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古风吧 关注:13贴子:468

回复:【转】【科普】古代名妓雅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玄宗李隆基素爱歌舞。
为了歌舞行乐,宫廷乐舞机构教坊迅速扩大,乐舞艺人多达数万人,其中名家云集,高手如林。
她是乐舞技艺最杰出的女子,为一时之秀,蜚声艺坛。
她本是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人,从小就入外教坊习舞。
以色艺俱全选入内教坊,又得名师传授。
后因唐玄宗梦作《凌波曲》,她为之配舞,从此名振宫中。
唐代郑处晦《明皇杂录》也曾这样写她道:善舞《凌波曲》,出入宫中及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赐以金粟装臂环。
她是善舞凌波,谢阿蛮。

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
——谢阿蛮


36楼2014-09-19 20:25
回复
    她本是富裕人家独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
    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
    奈何南宋萎靡不振又腐败成性,家父以谋反被杀,家母悲痛欲绝,一头撞死。
    她沦落为台州营妓。
    一年七夕,地方官府以此为佳节宴请宾客。
    豪爽之士谢元卿,当即以《七夕》为题,命她当场赋词。
    又提出要求,限用他的姓氏为韵。
    苛刻的赋词条件,令素有才学之名的东道主台州太守唐仲友瞠目。
    她抱起琵琶,轻拢慢捻,转瞬间,弹唱出《鹊桥仙》。
    此后,唐仲友引以为知己,常有书信往来,最后互生爱慕,定情天台山。
    南宋淳熙九年,因唐仲友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怀恨在心,将她抓捕,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与唐仲友有伤风化。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
    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将她放出。
    岳霖判令从良,后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她是风尘错误,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严蕊


    41楼2014-09-19 20:27
    回复
      她是歌妓出身的南朝陈后主贵妃。
      听闻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
      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
      她在做龚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
      以至于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她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
      北朝的隋文帝杨坚正大举任贤纳谏,减轻赋税,整饬军备,消除奢靡之风。
      而陈后主竟然奢侈荒淫无度,臣民也流于逸乐,给隋朝以可乘之机。
      隋文帝开皇八年三月,由晋王杨广节度,分进合击,直指陈朝都城建康。
      当北朝攻进南朝,后宫佳丽都已列在景阳殿前听候发落,还不见了她与孔贵妃。
      众人翻遍宫中,最后在一口井中找到她、陈后主、孔贵妃三人。
      士兵们一见欢声大笑。
      据传由于井口太小,三人一齐挤上,她的胭脂被擦在井口。
      从此,这口井被叫做胭脂井。
      南朝虽亡,但她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啊,几许风流随风而去。
      她是玉树后庭,张丽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张丽华


      42楼2014-09-19 20:28
      回复
        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称为回雁峰。
        她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闺秀,因黄巢起义,战乱骚扰,随家人避难来到衡阳。
        父母双亡后她生计失去着落,只好凭着天生一副婉转歌喉,加上美貌和高雅的气韵,做了歌妓。
        一日,御史大夫夏公商经过衡阳。
        当地郡守在口雁峰下的雁峰寺中设筵款待,召她献歌凑兴。
        她端坐厅中,睹物思乡,亮开歌喉,唱出一曲高亢激越的“雁归来”,歌声悠扬,惊动四座。
        夏公商亲自为她题诗,自此她名声大振,身价百倍。
        因她艳名远扬,不少商人许以重金求娶她为妻为妾。
        而她多是以礼相待,以歌相奉,决不肯委身相随。
        不料,终有一天,她遇见一人。
        那人是洛阳的世家子弟柳富,仪表英俊,气度儒雅,本是读书出身。
        因未考取功名而改习武艺,练有一手好剑法。
        在家年轻气盛,惹了不少是非。
        父亲为了磨练他的性子,增长见识,就让他随商队南行,同时学习经商。
        很快,二人成为情侣,正准备共结百年之好。
        柳富家里派仆人专程从洛阳赶来找柳富,说是老主人已病逝,催请小主人火速赶回洛阳奔丧。
        自他走后,了无音讯,秋风起时,鸿雁南来,也无消息。
        其实柳富也想来见她,只是他深陷牢狱,待他出来后又遇上各藩镇交兵混战,南北道路阻隔。
        她等待的苍茫了,不知何日是佳期。
        惆怅中,她登上回雁峰顶,仰望着满天鸿雁纷纷北去。
        凄婉的歌声响彻云霄,山谷回应,歌声不绝。
        雁有灵,绕着回雁峰,徘徊不前。
        她一遍又一遍的唱,终于声嘶力绝,倒下悬岩,一缕芳魂也随雁群飘飘北去。
        而这时,多情的柳郎正艰难地行进在南来的路上……
        她是回雁峰下,王幼玉。

