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巢吧 关注:78贴子:1,630

【兔巢】【转】萌风史记: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三国这段历史,从小就一直听说过有那么几种论调,虽然结论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就是“XX死了,三国这段历史就没意思了,就无聊了,就没必要看了。”
  观点大概有三种,有的说关羽死了,三国就没什么可看的了。有的人说曹操挂了,三国就没啥可看的了。
  还有一种观点支持的人最多,就是说,诸葛亮死了,这三国就什么可看的了。
  直到前一阵的《新版三国》,高希希导演又抛出了“司马懿死了,三国就没什么可看的了。”的论调,于是《新版三国》里姜维成了酱油,邓艾脸都没露,至于毋丘俭,诸葛诞,文鸯,陈泰,陆抗,羊祜,杜预等人我就不用提了
  我还就不信这个邪啦!后三国怎么啦?后三国就不是三国了,后三国就没得可说了?
  如果说前三国是高帅富,后三国就是屌丝,现在让屌丝逆袭高帅富吧
  三国从220年开始,280年结束,234年诸葛亮爷爷就挂了,后边还有46年的悠久岁月,这些日子有很多可以说的事情,咱们就从诸葛亮爷爷挂的前6年,就是第一次北伐开始说吧
  诸葛亮和曹操作为本帖的两个灵魂人物,会不断被提到,不断出现,不管写到什么时代,不管那时候他们俩挂没挂,都会经常出现在文中
  当然啦,由于剧情需要,本帖采取了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各种倒叙,插叙,所以三国前期的很多事情也都会写的,比如定军山之战,曹操大战匈奴乌桓,演义里被黑成狗的前三国超级名将徐荣等等很多前三国的历史我也都会详细写的
  喜欢看前三国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哦
  研究历史不短了,所以我写的很多都是我个人的新观点,这些观点很可能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过,所以也就当作和大家分享讨论吧!
  好啦,不废话了,开说
作者:紫槿流苏


IP属地:天津1楼2014-09-25 10:09回复
    不只在中国,不只在古代,在近代,在外国,也是一样的。
      公元1588年,称雄于海上的霸王西班牙,是派出无敌舰队是去主动进攻英国的,结果全军覆没,西班牙自此衰落。
      公元1870年,狂妄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自率军攻入普鲁士境内,结果被普鲁士一路反推到巴黎近郊,他本人也被活捉了。
      此时的诸葛亮,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场防守反击战的机会。
      如果这场战役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之前诸葛亮几次作战,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并不擅长进攻,但非常擅长反杀,这在之后诸葛亮的作战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诸葛亮的反杀经历。
      第二次北伐,王双追击诸葛亮,被反杀了。
      曹真伐蜀,魏将费曜进攻失败,被诸葛亮反杀了。
      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派出军队挑衅诸葛亮,被反杀了。
      第四次北伐,张颌追击诸葛亮,被反杀了。
      诸葛亮,很擅长反杀,这也是一种本事,这代表诸葛亮颇有打防守反击战的经验。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擅长防御,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除了曹真,魏军再也没有来主动打过一次的原因。
      可以说,现在诸葛亮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盾牌,以及隐藏在盾牌下的匕首。诸葛亮的战术就是,先用盾牌挡住敌人最锋利的进攻,当敌人进攻失败,破绽尽出的时候,那隐藏在盾牌下的匕首,就可以——
      一击毙命!
      现在,再来说说曹真。曹真当然不是想来给诸葛亮送经验的,他是想来把诸葛亮送进地狱的。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怀揣着伟大的梦想。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刘备的嘱托,诸葛亮想要一统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
      曹真想为曹睿永远解决诸葛亮这个威胁。因为他爱这个侄子,这是一种长辈的爱,要在自己死前,为自己的后辈除掉最后的威胁,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这是最无私的亲情。
      这份亲情,不是用血缘换来的,而是用友情换来的。当秦邵毫不犹豫用自己的命去换曹操的命时,这份友情,就已经比血缘更深刻,比血缘更执著。秦邵曹真父子,这种人是最值得交朋友的,因为他们的生命即将达到终点前,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那个“别人”,是他的朋友,是他梦想的延续,因此在他们心中,胜过了自己。
      客观来说,以曹真的军事水平,诸葛亮的“防守反击”能不能成功,这肯定是说不准的,诸葛亮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曹真杀死诸葛亮,诸葛亮杀死曹真,几率都是50%。
      这是两个为了梦想的男人,堵上性命的生死一斗,他们都是伟人。
      可悲的是……
      上天,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子午谷的这场雨,来的不早不晚。
      他毁灭了诸葛亮的梦想,也毁灭了曹真的梦想。
      这场雨,毁灭了三国后期可能最激动人心的一场大决战。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完了,就这么完了。
      这要一场大战,就这么完了,还没开打,就完了。
      可笑吧?真的可笑
      他们两个,最终谁也没打败谁,却统统败在了大自然手下。
      诸葛亮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出他的老朋友魏延追击(对,你没看错,魏延是诸葛亮的老朋友,为什么,后边会说),魏延也不负众望,孤军深入,一直杀到羌中,把费曜杀的落花流水,这一战魏延的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而曹真能做的,就是回到了洛阳,在这场大战中,曹真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明明天降大雨,这个男人依然固执的冒雨前进,他一心要求这一场决战,忘却了自己本来已经支撑不住的身体,直到曹睿担心他,才下诏叫他回去,最终他垮掉了。
      回到洛阳不久,曹真走完了他的一生。
      《三国演义》里,曹真那个不知兵法,不通军事的草包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高希希的《新版三国》里,这个号称为曹操平反的电视剧里,却再一次更加狠毒地丑化了曹真,把他彻底拍成了一个小丑。
      然而,英雄无悔,英雄无名。
      已经长眠的曹真不会知道后人对他无情的诋毁,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曹睿还守在他的身边,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花费自己一生守护的这个实际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终于不会令他失望。
      在以后的岁月里,曹睿亲临前线,击退了吴国陆逊的入侵。又派人刺杀了北方最为强大的鲜卑之王轲比能,借助大破鲜卑,令鲜卑臣服于中原王朝。
      守护的梦想,最终得以绽放,夫复何求!!!
      曹真,瞑目矣!!!
      曹真去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但对于还活着的诸葛亮来说,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就是煎熬。
      唯一的一次希望,唯一一次灭魏国希望破灭了!!!
      哀莫大于心死!!!
      之后诸葛亮虽然又进行了两次北伐,但这已经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尝试了。
      曹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侠客。
      而司马懿,不是。
      司马懿只是一个政客,彻底的政客,他冷眼旁观一切,早就已经对诸葛亮的作战意图洞若观火。
      想引大军决战?诸葛亮,永远不要想了。
      从现在起,我来指挥与你的作战,我不会再给你任何一次机会,再也不会……给你任何一次机会。


