)展现了有着北美的长鼻蜥龙属(Ectenosaurus)及非洲的哥隆约龙属(Goronyosaurus)的特征。

          另一种古老的沧龙科成员是南美哥伦比亚发现的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 , 它的头骨长54.5厘米 , 全长约4.7至5米。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有原始的颅骨形态 , 它的颅骨和其它沧龙类完全大不相同 , 头骨和岸蜥属及陆上的巨蜥科都很相似。根据DeBraga 及 Carroll的观点 , 他们认为斯氏大洋龙(Halisaurus sternbergii)是最原始的沧龙类 , 不过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还要更原始 , 相对斯氏大洋龙(Halisaurus sternbergii)及硬椎龙属 , 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形态上和岸蜥属更接近。Russell于1967年提出沧龙科有两个演化世系 , 第一支是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及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 已知最原始的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成员是波卡基安哥拉龙(Angolasaurus bocagei ) , 另一支世系是沧龙亚科 , 最原始的是硬椎龙属(Clidastes ) , 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和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及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这世系有关。波卡基安哥拉龙 (Angolasaurus bocagei )的颅骨和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有许多相似特征。由于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的肢体是没被发现 , 因此对早期沧龙类如何适应海洋生活是一无所知的。




          IP属地:浙江5楼2014-09-30 20:22
          回复
            桑托阶(Santonian)至坎帕阶(Campanian)北美的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是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最基层的成员 , 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 全长约6米 ,头骨长约65厘米 , 它和板果龙属(Platecarpus)有密切的关系 , 不过似硬椎长鼻蜥龙(Ectenosaurus clidastoides)有较多的牙齿数目及拉长的颌骨。

            大概于9200万年前北美最古老的沧龙类终于出现了 ,科赫尼罗赛尔龙(Russellosauruscoheni)全长约5米 , 它属于一个全新的沧龙科进化支---罗赛尔龙副科(Rullessosaurina),和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及扁掌龙亚科 (Plioplatecarpinae), 北非的诺普乔氏特提斯龙(Tethysaurus nopcsai)及南美的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关系非常密切。科赫尼罗赛尔龙(Russellosaurus coheni)的头骨也展现了不少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的特征 , 但也保留了许多原始祖征。进化支上的分析显示科赫尼罗赛尔龙(Russellosauruscoheni)和哥伦比亚亚瓜拉龙(Yaguarasaurus columbianus)关系最密切 , 二者连同诺普乔氏特提斯龙(Tethysaurus nopcsai)位置相当于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及扁掌龙亚科(Plioplatecarpinae)分化阶段的基层沧龙类





            IP属地:浙江6楼2014-09-30 20:26
            回复
              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
              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可算是首批称雄的沧龙类 , 上下颌最前端突出的吻尖部分是没有牙齿的 , 它们有较短小的躯体及长长的尾部 , 它们骨骼上是没有椎弧凹(zygantra)与椎弧凸(zygosphenes)(蛇的脊椎骨有特化的椎弧凹(zygantra)与椎弧凸(zygosphenes),这二个结构互相镶嵌着形成球状窝,使得蛇的每一节脊椎骨都能牢牢的相扣,并且又能转动灵活)。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有较长的肱骨 , 径骨及尺骨 , 这些都是一些原始特征 , 但是腕骨却缩小且趾骨数目大幅增加 , Lingham-Soliar (1992)指出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并不是高速的泳手及具强壮体格的沧龙类 , 事实上海王龙亚科属种只是体重较轻的沧龙类 , 有相对细小的肢带及鳍浆 , 骨骼存有许多细孔并可能注满脂肪以控制浮力 , 此外有专家认为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类似鲨类般以偷袭的方式攻击猎物 , 以迅速的爆发时速捕捉猎物。
              海王龙亚科是一个分化较少的沧龙科进化支 , 仅只包括土仑阶(Turo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北美, 欧洲, 非洲及亚洲的海王龙属(Tylosaurus ), 坎帕阶(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欧洲的海诺龙属(Hainosaurus ), 坎帕阶(Campanian)新西兰的海怪龙属(Taniwhasaurus) , 坎帕阶(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南极及日本的Lakumasaurus被视作是海怪龙属 (Taniwhasaurus)的同物异名。
              海王龙属(Tylosaurus)有完整的骨骼及头骨被发现 , 它们的骨骼密度较低 , 在它们的骨骼上也发现了无血管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的病症。于海王龙属的胃部也发现了鲨类 , 硬骨鱼类 , 黄昏鸟及硬椎龙属(Clidastes)等残骸 , 甚至连当时的托斯特巨鱿(Tusoteuthis longa)这种能长达6-11米的巨大头足类也是海王龙属袭击的对象。曾经于一头长9米及重1100公斤的普氏海王龙(Tylosaurus proriger )体内发现一头长2.5米及重60至70公斤的长喙龙遗骸 ,显示普氏海王龙(Tylosaurus proriger )生前是一口吞下长喙龙。海王龙属(Tylosaurus)会用吻部击打鲨类及其它掠食者 , 于一些海王龙属的吻尖化石也因此有变形的情况可见。
              普氏海王龙(Tylosaurus proriger)

