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千秋吧 关注:248贴子:1,925
  • 9回复贴,共1

【教学】描写篇——从画龙点睛到出口成章[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执 笔 落 墨 , 书 尽 千 秋 】


IP属地:山东1楼2014-09-21 11:32回复
    我把题目改成了《从画龙点睛到出口成章》,这层是废话,可以不看。
    ====================================================
    虽然这不是第一节课,但目测你们基本没上过我的课。先说下我的要求,课程结束后会留Q&A环节,在此之前有不同意见请保留,课程结束之前请不要打断我。此课程仅为一家之言,课程中若有举例评戏等皆对戏不对人。我说话不太委婉,但我会尽量温和,如果觉得可能会躺枪请自备八卦阵,如果觉得听我讲课实在浪费时间浪费流量——
    不用给我面子,请自由地退群吧。


    IP属地:山东2楼2014-09-21 11:34
    回复
      2025-05-24 20:47:26
      广告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曾建议刚接触演绎的新人先以本体性格来戏,理由是好把握又不易崩皮,但从后来的反馈发现,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本体性格,或者本体性格不够鲜明,导致戏出来的人物寡淡无味,像是断章残篇般不完整,或是过于神经质,待人忽冷忽热,几乎有精神异常的嫌疑。之后再有人问起相应问题,我开始建议他从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入手,相较于许多人的本体性格,这种人物的悲欢像是被放大过一样,戏起来会带着夸张的痛快。
      有兴趣的戏友不妨一试。
      还有一个被问及多次的问题也在此说一下,之前在讲剧情的时候提过这样一个情况,对方明明回了戏,字数也足,可却是把对方戏过的东西从自己的角度再说一遍,让你看完之后只觉得这人废话连篇还不够烦的。若说重蹈覆辙未免有乱用成语之嫌,那就通俗一点并且不客气地问,别人嚼过的东西再拿过来吃一遍的味道如何?
      对于演绎,我一向只推崇时间的衔接而不是重叠。已经说过的事,不需要换个角度再来一遍。
      说到今天要讲的内容,出口成章自然是人人想要达到的程度,但若没有三分天赋很难做到,于是画龙点睛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虽然题目写的是“出口成章还是画龙点睛”,但我真正要讲的其实是“从画龙点睛到出口成章”,而今天则是从描写基础讲起,讲哪算哪。先讲基础,再向外拓展,一节课肯定讲不完,以后会根据我的时间继续安排课程,我会讲的很细,耐心不够用嫌我烦的请一边凉快去。


      IP属地:山东4楼2014-09-21 11:35
      回复
        描写,相信每个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如果对其进行分类,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
        先说人物描写,这是演绎中一定会涉及的一个部分,因为其本身就是用文字来演绎一个人,演活一个人。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神态描写。有些人会把肖像描写与神态描写弄混,其实很好区分,肖像是“长什么样”,神态是“有什么表情”。
        佛家讲相由心生,狭义上理解可以认为人的面相是尤其性格决定的,凶神恶煞的人,内心大概也不会温柔似水,而面相软弱可欺之人,也未必能有千里走单骑的勇气。因此好的肖像描写是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貌看出这人性格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心地善良之人一定长得好,名利双收者一脸高帅富的模样,心理扭曲之人长的也扭曲。尽管很多作品都给人以这类误导,但,白雪公主家的恶毒皇后不也是个美人么。
        一般情况下,戏里用到肖像描写的时候不多,常用在初遇、重逢之类的戏中,神态描写则较为频繁,但用的少不代表不用,至少你写人设是一定绕不开肖像描写的。


        IP属地:山东5楼2014-09-21 11:35
        回复
          下面是戏友给的几个人设。
          姓名:溟焰
          性别:男
          年龄:24
          职位:魔尊
          性格:桀骜不训,性多变,时而阴狠残暴,时而温润而泽。
          取向:皆可
          爱好:饮酒,嗜武,喜观落叶纷飞
          外貌:俊秀若女子,肤程病态白,弱不禁风之形,头竖尖尖白色狠耳,金眸摄人。
          衣着:水蓝长袍,墨发披散由深蓝丝带于颈间束紧。
          武器:漆黑魔剑,方天戟
          身世背景:其父乃九黎蚩尤之弟襄垣,神魔夺‘赤龙剑’之时,战败而亡,其母怀子参战,致早产,母诞子后亡,终前以毕生魔力渡之。得母之魔力及冀中神血之灵修练,自幼异于众魔,遭妒,幼年常受欺辱,导致性阴狠,而独自苦修,嗜武成命,有所成后,出而遍寻神魔相斗,目空一切。寻魔皇相战,败后留于身侧,傲性有所收敛。时常与魔皇相磋,关系渐佳,魔力日曾,周旋于神妖之间,得信魔皇,掌魔之军务。
          南歌:爱好这点,喜观落叶,让我想到喜欢看落日的小王子。落叶向来是不怎么欢喜的意象,所以映射出人物性格中悲观的一面。这大概是身世中无父无母、又无人庇佑而导致的,这几点很好。
          外貌俊秀却病态,便能想见其阴狠的性子,因为是魔,所以病态、弱不禁风,也都说得过去,惟有“温润”这点没有体现出来,无论是身世还是其他,都未提及。