        秋满潇湘浦,歌彻回雁峰。
        ——王幼玉


        43楼2014-09-19 20:29
        回复
          明宪宗时期,虽京都早已迁至北京,但金陵故都依旧繁华似锦。
          自古秦淮河畔多名妓,此时的她与邵三都是自立艳帜的诗妓。
          虽她们同操一业,又是好友,性情风格却迥然不同。
          邵三年十八,性情温婉娴静,她虽仅十六岁,性格却清雅孤高。
          两人也有共同之点,就是卖艺不卖身,主要以诗文弹唱酬客。
          宪宗成化十四年冬天,闽县世家子林景清路过金陵。
          被邵三温柔娇艳的风采迷住。
          她正巧路过,看见林景清随手搁在茶几上的诗笺,生了倾慕之情。
          邵三看出她的心思,想成其好事。
          三人碰杯畅饮,言谈更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转眼已是夜阑人静,邵三知趣地悄然离席归去,当晚林景清留宿,与她同入鸳鸯帐。
          数月之后,林景清所带盘缠用尽,家父催他归家。
          林景清打算回家后禀明父母,再马上回头来迎娶她。
          此时明朝廷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国家一派混乱。
          东海倭寇乘虚而入,在闽浙沿海一带烧杀劫掠,肆无忌惮。
          林景清本想冒险北行,无奈父母坚持反对,直到六年后。
          他迫不及待地兼程北上,一路思念情人,归心似箭。
          一天晚上,在白沙渡泊船他见一女子从河对岸渡水而来。
          正是她。
          一对情人说说哭哭笑笑,不觉就已东方发白,荒村鸡唱。
          林景清眨了眨眼,再一看,怀里的情人倏忽竟不见了,不过是南柯一梦。
          待他来到金陵,才知佳儿已逝。
          深夜不寐,他索性起身蹁步来到廊下。
          无意中回头,隐然看见卧室内烛影闪动,一身盛妆的她含笑坐在芙蓉帐中,神貌一如往昔。
          二日,邵三进来照应竟见林景清躺在馆中玉香的身边,气息已尽。
          她是玉碎香凝,杨玉香。

          唯愿来世,与君偕老,莫负相思。
          ——杨玉香


          45楼2014-09-19 20:30
          回复
            中国传统的知识份子,在私生活上,很多人具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告诫子弟,不能涉足娼家,纵情声色。
            而其本人,却以风流自诩,涉足花丛。
            此谓道貌岸然!
            她乃衡阳名妓,莺声润耳,字迹娟秀,国色天香。
            王闿运正值而立之年,平日为人作风极其检点严肃,从来不近女色,腹文章,能今博古,已斐声海内。
            衡阳历来是湘南有名的商业城市,富商巨贾云集,都久仰他的清名,争相邀他赴宴。
            他本不爱与富商打交道,为了贫寒子弟筹集学费,只好周旋。
            温柔乡,英雄冢。他自见到她第一眼,便把程朱理学抛一边,又做了回新郎。
            她本是曾国藩安排给王闿运的美人计,也倾慕王闿运的才华,自是百媚横生,设法挑动王的春心。
            待曾国藩邀请他写《湘军志》,王闿运在掌握了大量事实材料之后,按事实求是的原则,写出了提纲,请曾过目。
            当曾看到有些地方是在为他抹黑之时,让他删去。并以王闿运与她风流之事威胁。
            她知道后,嚎陶痛哭,向他也讲述有人如何收买和威胁于她,要她以色相拉王下水。
            并道明日她便离开,以此挽回王闿运清誉。两人曾经互作诗以示诀别。
            他道:慧剑情缘今已矣,灵犀一点喜相通。
            她回道:岂为荣衰有离合,玉肌冰骨怨春风。
            王闿运离曾之后,仍依史实,写下了《湘军志》。
            近代大名士杨度,当代大画家齐白石都是王闿运的学生。
            她是冰肌玉骨,花燕芳。

            人生离合等浮萍,梦到邯郸便不醒。满眼繁荣烟雾散,空留江山数峰青。
            ——花燕芳


            46楼2014-09-19 20:30
            回复
              她曾是大唐玄宗时期的琵琶妙手,年少初涉风月,常周旋于天子王公间播云弄雨,且自鸣得意。
              随着年龄增长,姿色已衰,只好嫁给一商人为妇。
              哪知这个商人却是个只重金钱不重情义的人,竟抛下她外出做生意去了。
              她只落得独守空船,悲对明月,泪湿衣衫,四处漂零。
              她闻识胡秋娘慈善,决定从京城长安南下至金陵,乘船溯江而上。
              在路途与白居易相识相知,浔阳夜语,一曲琵琶,意使“江州司马青衫湿”。
              无奈白居易碍于年龄差距而未纳为妾,遂留养家中直至老死。
              她是琵琶圣手,裴兴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裴兴奴