              所罗门海王龙(Tylosaurusnepaeolicus)


              堪萨斯海王龙( Tylosaurus kansasensis)


              南非海王龙(Tylosaurus capensis)的额骨与颅顶骨之间有很直的缝合,前额骨与前额骨交汇等特征均显示具有海王龙属(Tylosaurus)的特征,不过南非海王龙(Tylosaurus capensis)没有更多颅骨及颅后骨骼化石被发现。

              佩姆比海王龙(Tylosaurus pembinensis)化石被发现于加拿大,化石属早坎帕阶(Campanian),颅长1.21米,佩姆比海王龙(Tylosauruspembinensis)最初被划归海诺龙属(Hainosaurus),不过方骨的上镫骨突大小符合海王龙属(Tylosaurus),人字形的尾部前只有少量的骨骼,根据这两个特征判断是归属海王龙属(Tylosaurus )。


              以前于瑞典南部克里斯恬斯塔盆地早坎帕阶发现的科氏沧龙(Mosasaurus ivoensis)仅只有牙齿,颌骨节片及脊椎化石发现 , 现被划作海王龙属。于美国堪萨斯州西部尼欧伯若拉组(Niobrara Formation)发现的部分脊椎化石之前也被认为是属于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 , 化石样本编号是(KUVP 1024) , 时期是科尼亚克阶(Coniacian)至早坎帕阶(Campanian),不过(KUVP 1024)的边缘齿的大小及形态和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的完全不相同。佩姆比海王龙(Tylosaurus pembinensis)的牙齿及椎骨和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的非常相似 , 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可能是佩姆比海王龙(Tylosaurus pembinensis)的同物异名罢了。
              此外于法国西北部发现的晚桑托阶(Santonian)或早坎帕阶(Campanian)的葛氏海诺龙(Hainosaurus gaudryi), 比利时发现的科尼亚克阶(Coniacian)或桑托阶(Santonian)的罗氏海诺龙(Hainosauruslonzeensis)也要划作海王龙属。葛氏海王龙 (Tylosaurus gaudryi)头骨据说长约5呎 , 据说全长约40呎至50呎内 , 葛氏海王龙 (Tylosaurus gaudryi)最初还被划作沧龙属。
              葛氏海王龙 (Tylosaurus gaudryi)


              IP属地:浙江7楼2014-09-30 20:35
              回复


                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仅仅只有牙齿,颌骨及脊椎残骸被发现,有专家认为科氏海王龙(Tylosaurus ivoensis)其实只是佩姆比海王龙(Tylosaurus pembinensis)的同物异名。


                欧氏海怪龙(Taniwhasaurus oweni)被发现于新西兰,根据其后眶额骨悬垂于前额骨的特征判断是属于海王龙亚科,欧氏海怪龙(Taniwhasaurus oweni)前颌骨也没有牙齿,它曾被认为是海王龙属( Tylosaurus),不过欧氏海怪龙(Taniwhasaurus oweni)的前颌骨向鼻骨边缘渗入,牙齿有明显的条纹,显示它并不是属于海王龙属(Tylosaurus)。

                南极海怪龙(Taniwhasaurus antarcticus)颅长72厘米,它的颅骨背面扁平并呈三角形,保留了异常长的前颌骨,南极海怪龙(Taniwhasaurus antarcticus)有趾状的额顶缝及多边形的额骨,南极海怪龙(Taniwhasaurus antarcticus)有狭长的颌骨显示只能捕食小型猎物。