    IP属地:天津3楼2014-09-25 10:12
    回复
      2025-05-09 17:57:39
      广告
      而曹真死后,诸葛亮的计划彻底失败,在接下来的两次出兵,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
        首先,情况不一样了。
        守长安的人,已经不是夏侯茂了。
        而且,司马懿比曹真要谨慎的多,要偷袭子午谷,司马懿很可能会有防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子午谷计划,诸葛亮始终,是不愿意去实施的。
        固然,子午谷奇谋,有其成功的可能性,而且不低。
        但是,请问,就算打下了长安,能怎么样呢?
        甚至,打下了雍凉,能怎么样?
        这一片地区,本来就是人口稀少的地区,全打下来,也弥补不了蜀国和魏国人口的巨大差距。
        韩信出四川伐中原,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韩信本人的军事能力极为变态外,关中诸侯各怀异心,不是铁板一块,所以韩信能各个击破,这也是重大原因。
        而诸葛亮面对的,不是各怀异心的关中诸侯,而是铁板一块的魏国。
        面对大魏国,诸葛亮打下多少地,夺下多少地盘,意义都根本不大。
        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基本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曹操彻底铲除袁氏,是以他以魔王之魄力在官渡之战后一口气坑杀了8万袁军,彻底毁灭了袁氏精锐为前提,而不是打下了袁绍多少地盘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就算子午谷计划成功,长安和雍凉落到了诸葛亮手里。
        情况,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这样只是夺取了魏国的城市,而没有伤到魏国的根本。
        相反,夺下长安以后,诸葛亮的军队会集结到长安地区,而蜀国就失去了蜀中的地利,面对反扑的魏军,蜀国会把精锐全部葬送于此,最终亡国。
        只有毁灭魏国的精锐,才能废掉魏国的元气,而打下雍凉,打下长安,毫无用处,诸葛亮对此认识非常深刻。
        李世民在评价司马懿时,曾经说道“秦蜀之人,勇懦非敌。”
        前面我们一直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进攻,这不仅是诸葛亮自身的问题,也有蜀军本来战斗力就弱的问题,这不是一支擅攻的军队。
        只有防守反击,灭掉魏国精锐,才有胜利的可能。
        所以说,对于魏延的计划,诸葛亮只能说一句
        抱歉了啊,兄弟!
        魏延是一个军事家兼冒险家,眼光看的并不会太远。
        而诸葛亮看的比较远,想的比较深。
        不能说诸葛亮和魏延谁对谁错,只能说他们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
        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子午谷以外,诸葛亮和魏延之间,没有其他的矛盾。
        相反,诸葛亮对待魏延甚厚,一直给他加官进爵。
        而魏延也没有因此诸葛亮不用子午谷计谋,就跟诸葛亮唱反调,掣肘诸葛亮,相反,在诸葛亮部署任务以后,魏延立刻就去做了,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两个虽然意见有分歧,但是绝对不是仇人的关系。
        他们就是彼此恨对方,又彼此依赖对方的老朋友关系吧。
        子午谷被搁浅了,但是仗还要继续打下去。
        诸葛亮在231年第四次出兵北伐,这次,迎击他的人,已经换成了
        未来的晋宣帝——司马懿。
        晋宣帝司马懿霸气出场,负责对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就是靠一个字“守”拖死了诸葛亮
        但是,初次交锋,司马懿不但不守,反而要跟诸葛亮拼命
        拦都拦不住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来了,也亲自率领主力军队来找司马懿
        司马懿先派郭淮费曜去找诸葛亮的麻烦
        诸葛亮是要找司马懿拼命的,对郭淮费曜没啥兴趣,放了两炮打跑了他们,然后乘机割了熟麦补充军粮
        不久真的就遇到了司马懿
        本来魏将们以为司马大都督要跟诸葛亮来一场旷世大决战了,没想到司马懿的反应是“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玩起了龟壳战术,不肯交战
        这不是找骂么?哦,你跟大家说好了,要跟诸葛亮拼命,结果见了人家,又不打了?
        对此,老将张郃出来说话了
        现在张郃的官职已经是左将军了,打从官渡投降开始,混了这么多年了,张郃觉得自己在魏国怎么也是有分量的人了,于是他给司马懿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都督啊,不能这么玩,诸葛亮就是来找咱们晦气玩的,你要么就蹲在家里守着别出来,这样观众也不会太怪你,要么你就跟他痛痛快快打一仗,你别这样玩命出去找人家,碰上了又不敢打,太对不起观众了。”
        从收视率角度分析了情况之后,张郃又从战术角度开始指导司马懿
        “诸葛亮粮食少,打不了太久,咱们不如派出小股奇兵,绕到诸葛亮背后,断他粮道,毁他运输路,他腹背受敌,支持不了多久,自然就退了。”
        非常精彩的演讲,和当年官渡之战时候劝说袁绍派兵救援乌巢时的话一样精彩。
        然而,当年袁绍没听,这次结果也是一样的。
        司马懿表示:不听
        “懿不从,故寻亮。”
        司马懿像吃了枪药一样,一定要跟诸葛亮决战,于是他再次开始了对诸葛亮的跨省行动,找了一圈,终于再次找打了诸葛亮。
        这下魏将们沸腾了,终于又找到诸葛亮了,之前张郃将军说了那么一大段你都不听,这下终于找到了诸葛亮,该跟诸葛亮决战了吧?
        然而,接下来司马懿又做了一件让魏将们大跌眼镜的事情——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他妈的,又不打!!!
        当乌龟还上瘾了啊你?
        守又不守,打又不打,你到底想干嘛???
        魏军将领贾栩(不是贾诩),魏平终于忍不住开始骂街了
        “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你司马懿是个病猫了,把诸葛亮当老虎一样!!!”(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骂街的跟我站出来!!!”司马懿怒了
        魏将们一下子全站了出来。
        “好了,好了,我知道大家都很想作战,不过现在天气太冷,等天热了再说吧,到时候作战正好多出汗运动身体。”
        转眼到了夏天,司马懿派张郃去执行其他任务,而后自己带着众将再次对诸葛亮展开跨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找到了诸葛亮。
        “上次骂街的给我出来,你们不是想打仗么?行,这次我就给你们这个机会!”
        魏将集体欢呼,于是上次骂街的魏平贾栩带着军队就向诸葛亮展开了进攻。
        诸葛亮打开精灵球,放出魏延,逆击魏军
        一场恶战,魏军大败,被杀了几千人,蜀军缴获铠甲3000多具,魏平和贾栩自此消失了在历史书中,估计都被魏延砍了
        虽然取得了一场不小的胜利,但此战之后,司马懿就不再出战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到了6月,蜀军粮食快没了,只能又撤了
        司马懿前边三次跨省诸葛亮已经上了瘾,这次第四次他却懒得自己去了,而是叫张郃去追
        张郃于是又发表了他人生中最简短,最精辟,也是最后一次的演讲
        “归军勿追,追军难归!”
        司马懿很厚道的表示:不听
        张郃无奈之下只得带兵去追杀诸葛亮
        诸葛亮的反杀技术已入化境,张郃自然也逃不了宿命,刚追到木门道,蜀军早埋伏好了,直接万箭齐发,在混战中,张郃膝盖中了一箭(“飞矢中郃膝”)
        如果年轻20岁,这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如今的他,已经英雄暮年,是一个60多的老人了,年老血衰的他,终于没有熬过去这次,也许是在战场上当场阵亡,也许是回营以后才抢救不治身亡,总之,张郃就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
        “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
        “归军勿追”
        张郃已经去了,然而他的三句演讲依然萦绕在耳边
        纵观张郃一生,他曾经多次发表精彩的演讲,而事实证明,每次演讲都切中要害,最后事情都朝着张郃预料的那样去发展
        可悲的是,每一次他的上司都没有听过他的话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
        这大概就是对张郃这位“巧变”名将最恰当的评价了吧
        愿来生,他能找到一个听从他演讲的上司
        在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的表现,可谓令人冷齿
        先是“畏蜀如虎”,又被诸葛亮“获甲三千”,最后还逼死了张郃
        难道这真的是司马懿的真正实力么?
        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
        不然,在司马懿出丑的同时,诸葛亮的进攻路数,已经被他看的清清楚楚了
        损失几千军队,对魏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而损失张郃,对于司马懿来说,也跟他毫无关系
        张郃的死活,他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不是魏国的老板,他没想过要对魏国负责
        现在司马懿想的,只是通过这场北伐,彻底搞清楚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家,他的进攻套路,逃跑套路,到底是什么样的
        现在,这一切,他都已经搞懂了
        于是,他决定了,要在第五次北伐,给予诸葛亮——
        彻底的绝望