              49楼2014-09-19 20:32
              回复
                她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
                后家道中落,为徐州守帅张愔妾,白居易曾见其一面,盛赞: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两年之后,张愔病逝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
                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
                她无法忘记夫妻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
                张府易主后,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
                白居易得知此事,思忖她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何不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
                在诗人心目中,节操美名重于生命。
                于是他给她写了一首诗,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她恨,恨她以至此,白居易竟要逼死她,她怨,怨自身零落,夫君早逝。
                她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她而后绝食十一日,死前用尽全力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她把白居易比做小儿,不懂她的冰清贞洁,竟要逼死她。
                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闻之后抑天长啸,可是悔之晚矣……
                她是守节不移,关盼盼。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
                ——关盼盼


                50楼2014-09-19 20:32
                回复
                  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州刺史郑仁仰的有一子郑元和。
                  他一表人才,聪明好学,全家以他为傲。
                  九月来到进京赴试,听闻烟花之地甚妙,好奇之下来到平康里。
                  郑元和自是看不中胭脂俗粉,径自往前走,在鸣河曲前,见一女子。
                  她无风尘之气,面颊含羞,娇艳欲滴。
                  她原来是仕家女子,因父亲失挫而被迫流落青楼。
                  郑元和沉迷温柔乡,早已把考试抛到九霄云外。
                  时间飞逝,郑元和盘缠已尽,鸨母见无油水可捞,将他撵走。
                  郑元和流落街头,家父听闻与他断绝关系,只能做“凶肆歌者”。
                  她被软禁一段日子,开始寻找郑元和。她把积蓄交给郑元和,让他为她赎身。
                  并在城外买了一座简陋的小屋安顿下来,每日靠织布维持生活。
                  而郑元和从此埋头苦读,终于在天宝十年中进士及第,又名列直言极谏科第一,授职成都府参军。
                  她以为情人一步登天,会抛弃自己。
                  但他道,我贫贱时你不弃我,如今我富贵之事亦决不负你。
                  二人同去任上,恰好郑仁仰调成都府尹,父子二人在成都相遇。
                  在她调和之下,父子和好。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唐玄宗逃至成都,对郑元和深表赞赏,亦很钦佩她的情义之举。
                  回朝后,封她为汧国夫人。
                  她是情深意重,李亚仙。

                  贫贱不移,富贵不弃。
                  ——李亚仙


                  52楼2014-09-19 20:33
                  回复
                    她,邯郸名妓,袅娜娉婷、楚楚依人,人又聪慧。
                    吕不韦不惜巨资,为她赎身,纳她为妾。
                    她得知吕不韦狸猫换太子的计策,笑道,妾定从之。
                    待两人鱼水之欢数日,她色诱秦孝公之子异人。
                    笑语盈眸,极其挑逗之能事,转动一双秋波,与他对映成趣。
                    将异人勾引得欲人难禁,莫知所措。
                    秦孝文王归天,异人则名正言顺地作了秦国的国君,是为秦庄襄王。
                    她所生之子为太子。
                    后献美貌宫女给庄襄王,夜夜红帐春暖。
                    男女间之事,极为消耗精力,庄襄王经不起这等轮番激战的折磨。
                    在他三十六岁那年,便一命归阴。
                    她与吕不韦扶持自己亲儿上位,造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一代霸主。
                    庄襄王驾崩时她还正值而立之年,正是大好年华,孤衾独守,她怎甘孤孀的冷清岁月。
                    她常诏吕不韦进宫,两人再续前缘,以娱其性。
                    后将市井小民嫪毐召入宫中为假太监,与他有染,并生子。
                    这嫪毐见自己深得太后垂爱,并有两子,暗地里起了篡位之心。
                    秦王嬴政听闻暴怒,处以嫪毐五马分尸,引嫪毐入宫吕不韦死罪。
                    她闻听吕不韦死讯,恸不欲生,每日以泪洗面,在悲苦中苟活三四年抑郁而死。
                    她是入主秦宫,赵姬。

                    不拥吴姝与赵姬,不笺尔雅作书痴。
                    ——赵姬


                    53楼2014-09-19 20:33
                    回复
                      她本是唐朝盛名的名妓,艳丽无双,绝代芳华。
                      后为江夏姜使君侍婢,素面笑迎来客。
                      那一日,有一人青衣进门,名韦皋,她如常般引进,却迷失在他温文尔雅的笑中。
                      明明只是一句寻常话,她却未忘。
                      他说,多谢姑娘……
                      多么俗套的情节,他入仕,归省,把她留在这里,许久未归。
                      她以为他不会回来了,绝食以殉情。
                      哪知,上天让她获得新生,一张陌生的脸庞,不似当初艳丽非常,却清秀可人。
                      她再次来到他身旁,行礼,妾身玉箫,愿为君妾。
                      她是轮回再生,玉箫。