                海怪龙属(Taniwhasaurus)的上颌骨有扩大的上突,前额骨较短,该属一共有三种,三笠海怪龙(Taniwhasaurus mikasaensis)是已知最古老的种类,前颌骨缝的后中突在鼻孔边的后方,在海王龙属(Tylosaurus)也同样具有同样的特征,可是在其余两种海怪龙属(Taniwhasaurus)种类却不见。

                海诺龙属(Hainosaurus)与海王龙属(Tylosaurus)最大的差异是,海诺龙属(Hainosaurus)的人字形尾部前有较多的骨骼,主模式种是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比利时的贝尔纳迪海诺龙 (Hainosaurus bernardi),贝尔纳迪海诺龙 (Hainosaurus bernardi)方骨的上镫骨突变得更细小,下镫骨突几乎消失。


                IP属地:浙江8楼2014-09-30 20:41
                回复
                  2025-07-15 02:34:34
                  广告
                  浮龙属(Plotosaurus)是一类极优越的沧龙类 , 有许多特征和鱼龙类相似 , 比如浮龙属(Plotosaurus)有修长的头骨 , 有异常大的眶部及鼻孔 , 狭长的鳍桨类似鱼龙类 , 人字骨及关节突极端退化变小 , 尾部变得修长。浮龙属(Plotosaurus)可能是游速极高的沧龙类 , 有敏锐的视力以捕捉水表层的鱼类 , 在浮龙属(Plotosaurus)的胃部发现了鱼类残骸显示浮龙属是以鱼类为食的。于沧龙亚科中浮龙属(Plotosaurus)和哥隆约龙(Goronyosaurus)是姐妹群。浮龙属(Plotosaurus)主模式种是加利褔亚中部晚白垩纪莫伦诺组(Moreno Formation)发现的本尼森浮龙(Plotosaurus bennisoni) , 头骨长约39 厘米 , 全长约8.7米 , 本尼森浮龙(Plotosaurus bennisoni)还保留了鳞片化石。本尼森浮龙(Plotosaurus bennisoni)的鳞片非常细小(尺寸为2 mm x 2 mm) , 鳞片呈长菱形的并以互相重叠来排列 , 于大洋性鲨类的盾鳞是起了抵销水阻力的作用 , 而本尼森浮龙(Plotosaurus bennisoni)的鳞片可能是类似大洋性鲨类的 , 起了满足流体动力学的作用。此外这些细小的鳞片也同时能起了对抗捕食者 , 竞争者及皮外寄生物的作用。



                  邦特兰库里龙(Kourisodon puntledgensis)是于2002年被发现于加拿大温哥华岛的小型沧龙类 , 全长约4米 , 化石属晚桑托阶(Santonian)时期。除牙齿以外 , 邦特兰库里龙(Kourisodon puntledgensis)其它骨骼都和硬椎龙属的很相似。根据Nicholls &Meckert’s (2002)的观点邦特兰库里龙(Kourisodon puntledgensis)前上颌骨形态和平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较相似 , 此外邦特兰库里龙(Kourisodon puntledgensis)和平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是同时代的。于日本香川県晚坎帕阶(Campanian)引田组也发现了库里龙属未定种(Kourisodon sp)的化石 , 该库里龙属未定种(Kourisodon sp)有细小而扁长的牙齿。


                  两缘平齿龙 (Prognathodon anceps)(我改错了,前面那个是倾齿龙的意思)


                  坎帕阶(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荷兰及新泽西州的切齿平齿龙(Liodon sectorius)属较细小的属种 , 全长25至30呎 , 也同样有着异型齿 , 不过切齿平齿龙(Liodon sectorius)的牙齿较修长苗条。
                  切齿平齿龙(Liodon sectorius)