      IP属地:天津5楼2014-09-25 10:19
      回复
        前五次与魏军作战,诸葛亮是年年都打一场,有时候一年打两场。
          然而,四伐以后,诸葛亮居然沉寂了整整3年。
          唯一的解释是,他的心冷了。
          北伐,已经不可能成功了。诸葛亮心里跟明镜一样。
          但是,234年他又再次踏上了北伐的道路。曹真知道自己的将星将落,诸葛亮也会知道。
          这一次北伐,大概就再也回不来了吧。打了这么多年仗,治了这么多年的政治,他从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
          “政无巨细,咸决于亮。”“杖二十以后亲决。”
          他不只在打仗,整个蜀国的内政,他也在管。
          他首次设了堰官,开了设水利官管理都江堰的先河,他还在都江堰设了一个石标尺,直到1980年才被新的尺子换下。
          他改良了蜀锦,并鼓励种植桑树,还经常亲自做一些针线活,改良一下蜀锦款式,带动一下潮流风尚。
          真的是什么都在管。他管的事情是常人的5倍,吃的却是常人的一半。
          “食少烦多,安能久乎?”
          活不长了,他自己比谁都清楚。
          然而,和梦想比起来,活多久,活多长,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命可以断,但梦想不可以断。
          叫诸葛亮停止工作,停止北伐,可以救活他的生命,却等于宣判了他心灵的死刑。
          大魏国,承载着曹操一生的梦想,也埋葬着无数魏国英烈的尸骨。
          然而,诸葛亮依然要不计一切地毁灭他。
          因为,蜀汉,也承载着他自己一生的梦想,也埋葬着无数蜀国英烈的尸骨。
          不论是魏国,蜀国,吴国。没有正统之分,也没有什么奸邪之分。在三国这场乱世,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斗。
          没有对错,只有胜负。
          所有的英雄们,洒下的都是鲜血,点燃的都是心灵。
          “唯才是举”的梦想未能实现,曹操去了。
          “二分天下”的梦想未能实现,周瑜去了。
          “复兴汉室”是一句空话,一个政治幌子,但是“一统天下,建立诸葛亮心中理想的世界”却是实实在在的梦想。是诸葛亮一生的梦想,一生的追求。
          诸葛亮和曹操的梦想一样,他也想建立一个唯才是举的世界,建立一个依法治国的世界。
          在蜀汉的日子,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打压贵族,依法治国。
          这才是他理想中的世界。
          有人认为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愚忠之辈,被刘备欺骗的愚蠢的忠臣。
          然而,在诸葛亮执政的日子里,刘禅一直没什么权利,诸葛亮把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为了什么刘禅,也不是为了什么汉室,他一直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诸葛亮,他一生,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比演义里的诸葛亮要更伟大。
          演义里的诸葛亮,仅仅是一个效忠刘备的忠臣,他仅仅对一个人尽忠。
          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在对自己的梦想尽忠,对一个崭新的天下尽忠。
          打从辅佐刘备开始,诸葛亮都把所谓“复兴汉室”当做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建立一个可以人尽其才,依法治国的世界,才是他奋斗的动力,也是他一生的梦想,为此,他不惜燃尽自己的一切,直到死亡。
          把生命就这样轰轰烈烈在工作和战争中燃尽,才是英雄一生最大的追求。
          曹操如此,周瑜如此,曹真如此,诸葛亮也如此。


        IP属地:天津7楼2014-09-25 10:23
        回复
          这天,诸葛亮好跟往常一样,最后看了一眼成都,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婆孩子,与他们做了告别。
            这一别,就是永远。
            诸葛亮如果有胆子,就出武功山向东进攻,不过那家伙太谨慎了,我觉得诸葛亮这次一定会上五丈原。”
            司马懿做出了他的判断。
            经过上次的交锋,对于诸葛亮的进军套路,司马懿已经彻底了如指掌。
            过了不久,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
            主动权,再一次从一开始就被司马懿牢牢掌握在手里。
            之前被诸葛亮虐了两次的郭淮,在这一刻也终于显示出了他名将的睿智与风采。
            “大都督,北原必须确保!”
            郭淮接着阐述他的看法: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字字是金。
            司马懿听了以后,立刻派兵进驻北原。
            不久,诸葛亮赶来北原,魏军已经在此开始修筑防御工事了。
            战场的主动权,再一次被司马懿牢牢控制在手里。
            他真的是给予了诸葛亮彻底的绝望。
            诸葛亮抱着必死的信念的北伐,居然迎来了如此残酷的现实
            司马懿真的一点机会也不给他。
            他真想大哭一场。
            真的好苦!!!!
            诸葛亮不是神,只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
            他不像演义里那样料敌如神,也不像演义里那样万事都在掌握之中。
            他只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命奋斗的小公司的CEO
            残酷的司马懿,终于掐断了他最后的希望
            诸葛亮最怕的就是对峙状态
            因为蜀汉拖不起,然后司马懿就是吃准了这一点
            两次军事行动都被司马懿“料敌先机”,这下真的是彻底完了
            对峙状态已经不可避免了
            然而,诸葛亮还有最后的希望
            这一次,他的盟友吴国,终于派出了军队来帮助他,从魏国南方开始进攻
            而且,军队数量也不少,10万!!!
            如果吴军进展顺利,司马懿也许会被迫去防守吴军
            那么诸葛亮还有最后一线希望
            然而,就在诸葛亮对吴军满怀希望的时候
            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
            吴军大败
            自从吴国立国以后,有一个规律。
            防守,百战百胜。
            进攻,百战百败。
            除了最后杜预灭吴的一战,吴国防守取得了全胜。
            刘备,曹丕,曹休,司马师统统倒在了进攻吴国的路上。
            而相应的,孙权,陆逊,诸葛恪却统统倒在了进攻魏国的路上。
            这次进攻,孙权亲自带领大军攻打魏国,还有诸葛瑾和陆逊各带1万军队攻打魏国其他城市。
            被曹真寄予厚望的魏明帝曹睿不会令他失望。
            得知吴军进攻以后,曹睿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亲自率领大军赶来对付孙权。
            也许是忘了被张辽“800破10万”的伤痛了,这次孙权又带了10万人进攻合肥新城。
            合肥,这里终将成为孙权一辈子最大的伤心之地。
            这次守将不是张辽,而是张颖。
            张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但是都姓张,张辽做的到的事情,张颖没理由做不到。孙权打不过张辽,也打不过张颖,攻城终不能克。
            然而,吴军人多,这么下去也不是事情。
            在各路援军纷纷赶来的时刻,有一名将军实在等不及了,只带几十个人赶来了新城。
            然而,就是这几十个人,终将改变整个战局。
            这名将军,名叫满宠。
            在著名游戏《三国志曹操传》里,满宠是一个文官,风水士。
            这是KOEI公司对于满宠的严重误读。
            事实上,满宠是一名武将。
            在此战之前,满宠已经参加了多次大战。
            在官渡之战,袁绍煽动曹操后方自己的门生故吏捣乱时候,满宠招募500人,攻下二十多个壁垒,设计诱杀首领十余人,俘虏士兵2000多人,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在襄樊之战,他协助曹仁守城,防住了关羽的进攻。
            此后,满宠就开始专门负责对吴国的作战。
            在此战之前,满宠已经接连四次料敌如神,击退了孙权和其他吴军将领的入侵,对付孙权,满宠已经得心应手,因此,这次他居然只带了几十个人就来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满宠带着这数十名勇士,对10万吴军展开了突袭。
            数十名勇士如有神助,在大军之中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吴军被惊呆了,他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眼前这数十个人,到底是不是人?还是鬼?居然敢冲击10万大军。
            当年张辽800人冲击10万人,他们已经很惊骇了,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张辽更不要命的人!
            数十勇士顺风放了一把火,吴军四散逃命,攻城器械全部被烧毁,孙权的侄子孙泰也在乱军之中被射死,办完了事以后,数十勇士全身而退。
            孙权彻底懵了。
            被数十人这么一吓,又加上瘟疫,吴军病倒一片。
            正在孙权焦头烂额的时候,孙权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曹睿率领的大军马上就要迫近了!!!
            对于打了败仗以后怎么办,孙权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他果断下令:跑!
            孙权跑了陆逊觉得这么回去太丢人了,于是跟孙权说您先别跑,咱们俩合并出军,干他一炮再走
            但是不幸的是,送信的人又被魏军抓住了陆逊的夹攻计划失败了,诸葛瑾得知以后大为恐慌,写信问陆逊该怎么办
            然而,陆逊没有搭理他此刻,陆逊悠闲的在和诸将射箭,下棋,搞了一场小型奥运会
            诸葛瑾知道以后,反而放心了
            “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于是他也来参加陆逊的奥运会来了,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商量今后该怎么办
            陆逊和周瑜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儒将
            所谓儒将,就是长着书生脸的杀人狂
            当其他将领身先士卒,冲杀在战场中的时候周瑜和陆逊却在唱歌,弹琴,过了一会儿,手下来报告:“禀告都督,您的战术大获成功,对方已经全军覆没了。”
            这就是儒将。


