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击机吧 关注:1,863贴子:17,985

回复:运输机如何防御肩射防空导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动式反制
  除了上述被动式反制外,运输机也能采取主动式反制来对付红外制导导弹,在来袭导弹的控制系统内产生大量噪声或以错误的信息迷惑它。
  噪声反制系统也称饱和干扰器(Saturation Jammer),是一种工作于红外线波段的发射器,所发射的能量会使导弹的引导头饱和甚至损坏。这种干扰器需要很大的能量,还得有很精确的瞄准,才能在短时间内把足够的能量投射到体型小、快速飞行、动作灵活的导弹,技术上极富挑战性。

LAIRCM系统的跟踪传感器及紫外线导弹警告系统


19楼2014-09-22 08:44
回复
     美国空军各型运输机现正安装中的大型飞机红外反制(Large Aircraft Infra-red Countermeasure,LAIRCM)系统,是目前唯一可反制各种红外制导导弹的机载系统,包含诺格(Northrop Grumman)AN/AAR-54(V)紫外线导弹警告系统(Missile Warning System)传感器,探测导弹尾焰发出的紫外光以提出警告,每具传感器的防护范围为120度,能清楚辨识导弹或噪声;机身上安装微调跟踪传感器(fine-track sensor)及复仇者(Nemesis)激光发射器转塔。当导弹发射时,导弹警告系统将探测的信号传送给系统计算机,若分析判定是敌方导弹,微调跟踪传感器会持续偏转,让传感器牢牢锁定来袭的导弹,再由激光发射器射出一经调变的高能量激光束,干扰或破坏导弹的制导装置。

    美国空运司令部C-130运输机机尾,安装着LAIRCM激光发射器转塔


    20楼2014-09-22 08:44
    回复
       迷惑式反制系统则不会伤害导弹的引导头,而是让它搞不清楚真正目标的所在。系统的设计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称为“热块”(hotbrick),把一块铝材加热到高温,散发的红外线辐射经一由微电脑控制的机械活门,在交互开关下调变出最适合的波长以吸引特定的导弹。实质上此系统的行为很类似一强大的红外线光源,遮盖了飞机发动机的红外线辐射,当导弹探测到此强大的红外线光源时,会误以为偏离目标而改变飞行方向,结果是越来越偏离真正的目标。

      ALQ-144“热块”红外干扰机


      21楼2014-09-22 08:44
      回复
        “热块”的设计必须注意一些关键性需求:
          系统必须提供360度的遮蔽,或至少防护导弹可能来袭的方向。
          红外线辐射必须强过飞机的红外线,但又不能大到可分辨出是反制设施而被导弹弃之不顾。
          机械式活门对红外线辐射的调变,必须吻合被反制的导弹引导头。
          最后一项需求点出了“热块”系统的局限性。此系统的制造不难,但缺乏工作弹性,跟不上导弹引导头的科技变化。其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外形及活门速度都有关,若要改变工作频率,就必须重新设计制造新件。

        俄罗斯开发的机尾火焰型诱饵
          新设计是以电弧灯当做红外线光源,并以特定的频率将电弧灯开与关,调变出吸引导弹的特定波长。开关的频率很容易改变,因此极富工作弹性,能赶上导弹引导头的科技脚步,缺点是由于快速且持续不停地开与关,电弧灯的寿命只有几百小时而已。
          不论是“热块”或是电弧灯都要盖上滤光镜片,不能发出可见光,否则不啻是向敌人招手,无疑是引狼入室。


        22楼2014-09-22 08:44
        回复
           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为了反制“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对运输机的攻击,开发出另一种诱饵设计:持续且均匀地将少量飞机燃油洒入飞机的尾流中,然后点燃形成维持相当时间的大火焰。与发动机尾焰比较,火焰的红外线辐射能量是前者的数十倍以上,肩射防空导弹的引导头很难不被吸引。由于这团火焰与飞机有相同的飞行速度,即使导弹引导头有辨识目标运动的能力,也无法分辨两者的飞行轨迹;而火焰和发动机尾焰所散射的频谱及波长完全一样,纵然某些导弹具备辨识频谱的能力,也难以分出两者的差异。

          LAIRCM中的“复仇者”激光发射器


          23楼2014-09-22 08:45
          回复
            雷达反制
              运输机的最大威胁是地面防空系统,要躲避地对空导弹的突袭,消极方式是运用雷达警告接收机进行闪躲飞行;积极方式则是以干扰装置迷惑地面的跟踪雷达,让它无法锁定目标。