          IP属地:山东6楼2014-09-21 11:36
          回复
            姓名:莫柒
            性别:男
            年龄:327/21
            外貌(25+):凤眸细长,漆黑的眸子深邃灵动,剑眉飞斜入鬓,面容清瘦。墨色发丝用木簪随意束起,偶有几缕青丝顺脖颈而下。
            衣着(25+):常着青白色内衫,披素色长袍,长袍袖口绣有青色花纹。腰间佩剑,剑柄末端饰有流苏。
            性格:性情洒脱,不拘小节,不喜拘束
            修为:神魂期第二重境界
            宗派:散修
            职务:无
            道法:凝水诀(以剑为载体,将方圆三公里以内所有水源暗流能量集合,为己所用)
            三里罩(化剑为盾,有效抵御与自身修为相同或比自身修为低的敌方五次进攻,对修为较自身高的,几乎无效)
            半步诀(短时间内自身实力大幅度提高,对自身损耗极大,在一月内不可再用其他道法)
            法器: 三里剑(与自身气息相合)
            身世: 生于将门,身为庶子无需子承父业,故生来自由,落了个闲散的性子。少年出游,路遇一铸剑老翁,购得一剑,因身在三里镇故唤其三里剑。一路向东,归山隐居。为打发时日,潜心修道。因三里剑与自身气息相合,故问道之路起初较为顺利。许是因为并无多少修道天分,又或是因目的不纯,神魂期以后便再难突破。
            备注:视剑如命
            南歌:莫染的人设,既然是玄幻我就不说衣服颜色的问题了。头发随意盘起挺符合洒脱不拘小节的性子,但嗜剑如命没有表现出来。
            手。常年握剑之人,手上有茧,也非常灵活,就像常年拿笔的学生,很多中指上会有一块薄茧。外貌描写,没说只能写脸。


            IP属地:山东8楼2014-09-21 11:37
            回复
              综上而言,这几份人设对于肖像描写都过于单薄,毕竟外貌需要的笔墨不多,紧扣性格有时还是很必要的。
              肖像描写在人设跟演绎中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出彩的,就随便从红楼找了几个栗子。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这是迎探惜三姐妹,迎春性格是老实无能,懦弱怕事,落在黛玉眼里便是有点胖但不是胖子(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油性皮肤(鼻腻鹅脂),并且“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在黛玉眼中她首先长的比迎春利落(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神色也更加生动(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彼时惜春还小,黛玉没看出什么来,不过很快,就又有一个性格极为分明的人出场了——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裐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我其实挺反感人设中写服饰的,不说一辈子,至少一个人不会一年到头穿一件衣服,而在红楼里,尤其是87版红楼,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红楼女子中几乎每次出场时,饰品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场合,服饰更不一样。
              来看王熙凤,她的出场素来被认为是非常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是对她的肖像描写,其中分为服饰和外貌两部分,而服饰的描写在迎探惜三人的肖像中是没有的。她方出场,曹雪芹便用了一句“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先看她的服饰描写,顺序是头饰、颈饰、腰饰、衣服、裙子——满头珠翠,项戴赤金,腰间佩玉,衣裳华贵——一个栩栩如生的拜金形象跃然纸上,以至于我每次都很穿越地想到包租婆。
              然后是容貌描写——三角眼、吊梢眉、苗条、风骚、含威不露——美丽、狡黠,一目了然。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9-21 11:38
              回复
                肖像描写在写人物性格的同时还能反映人物的经历,未经世事的少年跟历尽沧桑的中年毕竟不同,以闰土为例。
                少年的闰土——“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中年的闰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非常鲜明的对比,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能一眼就看出,闰土过的并不是很好,否则他紫色的圆脸不会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也不会像松树皮了。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9-21 11:38
                回复
                  2025-05-24 20:41:26
                  广告
                  肖像描写讲到这里,现在讲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是指面部表情,在某些演绎中,往往对自己的神态描写比对方还多些。
                  我之前让群里的戏友给我一些自己的戏当例子,但给出的例子中的神态描写基本都是带过甚至没有,一时也没挑出来有代表性的,就随手百度了一下关于神态描写的成语,还真出来了不少,不过直接贴出来可能仍会有人不知道怎么去用。九州的戏中倒还有些比较出彩的,举个栗子。
                  【瓷盏乍碎声迸起,未及心惊,人已起身近前。抬头以望,一张脸只全在半明半暗间,凌厉神色微发,眸底点滴落寞却遮掩不住长映火光,此一瞬直教人望却身在何处,只仿佛若见昔日江南风景好,长桥多花甲老友白发重游,纷纷桃李伴人吟醉不归……】
                  这段神态描写是写对方,对方处于半明半暗间,神色便不及日间看的分明,却仍能见其凌厉神色,即便不看上一段戏,也能看出对方心情不佳,或者说,很糟糕。眸底点滴落寞,点出对方隐晦的心境,不愿被人看透,又免不了漏出些许。


                  IP属地:山东11楼2014-09-21 11:39
                  回复
                    最后贴一些关于人物神态描写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忸怩作态 没精打采 沉吟不决 张口结舌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若无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垂头丧气 受宠若惊 狐疑不决 怡然自得 诚惶诚恐 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听 举止失措 神气十足 神色活现 神色自若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IP属地:山东14楼2014-09-21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