          IP属地:天津8楼2014-09-25 10:23
          回复
            第四话:魏延的航路
              第五次北伐之前,魏延曾经找人给自己占了一卦。
              之所以要找人占这一卦,是因为他做了一奇怪的梦。
              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了一个犄角。
              他找了一个叫赵直的人,这个人并非江湖骗子,而是一个职业占卜师。
              赵直,是蜀汉官方的占梦者,大概就是蜀汉的弗洛伊德。
              “老赵,你帮我看看,我梦见头上长了个犄角,这是咋回事?”
              赵直想了想。
              “哦,大概是这样吧,将军你平时打仗是不用角的,而麒麟有角也是不用的,这就说明,将军您这次打仗将化身麒麟,敌人会畏惧您而不战自破呀!”
              魏延很高兴地给了他一些小费,然后走了。
              望着魏延远去的背影,赵直的脸上闪过一丝阴霾。
              “角的构成,是刀子头下边一个用字……头上用刀……魏延,这次你怕是回不来了。”
              第五次北伐最终以彻底的绝望告终,打不通道路,诸葛亮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然而,诸葛亮的去世,终究不是结束。现在,该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先来说说魏延吧。
              诸葛亮死后,魏延心情复杂。
              有悲,毕竟是共事好几年的老同事了,虽然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但对自己始终不错,悲伤还是应该的。
              有叹,叹诸葛亮已去,北伐大业却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没啥太大进展,当年诸葛亮北伐前种的桑树,估计已经高了吧?
              忧愁风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亦有喜。
              诸葛亮死了,现在自己功劳最大,能力最强,怎么也该出头了吧?
              正当着魏延想入非非的关口,一个人找他来了。
              他叫费祎。
              诸葛亮临死前,跟李福说,叫蒋琬替他,蒋琬死后叫费祎替他。可见费祎这哥们应该相当有能力,不是个简单人物。
              “是杨仪派我来的。”
              “杨仪!!!???”
              听到这个名字,魏延立即怒火中烧,什么粗话都想爆出来了。
              杨仪跟魏延,关于他们俩的关系,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不死不休。
              杨仪本来是荆州人,跟着关羽混,后来关羽北伐的时候,叫杨仪去赵找刘备汇报工作,杨仪当然不肯错失这个留在中央工作的大好机会,于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跟刘备大谈军国政务,听的刘备高潮迭起,立刻提拔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并留在中央。
              刘备称王以后,又封他为尚书。当上尚书以后,杨仪人性中的致命弱点就开始暴露了出来——
              “偏执”
              “偏执”,咋听起来,怎么都像是形容魏延的,然而,对于魏延和杨仪这对处处做对,处处不合拍的冤家来说,“偏执”就是他们两个人唯一的共同点。
              面对自己的上司尚书令刘巴,杨仪毫不忌讳的表现出了自己的偏执,处处跟刘巴作对,最后刘巴烦了,把他赶到地方当弘农太守去了。
              一般都说,性格一样的人好相处,其实这是错的。性格一样,不行。两个人都是温和的性格,那确实是可以相处好。两个“偏执”的二杆子,性格确实是一样的,但碰一起整天就剩打架了。
              很不幸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二杆子,就这么碰到一块儿。
              虽然得罪了刘巴,但杨仪运气不错,后来跟诸葛亮混到了一起。
              杨仪这人,也是真有本事的,很快被诸葛亮看上,封为长史,加绥军将军。关于杨仪的能力,史书上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毫无疑问,杨仪是一个管理军队调度以及军需内务的天才。
              后方有杨仪管理军需内务,前方有魏延冲锋陷阵,诸葛亮的日子才能过的稍微舒服点,要不估计连54都活不到。
              魏延和杨仪,本来应该是一对绝配,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打起仗来那应该是得心应手。
              然而,可惜的是,开公司不是打游戏,属下不能像游戏里的机器人一样服从老板的命令。人性的缺憾,最终导致了两个绝配,走向了绝对对立的道路。
              魏延和杨仪之所以会闹到绝对的对立面,原因很简单,也很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在魏延的性格里,除了偏执以外,还有很大的“傲娇”成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延不过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在蜀汉公司里,魏延仗着自己能力强,性气高,平时为公司增加的收益最多,觉得谁都应该让着他,宠着他,于是在公司里,形成了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
              除了诸葛亮,其他人,平时在公司里走着,看见了魏延,都得给魏延鞠个躬,喊声:“魏哥好!”然后魏延拍拍那个人的脑袋,“小伙子,干得不错嘛!”
              魏延觉得挺美。