            美国最新开发的全数字式AN/ALR-69A(V)雷达警告接收机,安装于C-130运输机上


            24楼2014-09-22 08:45
            回复
               雷达警告接收机的职责是接收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警告飞行员敌方地面雷达正在跟踪飞机,可能会遭到地对空导弹或火炮的攻击。雷达警告接收机以画面及声响两种方式发出警示,某些雷达警告接收机能对特定的雷达发出特定的声响,因此理论上而言,训练良好的飞行员光凭警示声响就能知道雷达的种类。
                现代化的雷达警告接收机除了警示功能外还会显示此雷达所搭配的武器类型,所以其设计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辨识不同等级的威胁,评估各雷达的威胁程度,避免对遥远的雷达发出不必要的警讯。但在另一方面,运输机不可能与战斗机一样在导弹逼近时做出闪躲的大动作,因此雷达警告接收机必须能对各雷达的威胁程度订出优先级,以尽早提出警示。
                雷达警告接收机同时接收到的雷达波愈多,延迟警示或误警的风险就愈高,当警告器以先后顺序的方式处理这些雷达波时更是如此。现今的战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雷达,不见得都有办法反制或干扰,依序的处理方式非常危险,因此运输机的自我防护系统必须能同时分析各种雷达波,对最危险的提出警示,而且还得有一预备频道以应付可能突然冒出来,我方无法辨识的新雷达波。


              25楼2014-09-22 08:45
              回复
                 地面跟踪雷达一般都是脉冲(pulse)、多普勒(Doppler)、或圆锥扫描(conical scan)雷达,脉冲雷达在跟踪空中目标时会设定一个特定时间区段的距离门(Range Gate),只有在此时间区段内接收到的雷达回波才会进行分析处理,早于或晚于此时间区段的雷达回波都不予以理会。因此要迷惑脉冲雷达,可采用距离门拖引(Range Gate Pull-Off)的方法,由机上的干扰装置发送模仿机体雷达回波的伪波,并逐渐提高功率完全掩盖真正回波并缓缓延迟发送的时间,让跟踪雷达误认为目标正在飞离,于是调整距离门,一旦跟踪雷达的距离门只能接收到伪波后,飞机就立即关掉干扰装置,跟踪雷达就失去了目标。
                  多普勒雷达跟踪目标是采用速度门(Velocity Gate)方式,在跟踪到空中目标时设定一个特定频率区段,只有落于此频率区段内的雷达回波才进行分析处理,因此可采用速度门拖引(Velocity Gate Pull-Off)的方式进行迷惑。机上的干扰装置逐渐提高伪波功率并缓缓改变伪波的频率,让跟踪雷达误认为目标正在改变飞行速度,于是调整速度门,之后的结果就是完全失去目标。
                  圆锥扫描雷达对电子干扰几乎完全无招架之力,机上的干扰装置只需根据接收到的跟踪雷达波强度,发送一强度与其成反比的伪波,就会在跟踪雷达上产生一跟踪错误的信号,驱动跟踪天线偏离目标方位,进而丧失目标的所在。


                26楼2014-09-22 08:46
                回复
                  后续发展
                    运输机遭到肩射防空导弹攻击时,若机上装有各种反制装备就能增强生存能力,最近的发展重点放在以战术、机动动作、信号控制来强化生存能力。美国空军第46测试联队(Test Wing)曾完成一项飞机对肩射防空导弹存活可行性联合研究(Joint Aircraft Survivability to MANPADS),结论是∶大型飞机的战术、技术、和程序虽都能提高遇到攻击的生存能力,但还需改善飞机的抗损性做为第二道防线,让飞机即使已遭到攻击,仍能安全落地。


                  27楼2014-09-22 08:46
                  回复
                    近年来的一些地区性非对称军事冲突中,参战国都依赖运输机完成大规模军事人员及物资的远距离境外部署,使得运输机成为战场后勤补给的命脉,也成为敌方游击队或反抗军的第一攻击目标。运输机的体型大、速度慢,是地面防空系统的最佳攻击目标,若遇上机动性强大的肩射防空导弹,更几乎难以幸免,因此运输机的自我防护已成为许多国家空军的重要课题。
                      二次大战以来,运输机的应用与日俱增,冷战结束后,全球不断发生地区性冲突的新局势更助长了这个趋势。运输机队是快速运送作战部队远赴战区的唯一凭借,在各种军事作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现代化武装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也成为敌人极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目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4-09-23 19:22
                    回复
                      近年来的一些地区性非对称军事冲突中,参战国都依赖运输机完成大规模军事人员及物资的远距离境外部署,使得运输机成为战场后勤补给的命脉,也成为敌方游击队或反抗军的第一攻击目标。运输机的体型大、速度慢,是地面防空系统的最佳攻击目标,若遇上机动性强大的肩射防空导弹,更几乎难以幸免,因此运输机的自我防护已成为许多国家空军的重要课题。
                        二次大战以来,运输机的应用与日俱增,冷战结束后,全球不断发生地区性冲突的新局势更助长了这个趋势。运输机队是快速运送作战部队远赴战区的唯一凭借,在各种军事作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现代化武装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也成为敌人极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目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4-09-23 19:22
                      收起回复
                        觉得除了提升运输机自身的性能,还需要做到其起飞降落场地的绝对控制,否则各种干扰措施还是治标不治本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09-25 23: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