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吧 关注:2,329贴子:24,202

柴氏封国--柴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柴氏封国--柴国


1楼2008-03-01 07:19回复
    一,柴国概述,柴道琳教授 
     柴国,古代国名,周朝齐国的一个属国,古代称柴邑(现今的山东省新泰市古柴城),春秋末年,齐国丞相高张(字,昭子),封柴邑(封地,柴伯,伯爵).汉朝,称柴县,封柴侯.高张的长孙高柴,比较有名,为寿圣儒贤共城侯,为佛教中的仁爱佛. 

    前柴城村委位于楼德镇南侧,户数845户,南邻泗水,西接宁阳,属三县市交界处,柴城遗址就座落在此。蒙馆路、石莱铁路,09公路贯穿村中,交通发达。村现有党员63名,人口3152人,土地面积3439亩。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前柴城村各业快速发展,建材、花生米购销、石料、纺织、化工、农林、牧、付、渔、奶牛等各业已形成规模,呈现出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大踏步前进。


    2楼2008-03-01 07:20
    回复
      2025-05-29 02:41:29
      广告
      二,柴国为齐国的属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3楼2008-03-01 07:22
      回复
        三,西汉棘蒲国,柴武(?—前163)西汉初大将。秦末响应刘邦,屡立战功。参加了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决战,将项羽军击溃,时韩信为前将军,孔将军率左军、费将军统右军,绛侯柴武在皇帝后。高祖二年(前206),击齐历下(今山东济南南)军,以功封棘蒲侯。十一年(前196年),韩王信叛汉降匈奴,汉使柴武击败韩王信军,斩韩王信于参合(今山西阳高南)。文帝三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反,柴武为大将军,率军十万讨伐,击溃济北军,俘济北王。柴武死后葬于今河北省栾城县城东北1公里的寺下村村西,坟墓高大,叫柴武台。隋代在台上建善众寺,于民国初改为学校。柴武台至今仍存。


        4楼2008-03-01 07:25
        回复
          五,三国魏杨县伯,柴玉,字俊甫,三国魏时河南太康人,封杨县伯,.精通音律,教习讲肆,制作乐器.魏文帝时,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很受魏文帝曹丕的宠爱.制作许多精美乐器,是三国时期,很有作为的音乐人才.


          6楼2008-03-01 07:30
          回复
            六,西晋永嘉初年任城候,柴诞山西平阳人,其墓在今河北南和县城东25里的西任城村,晋永嘉初年任冀州刺史、任城候。柴诞家族后代,在晋朝居官者甚多,上至将军、下至县令,世人有“柴半朝”之称


            7楼2008-03-01 07:32
            回复
              柴诞,河北邢台平乡人。据《平乡县志》记载,柴村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冀州刺史柴诞的故里。柴诞曾封“开国任城侯,随官爵士国,封广平。”死后葬于他的封地(今南和县)西任城村西。现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8楼2008-03-01 07:33
              回复
                七,北魏户国公,柴盛,北魏骠骑大将军,其子柴烈,孙子柴慎。


