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宰牲节的相关条件和证据!
“宰牲节”又叫“忠孝节”也称“古尔巴尼”,“古尔巴尼”是阿拉伯语的译音、又译作“古尔邦”,是伊斯兰宗教术语。本意为“临近”、“靠近”,教法中特指以献性为阶梯而临近安拉、顺从安拉而言。故又译为“忠孝”或“牺牲”等。宰牲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系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意为“献牲”;中国穆斯林亦称之为“小开斋”节、“小尔代”节或“忠孝”节;在我国的新疆和大部分地区又称之为“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尔德·古尔班”的音译,意为“献牲”,其原字意为“接近”,即通过为真主牺牲的表示,渴望接近真主。时间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即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举行活动。宰牲节的奉献是每个有经济能力和屠宰条件穆斯林家庭的责任,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108:1-2)根据伊斯兰法学家安萨里对圣行的研究,他说:“在先知穆圣的时代,穆斯林男子屠宰一头羊作为牺牲,举意既为他本人,也为他的家庭。”
一、宰牲节的起源和证据
先看古兰经的要求
1、安拉说:“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献牲,我的生,我的死,都只为了安拉——全世界的主宰。他绝无伙伴,我只奉到这个命令,我是首先顺服的人。”6章:162——163节。
2、“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礼拜,并宰献牲。”108章:1-2
3、“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的仪式,以便他们记念安拉之名而屠宰他所赐他们的牲畜。你们的主宰是独一的主宰,故你们应当只归顺他。你应当报喜恭顺者。”22章:34节
圣训的教导
4、艾奈斯传述:“先知用两只有角的、毛色黑白相间的绵羊献牲,先知颂念‘台斯米’和大赞词,我亲眼看到先知用脚踩住羊的侧面亲手宰了羊。”(布、穆)
5、宰牲节是在伊历二年(公元623年)制定的。
大约公元前19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伊布拉欣,是一位诚实的人,终其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真主,他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与仪式,以及与之俱来的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一国又一国,为了真主,耗尽了他的青春年华,致力宣扬真主的正教。在伊布拉欣已到老迈时,非常渴望能得一子。真主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子,取名“伊斯玛仪”。
《古兰经》رَبِّ هَبْ لىِ مِنَ الصَّالِحِينَ فَبَشَّرْنَاهُ بِغُلاَمٍ حَلِيمٍ三十七章:100——101节讲义:真主说:“我的主呀!求你赏赐我一个善良的儿子。我就以一个宽厚的儿童向他报喜。”伊布拉欣非常感谢真主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真主的正教而工作。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要接受真主对他的一项考验,来证明他对真主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了众世界之养主,而予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真主对他的考验,فَلَمَّا بَلَغَ مَعَهُ السَّعْىَ قَالَ يَابُنَىَّ إِنِّى أَرَى فىِ الْمَنَامِ أَنِّى أَذْبَحُكَ فَانظُرْ مَاذَا تَرَى قَالَ يَآأَبَتِ افْعَلْ مَا تُأْمَرُ سَتَجِدُنىِ إِن شَآءَ اللهُ مِنَ الصَّابِرِينَ فَلَمَّا أَسْلَمَا وَتَلَّهُ لِلْجَبِينَ وَنَادَيْنَاهُ أَن يَآإِبْرَاهِيمُ قَدْ صَدَّقْتَ الرُّءْيَا إِنَّا كَذَلِكَ نَجْزِى الْمُحْسِنِينَ إِنَّ هَذَا لَهُوَ الْبَلآؤُا الْمُبِينُ وَفَدَيْنَاهُ بِذِبْحٍ عَظِيمٍ وَتَرَكْنَا عَلَيْهِ فىِ اْلآخِرِينَ سَلاَمٌ عَلَى إِبْرَاهِيمَ 古兰三七:102-109 真主说:“当他长到能帮着他操作的时候,他说:“我的小子啊!我确已梦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你究竟有什么意见?他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真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他们俩既已顺服真主,而他使他的儿子侧卧着。我喊叫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我使他的令名,永存于后代。“祝易卜拉欣平安!”