                  法国的似沧龙平齿龙(Liodon mosasauroides)全长能达12米以上 , 它的体型甚至可能可以和霍夫曼大沧龙平分秋色。似沧龙平齿龙(Liodon mosasauroides)是一种优越的沧龙亚科成员 , 它有着异型齿 , 有锋利的犬齿状牙齿。
                  似沧龙平齿龙(Liodon mosasauroides)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9-30 20:57
                  收起回复
                    卡安达倾齿龙(Prognathodon kianda)属中型倾齿龙属种 , 由于它有的牙齿较细长 , 牙齿数目比其它倾齿龙属种的要多 , 颌前的牙齿相对其它倾齿龙属种的也较修长苗条 , 颌骨形态和两缘平齿龙相似种(cf Liodon anceps)的化石节片相似 , 这些特征显示卡安达倾齿龙(Prognathodon kianda)形态有别其它倾齿龙属种。不过卡安达倾齿龙(Prognathodon kianda)的骨骼特征和牙齿基部和平齿龙属(Liodon)的有明显区别。



                    倾齿龙属(Prognathodon)是生活于晚白垩纪的沧龙亚科成员 , 分布于北美 , 西欧及新西兰 , 它们有结实粗状的吻部 , 倾齿龙属(Prognathodon)属种间体型差距极大 , 主模式种索尔韦倾齿龙(Prognathodon solvayi)头骨长约60 cm , 全长约5至6 m , 牙齿珐琅冠有沟槽。
                    倾齿龙属(Prognathodon)

                    索尔韦倾齿龙(Prognathodonsolvayi)

                    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荷兰的饱和倾齿龙(Prognathodon saturator)下颌骨长达140 cm , 以下颌长度为全长的10-14%估算 , 饱和倾齿龙(Prognathodon saturator)全长估算超过10米 , 甚至可达14米或以上 , 不过全长并不会比霍夫曼沧龙来得大。饱和倾齿龙(Prognathodon saturator)有较大的颞弓及结实的吻部显示它的咬力比其它沧龙类要大多了。于相同地区也发现了长达2.9米的大型海龟存有咬痕 , 这显示大型海龟也同时是饱和倾齿龙(Prognathodon saturator)的食物之一。


                    南达克州的欧弗顿倾齿龙(Prognathodonovertone)头骨长约70 cm , 属中型的倾齿龙属种。

                    至于北美的残暴倾齿龙(Prognathodon rapax)化石不完整 , 只有头骨碎片化石发现 , Ancylocentrumhungerfordi是残暴倾齿龙(Prognathodon rapax)的同物异名 , 残暴倾齿龙(Prognathodon rapax)的全长是索尔韦倾齿龙(Prognathodon solvayi)的两倍.

                    过去划作倾齿龙属种的是坎帕阶以色列的楚里倾齿龙(Prognathodon currii), 现划作欧朗龙属(Oronosaurus) , 楚里欧朗龙(Oronosaurus currii)头骨长约1422mm , 全长可达15米及重量超过5吨(一说是11米, 以全长是头骨的八倍计算) , 楚里欧朗龙(Oronosaurus currii)头骨类似索尔韦倾齿龙(Prognathodonsolvayi)。


                    IP属地:浙江11楼2014-09-30 21:04
                    收起回复
                      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北美的杀手近瘤龙(Plesiotylosaurus crassidens)被发现于加利褔亚 , 主要是头骨及下颌化石发现 , 从杀手近瘤龙(Plesiotylosaurus crassidens) 复杂的颅骨特征显示它和海王龙亚科趋同演化 , 近瘤龙属(Plesiotylosaurus)被认为是和倾齿龙属(Prognathodon)有密切关系。杀手近瘤龙 (Plesiotylosaurus crassidens)有拉长的头骨 , 口鼻部有突出的吻突及下颌 , 有较大及粗大的外牙 , 牙齿后弯且具有隆突朝向齿尖 , 牙齿底部膨胀及近乎圆形的 , 从杀手近瘤龙(Plesiotylosaurus crassidens)的牙齿来看它可能是以具硬壳的软体动物比如菊石为食。杀手近瘤龙(Plesiotylosaurus crassidens)头骨长约88厘米 , 下颌长约98厘米 , 全长约10米。