            IP属地:天津12楼2014-09-25 10:33
            回复
              然而,有一个人,他觉得不怎么美。
                这个人就是杨仪。一天,杨仪在走道里碰见魏延。看都没看魏延,直接就过去了,魏延感到很奇怪,回头叫住了杨仪。“老杨,你咋回事,见了我怎么不鞠躬,怎么不管我叫哥?”
                杨仪冷笑一声:“你算什么玩意啊,给你鞠躬,管你叫哥,下辈子吧!”
                魏延彻底出离愤怒了。
                于是,就因为如此可笑的理由,从此二人就势如水火,不死不休了。
                魏延和杨仪的纠纷让吴国君臣都知道了。
                一次费祎出使吴国,孙权拉着他喝酒,喝了一会儿,孙权醉了,对着费祎开始撒酒疯“小费啊,哥跟你说,你们这帮糊涂蛋啊,怎么就搞不懂啊,魏延杨仪这俩孙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你看他们俩给公司赚的钱,挣的效益都挺高,回头等诸葛亮挂了,你们谁还管的住他们?不如乘早全弄死得了。”
                我觉得,渣权自己本来也不是什么君子,骂魏延杨仪是小人,听着有点可笑。
                不过费祎这个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平时魏延杨仪吵架时候他没少劝架,于是他跟孙权说道
                “老哥,不能这么说啊,他们俩毕竟就是私怨,也不是英布韩信那样能踹翻天的主,现在是用人之计,他们虽然性格有缺陷,不过能忍就忍了吧。”
                现在,孙权说的话实现了,诸葛亮死了。孙权的话,即将应验。
                诸葛亮死前,让杨仪,费祎负责保护军队撤退,魏延和姜维负责断后。
                并且,他留下了一条遗嘱“若延或不从,军便自发。”
                这条遗嘱相当重要。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后边会说。
                不管诸葛亮的真实意思如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杨仪,掌握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魏延,包括费祎,包括姜维,甚至包括整个蜀汉。
                此刻的杨仪,心中生出了一个魔鬼。
                “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关于历史上魏延和杨仪,诸葛亮就是这样处理的。看似很公平,很合理,然而,仇恨的种子,却被埋的越来越深。
                对于一个偏执的二杆子而言,他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恰恰就是——“公平”
                公平?扯淡!!!
                老子最恨的就是所谓的公平!明明我的能力比他强得多,凭什么就得让着他,就得跟他平起平坐,我才应该是最强的!永远是最强的!
                这就是现在杨仪的想法。
                杨仪开始回想起过去军中的种种事情。
                每当杨仪在军中埋头苦干处理着杂乱的军需内政时,魏延却在前方冲锋陷阵,出尽了风头。当战争取得了胜利以后,所有人的鲜花,所有人的掌声,统统都抛给了魏延。而他,已经被遗忘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
                当魏延哈哈大笑地接受众人的祝贺的时候,杨仪此刻,却依然埋头在一堆账本里苦苦算账。
                当大家纷纷让着魏延,宠着魏延的时候,只有他不肯屈服,只有他硬撑着与魏延对着干。然而,没有人支持他。所有人见了魏延,依然管魏延叫哥,依然给魏延鞠躬。然而,从没有人给他鞠躬,从没有人管他叫哥。
                诸葛亮所谓的“不忍有所偏废”,在杨仪眼里,却是对魏延彻底的偏袒。
                想到这些,杨仪心中的黑暗终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团黑暗,开始彻底燃烧起来,恨不能燃尽整个世界。
                魏延,我要你死,要你死无葬之地!不……不能只要魏延死……我不只要魏延死!我要夺取诸葛亮的地位,夺取他的一切,诸葛亮,明明我比魏延强得多,凭什么你就一直向着他,哼,说什么所谓的公平?哈哈哈哈!扯淡,你明明就是向着他的!
                诸葛亮,我恨你!我恨所有人,我恨这个世界!
                我要掌握最高的权力,让你们所有人跪在我的脚下听我的训斥!
                “在回国之前,尽可能的,搞死所有可能会威胁到我地位的人。”
                我不是最强的,现在,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去超越所有比我强大的人。
                因此,要站在权利的最高峰,只剩下一条路——搞死了所有比我强的人!
                当他们统统下了地狱,我终将加冕为王!
                现在,该是盘算一下,怎么搞死所有人了。


              IP属地:天津13楼2014-09-25 10:33
              回复
                然而,此刻的费祎,已经没有心情来琢磨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的绝世狂想了,他现在需要想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命。
                  “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废了天下的事!杨仪算个屁,也配命令我?听着,费祎,现在,找一些人带着丞相的遗体回去安葬,然后你跟我一起带着军队与司马懿决一死战,我一定会杀了他!我要了了丞相的心愿,费祎,你相信我么?”
                  魏延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渴望……相信我吧……费祎……我真的可以!
                  费祎已经被魏延吓住了,他根本不知道魏延是在渴求他,现在他以为魏延就是想杀他。
                  看到费祎那痴呆的表情,魏延以为费祎被自己的奇思妙想震撼了,顿时大喜,他急忙拿过来一张纸,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叫费祎也签了字。
                  “现在好了,拿着这张纸,告诉诸将,你我要联手统率大军,克复中原,指日可待!”
                  费祎定了定神,终于决定开始动用他的绝密武器——三寸不烂之舌。
                  “好,文长,听着,我相信你,现在,我立刻回去跟长史大人(杨仪)商量,他不懂军事,肯定不会不听你的话。”
                  “好好,费祎啊,我太感动了,这个世界上终于有理解我魏延的人了!”
                  费祎出了大帐,骑上马飞一样的逃走了。
                  ……………………
                  费祎逃了没一会儿,魏延从迷梦中清醒了过来。
                  “……真的是跟我一条心,会去跟杨仪商量么?明明就是……骗我……骗我的……”
                  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我……都不相信我可以……我真的可以……真的……
                  两行热泪,从魏延的眼角滚滚而下。
                  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军便自发。”
                  现在,该是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时候,这是解开一切谜底的最终密码。
                  有人说,诸葛亮,就是想弄死魏延。
                  为什么?因为诸葛亮叫魏延断后,其实就是想弄死魏延,借司马懿之手杀了魏延。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什么?很简单,断后的不只是魏延,还有姜维。
                  姜维和魏延,是一起断后的。
                  如果说诸葛亮是记恨魏延,想弄死他,那么不可能叫姜维一起陪魏延送死。
                  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明确看出,诸葛亮对姜维是非常欣赏喜欢的,多次说姜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即使诸葛亮没有让姜维掌握蜀国大权的意思,然而,诸葛亮认为姜维可以成为蜀国未来的一名骨干将领,这是肯定的。
                  为了借司马懿的手除掉魏延,把一名年轻的蜀军未来的骨干将军一起赔在这里?
                  除非诸葛亮脑子抽了。
                  叫魏延断后,是因为诸葛亮信任魏延。
                  要知道,魏军的追杀,一直都不是很犀利。
                  王双追,王双死了。张郃追,张郃死了。
                  可见魏军的追击,其实是没什么威慑力的。
                  以魏延的才能,全身而退没什么大问题。
                  那么,“若延或不从,军便自发。”
                  关键就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这句话想的很复杂。
                  比如什么,是诸葛亮想要魏延情绪失控,从而做出不可原谅的事情,借此害死魏延。也有人说是诸葛亮想把魏延扔在这,让司马懿追杀他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臆想之词。
                  如果诸葛亮真的想弄死魏延,何必如此麻烦。直接来一句“若延或不从命,军便杀之。”简单快捷,还不兜圈子,多好?
                  诸葛亮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
                  他只不过是给魏延出了一道展开式选择题:现在,摆在魏延面前的选项有两个。
                  A断后B不断后
                  如果魏延选了A,那么谁也不能把魏延怎么样。
                  如果魏延选了B,那么恭喜魏延,现在魏延又有了3项选择。
                  C带领自己的军队直接回成都去,反正诸葛亮没说魏延不断后便有罪,回去以后顶多处罚一下,没什么大事。
                  D率领自己少的可怜的军队去追杀司马懿,除非魏延脑子抽了,不然不会干
                  E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司马懿,从此吃香喝辣,没准还能带领军队反攻蜀国,做个灭蜀英雄
                  在诸葛亮看来,魏延多半会选C。如果魏延选了D,那属于魏延自己脑子抽了。
                  如果魏延选E,那么对蜀国是一个巨大威胁。然而,诸葛亮依然给了魏延选E的机会。为什么要给魏延这个机会?这是纯粹是出于,一个老上司,对在自己手下拼了半辈子的命一个部属最后的补偿。
                  现在,我就把诸葛亮最后的这句遗言,写为一封书信,展示给大家看吧。
                  《给魏文长的最后一封信》
                  文长啊,我诸葛亮谨小慎微,理解不了你那天才一般的军事想法。
                  没错啊,如果按你的想法,我们确实有可能巨大成功。如果我听了你的子午谷奇谋,很有可能我们会夺取长安,但是,我深知,歼灭魏军主力才是取胜的唯一之道,夺取了长安,境况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委屈了你,我没用。
                  你想率领军队突杀司马懿……是啊,一旦成功了就彻底逆转了局势……但对不起,我依然不能用,确实,如果成功了,我们就赢了。但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司马懿的能力鬼神莫测,他被你突杀的几率只有40%,这个险真的不敢冒,万一败了,蜀国就彻底完了。所以,文长啊,想来想去,我真的对不起你,现在,就把这个机会给你,如果你真的选了E,我也不恨你,不怨你。文长,选你想选的,为你自己活一次吧!
                  ——诸葛亮绝笔


