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于
于姓源自姬姓。周武王次子叔分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县西北),后代子孙遂以国为姓,称邘
氏。后去邑旁成为于氏,史称于姓正宗。此外,北魏时,东海于公裔孙,随拓跋陵迁居代州,改姓
为万忸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恢复于姓;唐代淳于氏为避唐高宗永淳年号之讳,改姓于。
河南沁阳北部是于姓的发祥地。秦汉时期,于姓向周边播迁至山西、河北、安徽、山东、陕
西、甘肃一带,形成三大郡望:河南、东海、河内。晋永嘉之乱,为躲避战乱,河南南部的于姓就
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于姓繁衍昌盛起来,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
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
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于姓以山东为最多,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
省亦多此姓。于姓迁居赣闽粤地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
于姓郡望有河南、东海、河内。
于姓源自姬姓。周武王次子叔分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县西北),后代子孙遂以国为姓,称邘
氏。后去邑旁成为于氏,史称于姓正宗。此外,北魏时,东海于公裔孙,随拓跋陵迁居代州,改姓
为万忸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恢复于姓;唐代淳于氏为避唐高宗永淳年号之讳,改姓于。
河南沁阳北部是于姓的发祥地。秦汉时期,于姓向周边播迁至山西、河北、安徽、山东、陕
西、甘肃一带,形成三大郡望:河南、东海、河内。晋永嘉之乱,为躲避战乱,河南南部的于姓就
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于姓繁衍昌盛起来,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
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
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于姓以山东为最多,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
省亦多此姓。于姓迁居赣闽粤地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
于姓郡望有河南、东海、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