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嘢按:初稿昨日发过,昨晚焕平宗贤再发来“修订稿,遵其要求重发于后。焕平宗贤为研究梁氏文化,费力费财,文章迭出,也许其观点和史料或有争论,但能公开征求意见,应是值得钦佩的。
安定梁氏的来源、崛起、衰落和后裔考
(文/ 梁焕平)
《开卷诗》曰:
忠孝永敬夏阳梁,阀阅久传安定堂。
峯岭云露留丹心,千载武功日霞光。
绵绵世泽留子孙,赫赫家声自汉唐。
一见谱图应起敬,今人远仰祖梁商。
一、安定梁氏的来源
根据史料,安定梁氏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来源于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伯,二是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唐,三是来源于魏王毕公之后。本人倾向于第一种。
安定梁氏在崛起前,一般认为来自康伯九世孙、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梁鳣。由于梁鳣受封千乘,又在曲阜受教孔门,后来牵强附会为东原梁氏开基始祖。暂且不论东原即今东平,和千乘和曲阜不是一个地方,梁鳣及其后代绝无可能在东原形成郡望的可能。“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是梁氏的一付通用对联。据北京梁祥济教授说,他年轻时在山东做地质调查期间,曾经考证过“沂渭流源”。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原来是郓,在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沂水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范围内。山东郓城,过去叫郓邑,属于鲁国范围。史载,梁鳣,字叔鱼,孔子弟子,千乘侯,齐人。据此,梁鳣应为山东沂水人。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水县。渭水发源于甘肃,安定梁氏出籍于甘肃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梁教授的解说,我才彻底搞懂“沂渭流源”的含义。“夏阳缵绪”是指安定梁氏来源于夏阳(今韩城)康伯。孔子被推崇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情,之前连孔家都不是望族,何况梁鳣家族。之所以后来大家认可梁鳣是东原的始祖,可能是宋代梁颢和梁焘家族在东平崛起后,为了修谱的需要,强拉名人之故,这本是中国谱家之通病,不足为奇。这就是所谓的“沂渭流源”之“沂”字的出典。
事实是这样的,在晋为官的梁益耳被杀事件后,梁氏有一部分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但没有重创整个家族,梁氏仍在晋国低调生活。之所以短暂避难齐国,是因为齐国梁丘据家族是本家,其家族多有齐重臣。因为这次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梁鳣父子才有到鲁国受教孔门的机会。梁鳣在孔门学成后,回归晋国老家安邑。山西安邑实为中国梁氏的摇篮,即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河东梁氏所在地,安定梁氏即是出于此家族。安定梁氏绝不可能从遥远的千里之外的东方——山东东平迁徙安定开基立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梁氏在河东和河西活动、生息。如果把“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改为“夏阳缵绪,汾渭流源”可能最为贴切!这个区域是祖宗的发祥之地,生态环境极其美好,一年四季风调雨顺,衣食无忧,没有外迁的必要;同时该区域也是中华文明核心区域,长达千年的秦汉、隋唐帝国就在此发祥奠基。在这个无限美好的区域里诞生辉煌千年之久的安定梁氏毫不为怪。可以这样讲,梁氏的发展辉煌史和中华文明史是同步的,梁氏的辉煌史堪称一部小国史。山西的安邑,平遥,忻州,内蒙的武川,这四个地方是古代北方梁氏活动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引起宗亲的高度重视,加强学术研究的力度!