                IP属地:天津15楼2014-09-25 10:34
                回复
                  2025-05-09 17:51:39
                  广告
                  司马懿智商不比孙悟空低,也想出了这主意,于是他叫3000名士兵穿着木屐在前边走着,把蒺藜全刺到了木屐上,这下大军就能通过啦然而毕竟耽误了不少时间,追到赤岸,蜀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司马懿想起了郭嘉的——“妙计定河北”
                    在历史上,“郭嘉遗计定辽东”是演义的虚构,但“妙计定河北”却是郭嘉的智计。
                    当年曹操官渡大胜后,攻打河北,但袁谭袁尚太过团结,攻不下来。于是,郭嘉建议曹操先退兵,让袁谭袁尚觉得外敌的威胁没了,然后自己就会相互砍杀,然后就能乘虚而入,定了河北了。
                    曹操采纳了意见,果然袁谭袁尚一看曹操走了立刻开始互相残杀,结果全被曹操搞掉了。
                    现在,也不好逼蜀军太紧……
                    让他们自相残杀吧。
                    司马懿退兵了。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现在好戏,才刚刚开始。
                    逃过了司马懿的追杀后,杨仪的头脑再次恢复了清醒。
                    很好,外患暂时没了,现在,只需要一心想着怎么把碍事的人除掉就行了。那么,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知道魏延到底去了哪。
                    很快,杨仪就发现不用找了。
                    在前方探路的蜀军带回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前方的栈道居然全部被烧毁了!
                    杨仪的脸上终于重新露出了微笑。
                    呵呵呵呵……魏延,果然不出我所料,你果然选了F,自蹈死地,现在神也救不了你了。
                    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好,先告他一状。
                    杨仪写了一封奏章,奏明刘禅:魏延叛变了他有把握,这封奏章,刘禅一定会受理
                    为什么?
                    原因有两个:
                    1魏延人缘太差,平时光得罪人了,过去还有诸葛亮保着他,现在诸葛亮死了,想弄死魏延的人多数都数不清,只要这封奏章一送上去,那满朝文武的吐沫星子也能把魏延淹死
                    2现在,不要忘了,现在军队的指挥权在杨仪手里,如果朝廷贸然不理杨仪,宣判魏延无罪,那么一定会激怒杨仪,到时候万一杨仪不计后果做出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有这两条原因,魏延的谋反罪就坐实了。
                    接下来,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在杨仪写奏章弹劾魏延的同时,魏延居然也写了一封奏章弹劾杨仪,这两封奏章最终几乎同时被送到了刘禅手里。
                    不论理由如何,烧了栈道,阻挠大军前进,都已经是犯了重罪,此时此刻的魏延居然还有心情告杨仪一状。
                    魏延,你真可爱。


                  IP属地:天津18楼2014-09-25 10:35
                  回复
                    此时此刻,在诸葛亮的阴影下打了11年酱油的刘禅终于掌握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
                      刚一掌权,刘禅就要面对如此恶性的窝里斗事件,考验他执政能力的时刻到了。
                      断罪者刘禅将作出他的抉择。
                      刘禅首先选择了询问蒋琬,董允等重臣的意见。果然不出杨仪所料,包括蒋琬董允在内的重臣们纷纷表达了对魏延的不满以及对杨仪的支持。
                      按照一般人的印象,刘禅属于长坂坡上先被赵云捂在怀里导致大脑缺氧,然后又被刘备摔了一下导致后天性痴呆的脑残儿童,现在肯定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先不谈刘备摔孩子买人心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且看刘禅现在的表现。
                      此刻的刘禅,表现出了一个老辣的政治家应当具备的素质——自主的决断力
                      面对满朝文武认定魏延造反,杨仪无辜的情况下,刘禅做出的选择却是——
                      不对此事件定性
                      同时,他命令蒋琬带领宿卫诸营赶往事发地点。
                      刘禅这样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不对此事件定性,就是最好的定性。
                      眼下的情况下,杨仪掌握大军,而魏延是军事天才。一个掌握大军的军事白痴,对上一个掌握少数军队的军事天才,谁输谁赢,确实是不好说。
                      不管刘禅断定谁有罪,万一被他断定有罪的一方赢了,那麻烦就大了。
                      而如果不断罪呢?谁也不得罪,杨仪魏延都没法说什么,然后他们两个就会自相残杀,不管谁赢,刘禅都谁也不得罪,获胜的一方依然会继续效忠刘禅。
                      同时,刘禅派蒋琬带着宿卫诸营赶往前线,则可以便宜行事,预防万一,不管谁输谁赢,赢的一方想怎么样,局势都会被刘禅牢牢掌控在手里。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刘禅仅仅做了两个决断,就成为了真正的局势掌控者。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刘禅,一个深不可测的政治家。
                      没有得到刘禅明确的断罪声明,于是杨仪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给魏延断罪。
                      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追上魏延。如果让魏延回了成都,到了刘禅面前,天知道结局会如何,一定要赶在这之前追上魏延杀死他!
                      此刻的杨仪已经处于极端亢奋的状态,终于要跟自己一辈子最大的仇人做个了断了,如果能够亲手拧下魏延的脑袋,灭了魏延的族,这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睡觉了,反正我杨仪已经激动的睡不着了,那你们也没必要睡了,都来好好陪爷玩这场游戏吧!在杨仪的命令行下,蜀军槎山通道,昼夜兼程拼命追赶着魏延的脚步。
                      时光转回到那个火光冲天的日子。望着被大火烧毁的栈道,魏延的脸上露出了解脱的微笑。
                      真的好爽,让我好好笑笑吧,哈哈哈哈!
                      自投靠刘备以来,到如今,整整23年了,如今的他,已经年过半百,两鬓斑白。
                      入蜀克刘璋,他冲锋陷阵,无人能挡,立下了汗马功劳。
                      守卫汉中,他立下千载心动的豪言,耗尽心血,构筑了一套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在蜀汉最危险的时刻,他心血铁石,始终把守着大门,所有外敌,只要看到魏延,看到魏延布置的防御体系,统统只能望城兴叹,不敢上前一步。
                      北伐中原,他每战必为先锋,尽心尽力,即使自己的子午谷奇谋被否定,他依然无悔无怨,冒着生命危险永远冲锋在最前线,深入羌中大破费曜,四次北伐纵兵逆战,凭借自己的指挥能力硬生生的大破司马懿斩魏军数千,威震敌胆。
                      如果他乖乖的接受断后任务,或者赌气回到成都,无论选哪个,他都依然是蜀汉的英雄,依然会受到蜀汉晚辈们的顶礼膜拜,甚至他依然会是受后人万世敬仰的蜀汉名将魏文长。
                      然而,如今他却毅然选择了烧毁栈道,把自己推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把自己的前途以及名声全部尽毁,如今等待他的,将是同僚们的无情讨伐,以及后世儒生们永远的批判诋毁。