                      硬椎龙属(Clidastes)最初被发现于新泽西州的麻省组(Marshalltown Formation) ,最初被定作主模式种的是鬣硬椎龙(Clidastes iguanavus) , 从鬣硬椎龙(Clidastes iguanavus)骨骼上来看它的骨骼和现存的鬣蜥蜴很相似 , 椎弓突(zygosphene)及椎弓凹(zygantrum)这些额外骨骼关节能有助把脊椎彼此相连 , 使硬椎龙属(Clidastes)骨骼能有如蛇类及蜥类般具弹性 , 硬椎龙属(Clidastes)身体结构本身有如海蛇。鬣硬椎龙(Clidastes iguanavus)只有脊椎化石 , 后来被认为可能是归属沧龙属。
                      硬椎龙属主模式种是亚拉巴马州Selma组发现的原蠎硬椎龙(Clidastes propython), 硬椎龙属还有北美的滑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 它的上颌骨 , 前上颌骨及齿骨上的牙齿都是完全平滑并能和平齿龙属(Liodon)的相比 , 滑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头骨能长达2呎。根据Bell’s (1997) 的观点滑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是基层沧龙亚科成员 , 和原蠎硬椎龙(Clidastes propython) 同样是球齿龙族(Globidensini)及浮龙族(Plotosaurini)的姐妹群。
                      滑齿硬椎龙(Clidastes liodontus)

                      原蠎硬椎龙(Clidastes propython)



                      最后一种是于亚拉巴马州发现的穆尔维尔硬椎龙(Clidastes moorevillensis), 穆尔维尔硬椎龙(Clidastes moorevillensis)的归属存有疑问。于北美西部内陆海盆上白垩统Niobrara组也发现了穆尔维尔硬椎龙相似种(Clidastes c.f. moorevillensis)的化石 , 化石个体全长约4.8米。
                      穆尔维尔硬椎龙(Clidastes moorevillensis)


                      硬椎龙属未定种(Clidastes sp)化石


                      IP属地:浙江13楼2014-09-30 21:31
                      回复




                        球齿龙属(Globidens)看似是沧龙亚科中极原始的成员 , 最大能达5.5米至6米。它们和倾齿龙属(Prognathodon)有着密切的关系 , 球齿龙属(Globidens)化石被发现于中东 , 非洲 , 欧洲 , 南北美州 , 甚至可能连亚洲都有球齿龙属的化石记录。球齿龙属(Globidens)牙齿呈球状以达到咬碎甲壳类的硬壳 , 甚至可能连海龟的龟壳也能咬碎。球齿龙属(Globidens)是细小的特化沧龙亚科成员 , 有较短而笨重的头骨 , 从头骨来看球齿龙属(Globidens)和硬椎龙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美的球齿龙属(Globidens)首个化石记录是来自巴西 , 仅只有牙齿化石发现 , 古生物学家把这些牙齿样本和非洲及中东的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视作同一物种 , 在巴西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地层发现了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化石证明它们于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曾横越深海盆地。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有着明显异形齿结构。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上颌及下颌骨形态于沧龙科中最独特的 , 于摩洛哥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地层也有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的化石记录
                        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

                        球齿龙属(Globidens)主模式种是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于坎帕阶(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的大西洋取得分布 , 它们只有部分颌骨化石发现 , 它的牙齿细小呈圆状 ,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化石于亚拉巴马州 , 密西西比州 , 得克萨斯州及田纳西州的坎帕阶(Campanian)早期至中期地层都有化石记录 ,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全长约4米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alabamaensis)

                        另一个于南达克州晚坎帕阶(Campanian)地层发现的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 )和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关系最密切。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 )胃部发现了许多甲壳类残骸 , 它的前列牙齿呈圆锥状能刺穿甲壳类 , 后列牙齿接近球形能压碎硬壳。球齿龙属演化史过程中 , 早坎帕阶的种类后列牙齿呈球根状 , 直至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 )有较对称的后列牙齿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alabamaensis)的齿式根据个体变异而有所不同 , 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于早期的发育阶段会进食摄取多样性不同的食物来源 , 幼体有呈扇形的齿式 , 成体则有低冠呈球根状的牙齿。不过对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及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的齿式随个体变异的改变 , 我们目前一无所知 , 目前已知的磷矿球齿龙(Globidens phosphaticus)及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齿式都属于成体的
                        舒氏球齿龙(Globidens schurmanni )