                      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 。
                      ——玉箫


                      54楼2014-09-19 20:33
                      回复
                        她为青楼名妓,有一人钟情于她。
                        此人洛阳人士,贩卖木材为生。
                        爱她到了痴迷程度,但无钱为她赎身,只好每日到青楼相会。
                        当地郡王雅好音乐,闻其名,召见。后为她赎身留之。
                        王某得知,悲痛万分,求郡王府下人传话给她。
                        若能见上一面,当死而无憾。
                        她把事情告诉了郡王,郡王笑道,见可以,自宫就行。
                        王某割势,几绝,越三月始痊。
                        郡王见他真子宫,留他伺候。
                        王某欣然,心想能见心上人,心花怒放。
                        《情史》作者叹道:相爱,本以为欢也。
                        情安在乎?惟淫心未除故耳。
                        此一见时,有无穷之情。
                        此一见后,更无余情。
                        她是王生倾心,唐玉簪。

                        情安在乎?惟淫心未除故耳。不留他人余欢之地,而专以一见为快。此一见时,有无穷之情。此一见后,更无余情。
                        ——唐玉簪


                        56楼2014-09-19 20:34
                        回复
                          她本是好人家女儿,只因为父偿债,被卖与他人作小。
                          岂料,那人出事,死在监狱。
                          她被官卖,竟落入娼家。
                          倭寇为乱之际,她窜走桐乡,被为徐明山所虏。
                          绝爱幸之,尊之为夫人。
                          凡他一切计划,唯她意指使。
                          后,督府胡宗宪偷派说客。
                          说客与她有故,以金珠宝玉私贿。
                          她劝徐明山归降,徐明山最后从之。
                          怎料徐明山终为胡宗宪所害,跳河自杀。
                          她欲同死,被阻,遂不复艳妆。
                          胡宗宪与诸将领饮酒,醉中与她相狎。
                          醒后,胡有悔意,又将她赐与麾下军官。
                          她意不自得,死时呼:“明山,明山!我负尔,我负尔!失尔得此,何以生为?”
                          她是死谢明山,王翠翘。

                          生负明山,愿与明山完死案。死案才完,早已前愆断。再世重欢,又要从算。天心幻,祸兮福倚,做出教人看。
                          ——王翠翘


                          57楼2014-09-19 20:34
                          回复
                            她生活于元末明初时代,江西临川人。
                            散曲家,歌舞名伎。人称颇通文墨,滑稽歌舞。
                            曾是艺人李四之妻,与抚州常推官儿子三舍相好。
                            碍于丈夫监视,两人夜奔,结果事情败露。
                            她自感羞愧,搬到广海居住。
                            途径赣州,闻全普庵风流之名,欲见之。
                            全普庵以受刑妇人,拒。
                            她道,妾身途经此地,听闻大人清名,若能见之,死而无憾。
                            全普庵听之,遂生同情之心,把她召进府中。
                            此时客座满堂,全公即兴吟出《清江引》曲的首句,无人能对。
                            她应声便续道,全普庵听之,赞赏。
                            全普庵将她纳为妾,后全普庵为朝廷尽忠而死,她恪守妇道,善终于家。
                            她是江右才伎,刘婆惜。

                            青青子儿枝上结,引惹人攀折,其中全子仁,就里滋味别,只为你酸留,留意儿难弃舍。
                            ——刘婆惜


                            58楼2014-09-19 20:34
                            回复
                              她本名云英,华亭人。
                              她原系官宦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
                              十三岁那年,父亲受宫廷牵诛,母亲气激身亡,家遭藉没而为杭州歌唱院艺人。
                              不到三年,因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陪颖,才华出众。
                              她虽说是妓,但冰清玉洁,卖艺不卖身,红极一时。
                              秦少游曾有著名的词《满庭芳》,她为诗改韵,但仍能保持原词的意境、风格,丝毫无损原词的艺术成就。
                              若非大手笔,岂能为也!
                              十六岁的她与已到知命之年的苏东坡相遇,虽她已被东坡赎身。
                              但受到世俗伦理束缚,两人不能结为连理。
                              她曾为东坡抚琴一首,东坡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
                              一日东坡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她笑诺。
                              东坡曰:何谓湖中景?
                              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又问:何谓景中人?
                              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
                              再问:何谓人中意?
                              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还问:如此究竟如何?她不答。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东坡本想劝说她从良,谁知一语惊醒梦中人。
                              她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
                              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一句笑侃,铸成玲珑山多了一位僧尼。
                              长伴青灯没几年,玉殒梦醒,红颜薄命年仅二十四。
                              她是笑言看破,琴操。

                              东坡一语痴迷破,才子吟诗悟性情。落发琴操魂断后,卧龙古刹寂青灯。
                              ——琴操


                              59楼2014-09-19 2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