                    IP属地:天津19楼2014-09-25 10:36
                    回复
                      然而,他依然无悔,做了,就是做了!
                        魏延,永远不会按常理出牌,也永远不会后悔,因为他永远都是魏延!
                        魏延,不需要后人的理解,不需要后人的赞颂,甚至不在意后人觉得他是一个叛贼,一个人渣!
                        因为,那些统统与他没有关系,所有人,所有事,刹那芳华,统统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只有全部归为尘土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必在意后人的眼光,现在的他,只需要对得起自己就够了,选了自己想要的道路,那么就一口气走到底吧!
                        现在的魏延,不是一个忠臣,也不是一个叛逆现在的魏延,仅仅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意志的勇者!
                        魏延是一个纯粹的勇者,他不懂做人,也不会巴结别人,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让其他人去佩服他,却永远不能让别人去服从他。
                        魏延的全部计划,统统都是危险性极大的计划,如果成功了能够逆转一切,如果失败了那么就会失去了一切。
                        诸葛亮没有用他的计划,诸葛亮不是一个赌徒,诸葛亮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力量让魏延能够生存下去。
                        现在,诸葛亮已经去世,没有最后的保护,也就丢掉了一切迷惘。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如果回去了成都,就再也没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对于魏延这样一个赌徒来说,只要能够实现自己赌一把的梦想,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烧毁栈道,阻挠大军前进,会带来什么结果?即使他杀死了杨仪,大军就会听他的么?魏延心中知道,他的人缘很差,大军根本不会听从他的指挥。
                        但是此刻的他,依然不顾一切的做了这些事,把自己推向了悬崖的边缘。
                        结果如何,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现在他要的,只是这个过程。
                        要让所有人知道,魏延,曾经抗争过!要让上天知道,2000年前,有一个叫魏延的人,曾经以血肉之躯,对抗过天意,对抗过命运!
                        30年后,裹着毯子,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不顾一切地滚下悬崖的邓艾,心中所想,与魏延一般无二。
                        这个世上,有一种人,就叫赌徒!常人无法理解他们,常人不能读懂他们,甚至觉得他们是疯子
                        没错,他们就是疯子因为,领先时代半步的人是圣人,领先时代一步的人是疯子!
                        既然这个世界已无人能理解自己,那么就干脆一错到底吧!
                        日暮穷途,何不倒行逆施?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何不遗臭万年?
                        虽然杨仪昼夜兼程,但依然落在了魏延的后边。魏延的军队人数少的可怜,根本无法对抗杨仪的数万大军。然而现在已经做了,就要把一切做到最好,哪怕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失败,有这个完美的过程,也已经足够了。
                        魏延抢在杨仪之前,占据了南谷口。地利到了魏延这边,现在的该怎么做?防守么?魏延直接选择了——逆击杨仪
                        在绝对的人数差距面前,做多余的事情已经没用了,魏延并没有想要赢,他想要的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决心展现给别人看,所以他选择了直接攻击。
                        杨仪,好好看着,我魏延人生中最后一次表演吧!
                        虽然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但杨仪依然不敢直接面对魏延,一旦决定杀死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一天,你对他的恐惧就会一日胜过一天。
                        好在,这里有一个强大的将军可以供杨仪驱使——王平
                        王平,字子均,哥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打仗却是相当了得,以后会有上佳表现。
                        王平很快遇到了魏延的先锋队。王平虽然不认字,但是口齿却相当伶俐,他直接采取了一招“大喝”
                        “丞相尸骨未寒,你们这帮混淡想干嘛!”
                        接下来的一切,对魏延很残酷。
                        “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
                        全都散了。


                      IP属地:天津20楼2014-09-25 10:36
                      回复
                        魏延堵上性命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就这样以这样滑稽的结局结束了。
                          打都没打,就结束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恐怕魏延也早就预料到了。
                          寂寞的天才,永远会有他的舞台,然而这个舞台很窄,最终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其他人站不上去,也不愿意陪他表演。
                          这就是悲哀。
                          魏延逃走了。
                          然而杨仪不会放过他,虽然刘禅没有下达对魏延的杀令,但是杨仪必须要他的命,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魏延一天不死,杨仪一天不得安枕!
                          “马岱,事情交给你了,我要魏延的命!”
                          魏延开始他的逃亡生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魏延逃到汉中以后,他停下了。
                          他不再逃了。
                          汉中,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将是他梦结束的地方。这就是宿命。
                          摸着汉中城墙上的每一块的石头,摸着这每一块儿渗透着他的心血的石头,他思潮迭起。
                          “老魏啊,这个汉中太守的位置就给你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他想起了当年酒宴上,刘备给他敬酒时问他的话。
                          他想起了自己那千载之下依然令人心动不已的回答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哈哈哈,那个时候,真是愉快啊!
                          他想起了在汉中时候的生活,无数个漆黑的夜晚,当其他人都已入睡,他却点灯熬油一遍遍的看着汉中的地形图,想着怎么才能布置好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每想到出一个好点子,他就高兴地哈哈大笑,那刺耳的声音震的不知道多少人从睡梦中惊醒。
                          他想起了和汉中的民工们一起扛砖头,修防御工事时的惬意生活。
                          “把那块儿砖头递给我!”
                          “对,这地方得这么修!对,对!哈哈哈!”
                          哈哈哈哈……好怀念……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10年后,在一场大战中,魏延奠定的汉中防御体系,终将展现他骇人的威力,让世人为之震撼。
                          然而,魏延已经再也不可能看到了。
                          他想起了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的那6年。
                          也许,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魏延能够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肯用他的赌徒式的计谋了吧。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高处不胜寒。
                          魏延,诸葛亮他何尝不羡慕你哪!
                          如果他处于和你一样的地位,他也会放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一个个惊世之举,谋划出一个个令人震撼的计划。
                          可是……他不能。他身上背负着蜀汉的命运,从那一刻起,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己,他的每一步行动都牵动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终究,不能和你一样,像一个赌徒一样肆意的挥洒着自己的创意了!
                          想到这些,魏延他释然了。
                          哈哈,错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我魏延。
                          我本来就不该做一个军事家,我本来就不该踏入军国政治场。
                          背负着这么多人的命运,这已经超过了一个赌徒的极限,超过一个冒险家所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本来,我只适合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冒险家。
                          苍天啊……愿来生,不要让我再踏入军国政治场。
                          当我再转生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是不是这样,也许他已经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吧!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可以走向大海,走向宇宙了吧?
                          如果那样,请让我做一个真正的冒险家。
                          我愿意驾驶着生命的风帆,开辟一条人类未知的新航路。
                          我愿意驾驶着无悔的飞船,创造一个人类未知的新宇宙。
                          我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延续人类探索的永恒。
                          天空突然变得好亮……我仿佛看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路。
                          那是一条通往苍天的航路!
                          公元234年,魏延在汉中被前来追杀他的马岱斩下了首级。
                          杨仪踏着魏延的头颅狂笑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遂诛灭魏延三族。
                          身死族灭,孑然一身。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IP属地:天津21楼2014-09-25 10:36
                        回复
                          第五话:远东的主宰
                            当司马懿得知魏延被杨仪所杀后,他立刻向魏明帝提出——现在应立即伐蜀
                            魏明帝拒绝了。
                            关于司马懿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司马懿算准魏明帝不会同意伐蜀,所以故意提出伐蜀以表忠心,让魏明帝信任他
                            2、司马懿已经56了,魏明帝才32,他知道自己没啥希望篡位了,所以想着立点大功光宗耀祖
                            3、司马懿想要亲手毁灭诸葛亮一生的心血,以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停止吧!)
                            不管是因为什么,总之魏明帝拒绝了。为什么拒绝了?
                            他累了。
                            从26岁开始,这个年轻的皇帝为了对付西蜀和东吴的进攻绞尽脑汁,甚至御驾亲征,忙了整整6年。
                            现在,该是好好玩会儿的时候了。
                            然而,现在还不是彻底放松心情的时候,北方还有一个危险敌人需要他去应付,这个敌人是谁呢?
                            在一般人的眼里,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的一场内斗,然而事实远不如是如此。
                            事实上,三国是一个盘根错节,极其复杂的战争时代。
                            在魏蜀吴互相斗殴的同时,他们同时还都在与周边的外族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战斗。
                            面对外族,最轻松的当属于东吴,东吴面对的外族,就是一个——山越
                            所谓山越,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百越民族。
                            秦始皇灭掉六国以后,派出30万大军强行征服了百越。
                            论及性质,这是一场侵略战争。
                            然而,不要以为侵略就是贬义词,在古代和近代,侵略是不受到谴责的。
                            任何国家的领土,一开始都是芝麻一样小,之所以会扩大,都是靠对对其他民族的征服与掠夺而获得的。
                            所谓“侵略不合法”,那是在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以后的事情了。
                            在古代和近代这两个鲜血横流,万物为刍狗的时代,不好战,不侵略的民族是没法生存下去的。
                            尤其是古代史,古代史从来就是一场武力强大民族征服弱小民族,不断进行民族兼并与领土兼并的血淋淋的杀戮史,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统统都是如此。
                            秦始皇,汉武大帝,大流士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等等所谓“大帝”,他们都是将自己的武功建立在其他民族的哀嚎之上,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真相。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避免以后再有战争,但是不能因此就回避古代这些血淋淋的战争,因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道战争的残酷。
                            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的手段,将大陆最南方的土地纳入了秦帝国的领土。
                            而百越民族则大多数向南逃亡,后来,这些逃亡的百越人被西方人称为“南岛人”,他们成为了近代惨遭西方殖民者奴役的牺牲品。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南美,大洋洲。换句话说,秦始皇的侵略行为制造了许多遍布非洲大洋洲以及拉美的土著人,为西方人的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然而,依然有一部分百越人躲进了深山里,继续与秦帝国做斗争。
                            4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统治者已经变成了东吴,然而他们依然在进行着斗争。同时,许多不能忍受暴政的农民,也逃入了山里,与百越人融合了,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名字——山越


