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搏击吧 关注:33贴子:323
  • 1回复贴,共1

散打掰纵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散打纵横谈
散打是民国时期的武术先辈,面对国门大开,外国拳师纷涌进来,而提炼出的一门实战功夫。要说以前的各门派的散手,皆是用各门派的招式进行实战。但打得好不好看,这点你看央视的武林大会,你就知道了,也许还不如武林大会——因为武林大会的选手多少练习过现代搏击或见过现代搏击。但是古代劳动没机械,做事全用体力,所以古人的体力、速度、硬度绝对比现代人要强。
七十年代,散打开始在武汉体院进行研习。当时推创散打的著名人物张文广、温敬铭、蒋浩泉都是传统武学高手,如果说散打是拳击加腿加摔跤不如传统武术,那等于是说上面的几位武林前辈是退步了。如果不是看了外国的搏击术长处,认为中国格斗术要改良,哪创立散作什么用呢?刚推行的散打技法,不光是踢打摔拿,还有肘顶膝撞,头磕肩碰。在那个不崇尚格斗论的时代,后来很多技法都被限制舍弃了,以至要求散打规则以得点制,一个体制也就造就今天散打软绵绵的风格。其实当时的泰拳在国际上推广时也因认为过肘膝攻击太暴力而多次搁浅,泰拳组织者也想舍弃这些技法。其实真要舍弃了肘膝,泰拳在世界格斗术中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只不过泰国是一个盛行拳赛的国家,在泰国国内八臂攻击的泰拳术一直传承流行,反观中国虽然武馆众多,却只多爱近于舞术的套路赛,最具实战的技击术——散打一直被限制,得不到发展。
翻开中华武林史,打西洋拳师的不乏其人,以至于后来一些想出名的武者吹嘘其经历时,往往会著上一笔,“曾于某年某月大败洋拳师”。一个康泰尔,你也打过,他也打过。我们猜想那个康泰尔想肯定是没有接触过现代搏击,至少不会像现在的洋人拳师多接触过泰拳,用膝肘很老到,决不会像他们的先祖初到中国来时,动不动就只会摆出一副拳击的格斗势了。说句题外话,雷锋精神之所以要提倡,就是时风日下这种好人好事太凤毛麟角了。一个霍元甲之所以老被翻拍,就是当时打败洋拳师的武师凤毛麟角了。其实当时的洋拳师就是那几个直勾摆的动作,不知秒杀过多少中国武师。霍元甲之所以成,至少他没有盲目自大,至少他暗中观看洋人的动作的,也进行过针对性的训练的。
中华武术的确博大精深,但也不是永远天下第一。一个黄飞鸿,功绩比不过霍元甲,威望大不过孙禄堂,一些虚拟的事迹却被意淫出多威水史。还有哪个叶问,不就因为带了个好徒弟李小龙吗,最好居然演绎成大败日本高手,意淫的人越多,这档子事就成真的了。黄飞鸿、叶问香港人好夸大其词拍成电影,无非是港粤地域文化相联罢了。内地武林高人除了霍元甲因李小龙的精武门被港人提及外,其余比黄飞鸿、叶问不名气不知要大得多的如孙禄堂、杜心武等内地武林巨擘反无人知晓。
说来说去,历史上中国武术对付西洋、东洋武术的事迹总算还是没输掉人气。但是对泰拳呢?却叫人失落呀……
附: 1958年,香港两名太极拳师胡胜、张耀强,受泰国侨团邀请,征泰。二人为当时香港一流高手。其中胡胜曾参加港、台、澳三角擂台大赛重量级,四战全胜,因手指受伤退出决赛获季军。10月17日曼谷叻喃隆拳场,观众达万人,华侨对太极拳师寄予厚望,翼勇挫泰拳,为中国武术界一逞雄风。首战张耀强一轮快攻,以太极手法扭倒泰将沙原塞,旋即被一肘击中胸部,倒地不起。继而练太极15年胡胜出场40秒,被泰将巴越一记右肘击中太阳,顿仆地昏倒。
1961年5月8日,香港体坛名流韦基舜发动组团南下柬埔寨金边,再战泰拳。柬方5胜1和。蔡李佛的杨康被苏沙利一脚踢昏,时仅45秒。港、台、澳三角擂台大赛丙组冠军北少林名将黎雄,被炳良打的血流披面,自动弃战。蔡李佛李洪与柬埔寨三界冠军森沙勒苦战三局,平手。
