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菁华吧 关注:32贴子:5,601

回复:【菁华-国学】国学常识200个,你能独立答多少?带答案带解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A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爱看古装剧的应该对这个姿势不陌生吧


17楼2014-09-30 17:18
回复
    5,A
    象征性格和命运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红忠紫孝,黑正粉老。
    水白奸邪,油白狂傲。
    黄狠灰贪,蓝勇绿暴。
    神佛精灵,金银普照。(这是老师给记的顺口溜)


    18楼2014-09-30 17:18
    回复
      6,B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第02计 围魏救赵
      第03计 借刀杀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第05计 趁火打劫
      第0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姑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 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19楼2014-09-30 17:18
      回复
        7,C
        《辞海》“床”一词的注释,其中,就有一项释义为“井上围栏”。
        “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一个人站在井台上,望着天上明月,看到围栏处洒落的月光,勾起思乡之情。显然,这样的解释更为妥当。”
        如果李白写这首诗时真的是从床上醒来,他不会将室内的月光疑为秋霜。因为月光即使能洒在床前,但霜是不能落到室内的,所以,不能写出“疑是地上霜”。这样比喻完全不恰当。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 程实 经查证确定“床”为“井床”)


        20楼2014-09-30 17:18
        回复
          8,C
          清华大学1931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对“胡适之”的作答者是后来成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的周祖谟先生。
          "孙"对"胡",姓对姓;
          “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所以“行”对“适”,动词对动词;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
          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21楼2014-09-30 17:19
          回复
            9,B
            生查子-元夕全文:
            作者: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佳节)
            在古代,适逢元宵佳节,各地都要举行大型的游艺观灯活动。灯节期间,白昼为市,即万盏彩灯高悬于市;入夜时分,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光焰烛天,亮如白昼。全城万人空巷,灯市人山人海。观灯赏景,通宵达旦。此日,人们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在大街上,田园边,尽情欢歌笑语。
            元宵节,是古代女子们的盛大节日。古谚云:“照井水,面皎美”。民间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女子会显得更加美丽。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成为花容月貌,俗称“元宵照井”。
            元宵夜的男儿们,可以一任不醉不归;女儿们可以抛头露面,无所顾忌。
            (可悲,平时不能出门。)


            22楼2014-09-30 17:19
            收起回复
              10,A
              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
              人体尺子有三处:拇指与食指最大距离,叫做一扎(音),两手臂伸到最长,叫做一讨(音),还可用最大步去测量,为一步。
              手臂长约一米,单位庹(tuo)。
              (我尽力了,就这些了)


              23楼2014-09-30 17:21
              回复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5楼2014-10-03 15:58
                回复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26楼2014-10-03 15:59
                  回复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27楼2014-10-03 15:59
                    回复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


                      28楼2014-10-03 15:59
                      回复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29楼2014-10-03 16:00
                        回复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C、200元


                          30楼2014-10-03 16:00
                          回复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戍 C、 戌


                            31楼2014-10-03 16:00
                            回复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32楼2014-10-03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