                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冠军伯柴烈李夫人 

                柴千赣 柴立新 
                 
                  夫人讳某,陇西狄道人也。周有柱史,夫子以之犹龙;汉有将军,宛城以之输马。复有西入上书,仍为秦国之相;东向问计,即是韩王之师。父宜,使持节、大将军、南北二华州刺史、顺阳郡公,魏武皇帝之长舅也。穰侯魏冉,居咸阳之宫。曲阳王根,借明光之殿,语其贵戚,差足拟伦;论其退谦,彼多惭德。 
                  夫人幼而聪敏,早闻令淑,彤管有美,贤才见称。弄其纸笔,惧失诸兄之意;剪其龆龄,畏伤王母之心。年十有一,出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柴烈。烈以上将颁朔,中台受任,军国忠勤,规模繁总。夫人辅佐君子,言容匡赞,增曜三星,钦明四德。既以夫尊,又云子贵,乃迁顺阳,改郡君。夫人之邑,或用乡名;小君之号,多从夫秩。典册光临,足称荣宠。本有风气之疾,频年增动,略多枕卧。飞龟之散,遣疾无征;画龙之符,留年不验。以今建德四年三月日薨于馆舍,春秋四十九。即以其年八月日葬于长安之洪渎原。神光离合,尚在河湄;云气徘徊,犹归楼下,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上书秦相,立功汉将。陇水分流,秦川遥望。秋陆俗勇,金行地壮。广武军中,安平河上。妻者齐也,谓嫁曰归。三星夜照,百两朝飞。プ狄有典,容礼无违。台庭等秩,侯服同衣。子奉母仪,夫闻家政。七族承和,九闺连庆。纷恭肃,温冫青孝敬。杼秉秋成,蚕随春令。年华未落,电影先过。徒餐日气,空饮天河。星凋玉井,月扌金波。虞渊落日,薤露哀歌。寂寞虚奠,荒凉象设。幽陇龟封,重泉蚁结。秋色姜怆,松声断绝。百年何几,归于此别。(《文苑英华》九百六十三) 
                 
                 中国古籍全录 - 《全后周文》 
                注:咸阳市东北十八公里处的底张湾公社陈村之南,唐时称为洪渎原。 
                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关中。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德四年改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上开府仪同 

                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建德四年改为仪同大将军,仍增上仪同大将军;


                9楼2008-03-01 07:37
                回复
                  2025-05-29 02:35:29
                  广告
                  八,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


                  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


                  柴绍,字嗣,晋州临汾人,推测其先祖于西晋时由邢州南和徙此。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巨鹿郡(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公。绍自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与赵州(时昭庆县今隆尧东部)李氏大族是世交,关系甚密,娶荥阳太守李渊第三女为妻(后被封为太平公主)。唐高祖李渊即位,拜绍左翊卫大将军,累进征讨,屡建奇功,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华州刺史,镇军大将军,徙谯国(今安徽亳县)。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10楼2008-03-01 07:38
                  回复
                    九,隋朝钜鹿郡公,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
                    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


                    11楼2008-03-01 07:40
                    回复
                      十,唐朝霍国公,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


                      12楼2008-03-01 07:40
                      回复
                        十一,唐朝谯国公柴哲威
                        十二,唐朝襄阳郡公柴令威
                        十三,唐朝汝阳侯柴青
                        十四,唐朝岳阳伯柴


                        13楼2008-03-01 07:44
                        回复
                          十七,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四卷 
                          [14]后周世宗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兼领左卫上将军,柴宗让为燕公,兼领左骁卫上将军。 [15]上欲相枢密...[20]庚寅(十七日),后周恭帝立皇弟柴宗让为曹王,改名为熙让;封柴熙谨为纪王,柴熙诲为蕲王


                          15楼2008-03-01 07:47
                          回复
                            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太祖即位,诏赐皇孙名谊,赠左骁卫大将军;诚,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 显德三年,群臣请封宗室,世宗以谓为国日浅,恩信未及于人,而须功德大成,庆流于世,而后议之可也。明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诸子。又诏曰:"父子之道,圣贤不忘,再思天阏之端,愈动悲伤之抱。故皇子左骁卫大将军谊、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诚等,载惟往事,有足伤怀,宜增一字之封,仍赠三台之秩。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诚太傅,吴王;諴太保,韩王。"而皇子在者皆不封。 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蕲王。


                            17楼2008-03-01 07:49
                            回复
                              2025-05-29 02:29:29
                              广告
                              十九,元朝柴椿,封汝阳侯,据《元史·安南传》:至元十五年,元礼部尚书柴椿等出使安南,首次走从江陵经邕 州达安南的道路.柴椿一行至永平寨(在今越南谅山东南),安南国王遣使进书表示惊讶,希望 使臣返回改走云南旧道.柴椿回牒拒绝并径至大罗城.


                              19楼2008-03-01 07: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