70年代,香港主办人卫全再度组队征泰。拳手有卫全及梁辉门人、香港中国国术总会会员李洪(1961苦战三局平手)三徒弟,但出发前遭国术总会压力,遂放弃(国术总会已知必败)。后另一国总会员,台湾介绍杯拳赛出色表现区辉,领徒加入。赛前泰国陆军署拳场展开盛大宣传,大赛命名“功夫拳复仇”,双方达成协议功夫拳手可赤手空拳打斗,自由发挥绝招(有的话)。出阵泰拳师虽为二流,但五场比赛,中国功夫全部击倒,一触即溃,最长2分20秒,最短20秒。一万五千观众大感失望,受到华侨痛斥,指为“豆腐拳师”。
  1985年4月港泰联队到上海访问,首场上海体育馆,港泰拳师自行对打表演。次晚香港陈志达与上海全国散打冠军陈明辉三回合友谊赛,以散打规则:禁高腿、肘膝,头部只可用拳轻击。(技术壁垒)结果**陈明辉避重就轻,以抱摔取得主动,获得胜利。(如果可用肘膝,弯腰抱摔将被膝击面门,肘击后脑)。第三晚,4月5日改闸北体育场举行,泰方“黑猿”盛叻对42岁上海武术高手徐小龙作交流赛,徐67kg,泰57kg,徐为著名气功大师,精通绵掌与铁掌,日前在会场常表演气功及徒手断石。(在一关于武当的一部电影中,演徒手断鹅卵石的日本武士,就是他),两局比武,徐屡进无功,频受泰将腿踢、膝撞,渐气力不支,二回合时,泰将以膝猛攻,徐胸部中膝跪倒,既闻钟响,比赛结束,赛会本着“友谊第一”宗旨,裁定平手,历史一战,遂告和气收场。
我搬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来,只想让大家有本账作下对比。泰拳还是当年那个凶狠的泰拳,但是今天中国散打面对泰拳时,虽不能说胜得淋漓尽致,蛤至少我们没有以前那种郁闷与失落了。
是的,中国散打发展史屈指算来也就是三四十年的历史,它还不是很完美,有很东西尚需要改正变法,但是它也积淀了中华武术千百年来的一些技法。如张开印转身后摆拳、白近斌转身后蹬腿KO泰拳,还有开合大于西洋拳击的左右摆拳,谁说不是汲取中国传统拳术的精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受影视的影响,意淫于中华武术的神话中——高手在民间、武功高强的白胡子老头隐深山等等,这种盲目自大、不切实际的想法最不可取。试想汉唐盛世,国力强大,也能兼容并蓄其他民族先进的东西呢,如二胡、佛教。天下至尊的少林武术不也是从达摩一苇江始的吗?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世界成了地球村,各种文化碰撞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要频繁,搏击领域如空手道、跆拳道、西洋搏击、泰拳纷纷找上我们门来踢馆时,如果没有散打,我们拿什么应战呢?指望武林大会上的那些选手?指望那些挺着大肚腩的练习的传统套路、自称高手的人???
观今日之散打好比是公公背儿媳妇——费力不讨好,打胜了就被有些人说是中国功夫,打输了就骂不能代表中国功夫。其实我认为散打在站立式格斗领地,除了泰拳是个强硬的对手外,较其它的技击术我们还是尚有信心的。当然,面对泰拳,我们也不是优势全无,毕竟我们只有几十年历史呀。
以我多年观察与总结,认为只要咱们的散打选手提高体力,搞高一拳一腿的杀伤力,搞高抗击打力,就现在的散打技法而言则足可无惧于泰拳。因为散打较泰拳灵活得多。
所以还请广大拳迷们看好、包容散打,因为看好、包容就是对中国散打最好的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27 20: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