                        IP属地:浙江14楼2014-09-30 21:37
                        回复
                          第二种是南达克州西部发现的达克球齿龙(Globidens dakotensis) , 它有相对较完整的颅骨 , 达克球齿龙(Globidens dakotensis)化石属坎帕阶(Campanian)中期 , 它的头骨长约65.7厘米 , 较阿拉巴马球齿龙(Globidens alabamaensis)的化石样本略大 , 而且球状牙齿尺寸也较大.
                          达克球齿龙(Globidens dakotensis)

                          坎帕阶(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西欧的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是沧龙科中最细小的成员 , 主模式种是比利时龙骨齿龙(Carinodens belgicus) , 全长约3至3.5米。于西欧其它地区发现的Carinodens fraasi只有牙齿化石 , Peeters 及 De Graaf (1998)认为Carinodens fraasi是比利时龙骨齿龙(Carinodens belgicus)的初级同物异名。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的高度特化牙齿形态显示习性和其它沧龙类的大不相同 , 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牙齿非常细小 , 它们有宽而尖锐的牙齿 , 牙齿有锯边 , 颌骨前端的牙齿较狭窄及横载面接近圆形的。相比球齿龙属(Globidens) , 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的牙齿就显得纤弱了。根据咬力估算 , 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仅只适合以海胆 , 细小的双壳类及腹足类为食 , 而且从龙骨齿龙属(Carinodens)咬力来看 , 它们牙齿并不适合压碎长度超过100 mm的大型双壳类 , 甚至连捕食较大的鱿类也存有困难。




                          IP属地:浙江15楼2014-09-30 21:40
                          回复
                            坎帕阶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新西兰的弗氏沧龙(Mosasaurus flemingi)则被认为是莫那龙(Moanasaurus mangahouangae)的同物异名 , 莫那龙(Moanasaurus mangahouangae)头骨长达78厘米 , 全长约12米。弗氏沧龙(Mosasaurus flemingi)的化石样本还曾一度被认为是属于欧弗顿倾齿龙(Prognathodon overtone) , 从莫那龙(Moanasaurus mangahouangae)的头骨来看形态是介乎于硬椎龙属及沧龙属之间。此外瑞奇龙(Rikkisaurus)也是莫那龙(Moanasaurus mangahouangae)的同物异名.
                            莫那龙(Moanasaurus mangahouangae)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沧龙亚科(Mosasaurinae)是生活在9200万年前土伦阶北美的特纳利达拉斯龙(Dallasaurus turneri) , 它全长约3呎及重达25磅。特纳利达拉斯龙(Dallasaurus turneri)保留了类似岸蜥科的肢体 , 但是进化支上的分析显示它们是沧龙亚科(Mosasaurinae)的基层属种 , 因为特纳利达拉斯龙(Dallasaurus turneri)有着沧龙亚科(Mosasaurinae)的近裔共征。过去分析显示岸蜥类和沧龙类并不是姐妹群但却有复杂的关连 , 它们的肢体已具备改良发展至鳍状肢的条件。分析显示岸蜥科(Aigialosauridae)是一个并系群 , 达尔马特岸蜥(Aigialosaurus dalmaticus)和沧龙科有较密切的关系 , Caldwell et al于1995年指出Opetiosaurus bucchichi是达尔马特岸蜥(Aigialosaurus dalmaticus)的初级同物异名 , 但是这方面的证据不足。从沧龙亚科的特纳利达拉斯龙(Dallasaurus turneri)肢体上发现 , 于科尼亚克阶(Coniacian)沧龙亚科及大洋龙亚科的原始属种都各有着原始的鳍状肢形态 , 沧龙科不同进化支上的肢体演化是独立进行的。另一种同样长有四肢的沧龙科属种吉特曼哈斯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属另一世系 , 吉特曼哈斯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被发现于以色列森诺曼阶(Cenomanian)地层 , 从吉特曼哈斯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的化石来看 , 它和大洋龙属关系较密切 ,吉特曼哈斯龙(Haasiasaurus gittelmani)和大洋龙属代表沧龙科的另一个世系。




                            (累死了,都快发两小时了,现在把我的论文库存给拿上来)


                            IP属地:浙江16楼2014-09-30 21:46
                            回复
                              2025-07-15 02:28:34
                              广告










                              IP属地:浙江17楼2014-09-30 2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