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巅峰妥妥的是卧龙
游戏系统上,卧龙特性的出现让三国智彻底脱胎换骨,不仅更具有历史带入感而且游戏系统感觉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类别检索的出现,让游戏不再是以前的一人找一人,一卡找一卡,让游戏更注重历史上的配合和整体打法的协调一致。后面的所有版本只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没有增加什么实质上的变化。反而后面的版本有种被限定在指定特性的前提下模式化的感觉。卧龙的特性才叫特性,曹仁也可以是虎豹骑,文人不一定非要纯谋,悍勇除了悍勇几乎没有共同特征。后来的新特性,不管是文人流,水军流,火攻流,西凉军等等,看起来更像是为了特性造技能,将领与将领之间除了名字几乎没有明显区别,强大简单粗暴却没有神韵。
然后是卧龙的历史代入感和武将知名度绝对是全三国智最高的一个版本。每个势力都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大将,而且强度大体符合人物,就算只是看着卧龙的牌表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畅快感。卧龙之后新出的版本认识的只有橙紫部分篮,绿卡以下的基本上不查资料根本不知道是谁。推广三国历史是好的,可是每个牌组里自己根本不知道是谁的人越来越多真的是好事吗?此外各个事件和人物让人一目了然【除了云虎】。卧龙和流火的事件才像事件的样,之前针对性太强,之后只有名字有识别度。落凤坡是正面事件?割须弃袍也是正面事件?空食盒还是正面事件?鸡肋都是正面事件???
然后是卧龙的插画。我相信卧龙和流火时期的插画是三国智的巅峰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别的不用说,把悍勇14张全摆出来,其他有多少武将摆在一起能有这种气势的?卧龙时期的流派没有一个画风一致的,但是几乎各个精彩。加上卧龙遍地是名将,关羽张飞太史慈的彪悍,诸葛亮鲁肃刘晔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流火时期不知名的武将太多给插画减分不少。那个时候,ruiray大神的脸还没有这么低的识别度,李欣的细节更出色。
强度上,的确,卧龙一点都不平衡。可是后面有哪个版本平衡性强的?在日益强调流派模式化的新思路下,模式内强卡越来越多,有多少卡能强得有个性或者强得有共性?在更厉害更简单的想法下渐行渐远的话这个游戏还能走多久?这是我入坑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卧龙确实没有办到,可是后面的版本没有哪个比卧龙好——要么强度大而且百搭,要么模式内完全逆天。
从流火到乘云到距天到争锋,惊喜越来越少。唯有卧龙,横空出世让游戏脱胎换骨。不管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不管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我还是会坚持我的这个答案,卧龙是三国智的巅峰,至少现在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