根据《武进魁士堂梁氏宗谱》记载,周、秦、西汉时期梁氏名人有:梁鳣公字叔鱼,梁骢公字子襄、梁国公字季邦、梁秦公字少康、周司寇梁布公字周德、秦将军梁樛公字叔茂、秦内史梁胜公字志克、南阳郡守梁齮公字无考、汉郎中梁生公字之后、赐爵一级梁正公字克端、梁镇公字重威、汉廷尉梁相公字顾卿、汉景帝时太原太守梁林。梁林迁北地,拉开了安定梁氏崛起的序幕,之前梁氏一直在山西安邑生息繁衍。今年上半年在扬州发现一部民国残谱,堂号就是安邑堂,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1)
安定梁氏的来源、崛起、衰落和后裔考
(文/ 梁焕平)
《开卷诗》曰:
忠孝永敬夏阳梁,阀阅久传安定堂。
峯岭云露留丹心,千载武功日霞光。
绵绵世泽留子孙,赫赫家声自汉唐。
一见谱图应起敬,今人远仰祖梁商。
一、安定梁氏的来源
根据史料,安定梁氏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来源于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伯,二是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唐,三是来源于魏王毕公之后。本人倾向于第一种。
安定梁氏在崛起前,一般认为来自康伯九世孙、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梁鳣。由于梁鳣受封千乘,又在曲阜受教孔门,后来牵强附会为东原梁氏开基始祖。暂且不论东原即今东平,和千乘和曲阜不是一个地方,梁鳣及其后代绝无可能在东原形成郡望的可能。“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是梁氏的一付通用对联。据北京梁祥济教授说,他年轻时在山东做地质调查期间,曾经考证过“沂渭流源”。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原来是郓,在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沂水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范围内。山东郓城,过去叫郓邑,属于鲁国范围。史载,梁鳣,字叔鱼,孔子弟子,千乘侯,齐人。据此,梁鳣应为山东沂水人。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水县。渭水发源于甘肃,安定梁氏出籍于甘肃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梁教授的解说,我才彻底搞懂“沂渭流源”的含义。“夏阳缵绪”是指安定梁氏来源于夏阳(今韩城)康伯。孔子被推崇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情,之前连孔家都不是望族,何况梁鳣家族。之所以后来大家认可梁鳣是东原的始祖,可能是宋代梁颢和梁焘家族在东平崛起后,为了修谱的需要,强拉名人之故,这本是中国谱家之通病,不足为奇。这就是所谓的“沂渭流源”之“沂”字的出典。
事实是这样的,在晋为官的梁益耳被杀事件后,梁氏有一部分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但没有重创整个家族,梁氏仍在晋国低调生活。之所以短暂避难齐国,是因为齐国梁丘据家族是本家,其家族多有齐重臣。因为这次短暂避难齐国的经历,梁鳣父子才有到鲁国受教孔门的机会。梁鳣在孔门学成后,回归晋国老家安邑。山西安邑实为中国梁氏的摇篮,即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河东梁氏所在地,安定梁氏即是出于此家族。安定梁氏绝不可能从遥远的千里之外的东方——山东东平迁徙安定开基立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梁氏在河东和河西活动、生息。如果把“夏阳缵绪,沂渭流源”改为“夏阳缵绪,汾渭流源”可能最为贴切!这个区域是祖宗的发祥之地,生态环境极其美好,一年四季风调雨顺,衣食无忧,没有外迁的必要;同时该区域也是中华文明核心区域,长达千年的秦汉、隋唐帝国就在此发祥奠基。在这个无限美好的区域里诞生辉煌千年之久的安定梁氏毫不为怪。可以这样讲,梁氏的发展辉煌史和中华文明史是同步的,梁氏的辉煌史堪称一部小国史。山西的安邑,平遥,忻州,内蒙的武川,这四个地方是古代北方梁氏活动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引起宗亲的高度重视,加强学术研究的力度!
根据《武进魁士堂梁氏宗谱》记载,周、秦、西汉时期梁氏名人有:梁鳣公字叔鱼,梁骢公字子襄、梁国公字季邦、梁秦公字少康、周司寇梁布公字周德、秦将军梁樛公字叔茂、秦内史梁胜公字志克、南阳郡守梁齮公字无考、汉郎中梁生公字之后、赐爵一级梁正公字克端、梁镇公字重威、汉廷尉梁相公字顾卿、汉景帝时太原太守梁林。梁林迁北地,拉开了安定梁氏崛起的序幕,之前梁氏一直在山西安邑生息繁衍。今年上半年在扬州发现一部民国残谱,堂号就是安邑堂,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