“宰牲节”又叫“忠孝节”也称“古尔巴尼”,“古尔巴尼”是阿拉伯语的译音、又译作“古尔邦”,是伊斯兰宗教术语。本意为“临近”、“靠近”,教法中特指以献性为阶梯而临近安拉、顺从安拉而言。故又译为“忠孝”或“牺牲”等。宰牲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系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意为“献牲”;中国穆斯林亦称之为“小开斋”节、“小尔代”节或“忠孝”节;在我国的新疆和大部分地区又称之为“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尔德·古尔班”的音译,意为“献牲”,其原字意为“接近”,即通过为真主牺牲的表示,渴望接近真主。时间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即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举行活动。宰牲节的奉献是每个有经济能力和屠宰条件穆斯林家庭的责任,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108:1-2)根据伊斯兰法学家安萨里对圣行的研究,他说:“在先知穆圣的时代,穆斯林男子屠宰一头羊作为牺牲,举意既为他本人,也为他的家庭。”
一、宰牲节的起源和证据
先看古兰经的要求
1、安拉说:“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献牲,我的生,我的死,都只为了安拉——全世界的主宰。他绝无伙伴,我只奉到这个命令,我是首先顺服的人。”6章:162——163节。
2、“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礼拜,并宰献牲。”108章:1-2
3、“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的仪式,以便他们记念安拉之名而屠宰他所赐他们的牲畜。你们的主宰是独一的主宰,故你们应当只归顺他。你应当报喜恭顺者。”22章:34节
圣训的教导
4、艾奈斯传述:“先知用两只有角的、毛色黑白相间的绵羊献牲,先知颂念‘台斯米’和大赞词,我亲眼看到先知用脚踩住羊的侧面亲手宰了羊。”(布、穆)
5、宰牲节是在伊历二年(公元623年)制定的。
大约公元前19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伊布拉欣,是一位诚实的人,终其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真主,他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与仪式,以及与之俱来的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一国又一国,为了真主,耗尽了他的青春年华,致力宣扬真主的正教。在伊布拉欣已到老迈时,非常渴望能得一子。真主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子,取名“伊斯玛仪”。
《古兰经》رَبِّ هَبْ لىِ مِنَ الصَّالِحِينَ فَبَشَّرْنَاهُ بِغُلاَمٍ حَلِيمٍ三十七章:100——101节讲义:真主说:“我的主呀!求你赏赐我一个善良的儿子。我就以一个宽厚的儿童向他报喜。”伊布拉欣非常感谢真主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真主的正教而工作。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要接受真主对他的一项考验,来证明他对真主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了众世界之养主,而予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真主对他的考验,فَلَمَّا بَلَغَ مَعَهُ السَّعْىَ قَالَ يَابُنَىَّ إِنِّى أَرَى فىِ الْمَنَامِ أَنِّى أَذْبَحُكَ فَانظُرْ مَاذَا تَرَى قَالَ يَآأَبَتِ افْعَلْ مَا تُأْمَرُ سَتَجِدُنىِ إِن شَآءَ اللهُ مِنَ الصَّابِرِينَ فَلَمَّا أَسْلَمَا وَتَلَّهُ لِلْجَبِينَ وَنَادَيْنَاهُ أَن يَآإِبْرَاهِيمُ قَدْ صَدَّقْتَ الرُّءْيَا إِنَّا كَذَلِكَ نَجْزِى الْمُحْسِنِينَ إِنَّ هَذَا لَهُوَ الْبَلآؤُا الْمُبِينُ وَفَدَيْنَاهُ بِذِبْحٍ عَظِيمٍ وَتَرَكْنَا عَلَيْهِ فىِ اْلآخِرِينَ سَلاَمٌ عَلَى إِبْرَاهِيمَ 古兰三七:102-109 真主说:“当他长到能帮着他操作的时候,他说:“我的小子啊!我确已梦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你究竟有什么意见?他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真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他们俩既已顺服真主,而他使他的儿子侧卧着。我喊叫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我使他的令名,永存于后代。“祝易卜拉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