                          IP属地:天津22楼2014-09-25 10:39
                          回复
                            对付山越,东吴的将领们非但没有感到不满,反而兴高采烈。
                              因为,东吴的军队,与曹魏和蜀汉有着一个根本性的差别——归属问题
                              在曹魏和蜀汉,都已经实现了“军队国家化”,军队属于国家拥有,而将领仅仅是领工资打仗,叫你打,你就去打,死多少人没关系,只要你赢了,就给你加官进爵,所以蜀汉和曹魏的将领战斗热情普遍非常高,基本不管士兵死活。
                              而曹魏和蜀汉的小兵们为了摆脱被将领们驱使的命运,也拼命打仗以求立功升职,因此这两国军队打起仗来非常凶狠。
                              而东吴则不同了,在东吴,军队都是将领的“部曲”,即所谓的“私兵”,部队都是将领自己的,而且父死子袭。
                              于是在东吴,军队统统成了“一家之兵”,而非“国家之兵”,打仗硬拼的话,死的是你自己家的兵,那就太心痛了。
                              这就是为什么,东吴军队守城必成功,进攻却必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而,进攻山越,这就不同了。
                              面对全副武装,装备先进的东吴军队,山越人完全成了他们刷经验的必备工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之力,往往就能一次性搞定几万山越人,而这些被俘虏的山越人,则统统被编入了东吴将领的私兵,成为了他们战斗力得以不断补充的源泉。
                              因此,东吴将领各个玩了命去打山越。
                              在对付山越的战争中,贺齐,陆逊,诸葛恪等人的表现最为抢眼。这三个人一出手,往往杀死俘虏山越数万人,而后精壮者冲入军队,羸弱者则被东吴改造为农民。在东吴残酷的征服下,到了南北朝时期,山越这个民族终于被彻底被同化掉了。
                              然而,被强迫出山,接受教育,并且获得田地供作,这对于躲在深山里不见天日的山越民族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东吴对付山越是轻松加愉快,而蜀汉对付南蛮,则不这么轻松了。
                              南蛮的战斗力,要远在山越之上。
                              而且南蛮,并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是只是在云南地区呆着,在三国时期,南蛮的势力从云南,贵州,一直扩展到东南亚的缅甸地区,是一个庞大的势力。
                              在北伐前,诸葛亮曾经亲自南征,对付南蛮。
                              关于这次作战的记载,当然没有三国演义里记载的那么丰富,在三国志里,他只介绍了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对于过程只字未提。
                              在汉晋春秋中,则有诸葛亮抓了南蛮首领孟获七次的记载,孟获也说到:“公天人也,南蛮不复反也。”
                              在明代的《西南夷风土记》说:“普坎城中有武侯南征碑,缅人称为汉人地方。”
                              据此可见,诸葛亮的军队为了征讨南蛮最远打到了今天的缅甸境内。
                              而真要说到外族能够达到“外患”的程度,那必然是非曹魏莫属了。
                              一直以来,最强大的外族势力,都是来自北方,从土生土长的北亚民族狄族,匈奴,鲜卑,柔然,到西亚来的黄白混血人突厥人,一直到近代的翻山越岭跑来侵略中国的纯种白人俄国人,一直都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自从汉武帝消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国力(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才终于打败了北方最强大的匈奴人以后,此后几十年后,匈奴分裂,北匈奴远遁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南匈奴则留在草原地区依附汉朝,汉朝的强者地位基本保持了近300年。


                            IP属地:天津23楼2014-09-25 10:39
                            回复
                              2025-05-09 17:45:39
                              广告
                              在东汉末年,汉室四分五裂时,匈奴人似乎看到了报仇雪恨的一丝曙光,于是他们开始疯狂杀入中原地区烧杀抢掠,著名的大美女兼才女蔡文姬小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匈奴人给抓走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这个绝好的报仇雪恨的机会,匈奴人却遇到了一个强度令他们无法想象的人——曹操。
                                公元191年,黑山贼首领于毒,白绕,睦固率领10万大军率领10万大军进攻东郡,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一看时机不错,也带领匈奴铁骑前来分一杯羹。
                                东郡太守王肱哪见过这阵势,直接吓尿裤了,赶紧张贴布告:小人无德无能,哪位英雄能来帮小人赶走这帮煞星,这东郡就给你了
                                机不可失,曹操率领自己的军队来到了东郡看到曹操的兵力撑死超不过3万,居然敢来对付10万黑山大军和自己的匈奴铁骑,於夫罗笑抽了,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找死来了?
                                然而,很快他得知,白绕大败,他笑的有点苦涩了。
                                接着,他又得到消息,于毒也败了,他笑不出来了。
                                不久,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睦固也败了,黑山贼全玩完了,他的表情僵硬了。
                                很快,曹操带着军队找他来了,他直接尿裤了。
                                内黄一战,於夫罗大败,自此之后再也不敢来中原串门了。
                                3年后,於夫罗伙同黑山贼又跟着袁术来找曹操晦气,一战下来,袁术兵黑山贼匈奴兵全部玩完,於夫罗绝望了,他终于彻底投降了曹操,南匈奴汗国就这么被曹操调教成了曹操的仆从国
                                於夫罗憋屈而死后,老弟呼厨泉即位。
                                202年曹操跑去收拾袁绍那几个不成器的笨儿子,呼厨泉一看时机来了,联合袁尚手下的河东太守郭援乘机袭击曹操后方。
                                然而,匈奴人的运气实在太差,好不容易抓住曹操不在的机会,此刻却有两个人在河东当客将,这两个人的名字叫——马超,庞德。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人打死也想不到马超会当过曹操的手下,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马超不但当过曹操的手下,还帮曹操立了一次大功。
                                历史上的马腾,非但不是一个汉室忠臣,相反还是一个在西部割据叛乱的老流氓,跟着他狐朋狗友韩遂一起反叛朝廷,后来俩人崩了,互相砍起来,乱战中马腾的老婆被韩遂砍死,马腾一看在西凉这块混不下去了,干脆宣誓效忠曹操,还派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去给曹操干活。
                                此刻的马超和庞德,正好就在河东这里帮曹操手下的镇守关中的钟繇打工。
                                钟繇是谁,问10个人,9个人都不知道。然而,只要你用过WORD,就不会不知道有一种字体叫楷体,这个楷体,就是钟繇创的。
                                另外,他还有一个著名的儿子——钟会。


                              IP属地:天津24楼2014-09-25 1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