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急!请您听我说!

上图灭火帽压着的是U形叉口弹片,图中最亮一个弹片边我们暂且叫它“棘爪”吧

上面是打火轮和齿轮装配在一起的,其中齿轮我们暂且叫它“棘轮”

上图是打火机构的剖面,“棘爪”弹片压着“棘轮”,是典型的“棘轮棘爪”机构

见上图:当打火时,棘爪弹片U型叉口压着火轮,靠摩擦带动旋转,同时棘爪推动棘轮,旋转后打火。(蓝色记号由原来的正上方旋转了90度)

上图是当火盖关闭时,弹片(棘爪)滑过棘轮,到下一个打火开始的位置。

见上图:听说6800容易坏一些,您看看弹片,由于位置所限,6800弹片又细又长。
现在我想说的是:这个弹片非常重要。(参考第一张图)如果灭火冒把弹片一端压死,长期压另一端,您想想看,压下的弹片又能用多少次呢?如果材质不好的话,很快就会疲劳而离开棘轮。(是传说中的跳齿吧)
奥产的棘轮和棘爪弹片材质好,相互减磨(有周围使用了8-10年的机友的火机作证),更重要的是弹片的另一端是活动的,请您帮我想想:要掰直一个另一端活动的弹片,谈何容易!我想奥产的当年敢保修十年,无非是火轮耐温耐磨、棘轮棘爪机构件材质精良(这些估计别人保密的),这可能就是核心技术吧!
最后回到主题,由于我看了打火的结构,我在使用时奥产火机就不会“压”着火轮打火,长期那样棘爪弹片会受不了的。东北人管IMCO火机叫“拔拉压”,我看您就“拔拉”就可以了。我不使用ZIPPO火石,水货太多(包括其它细火石),那东西硬,有的细,要用力压着打火,才能点着,很伤弹片的,何况现在爱酷火石又都不贵,8元十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拍”,本人不接受差评啊!!!

上图灭火帽压着的是U形叉口弹片,图中最亮一个弹片边我们暂且叫它“棘爪”吧

上面是打火轮和齿轮装配在一起的,其中齿轮我们暂且叫它“棘轮”

上图是打火机构的剖面,“棘爪”弹片压着“棘轮”,是典型的“棘轮棘爪”机构

见上图:当打火时,棘爪弹片U型叉口压着火轮,靠摩擦带动旋转,同时棘爪推动棘轮,旋转后打火。(蓝色记号由原来的正上方旋转了90度)

上图是当火盖关闭时,弹片(棘爪)滑过棘轮,到下一个打火开始的位置。

见上图:听说6800容易坏一些,您看看弹片,由于位置所限,6800弹片又细又长。
现在我想说的是:这个弹片非常重要。(参考第一张图)如果灭火冒把弹片一端压死,长期压另一端,您想想看,压下的弹片又能用多少次呢?如果材质不好的话,很快就会疲劳而离开棘轮。(是传说中的跳齿吧)
奥产的棘轮和棘爪弹片材质好,相互减磨(有周围使用了8-10年的机友的火机作证),更重要的是弹片的另一端是活动的,请您帮我想想:要掰直一个另一端活动的弹片,谈何容易!我想奥产的当年敢保修十年,无非是火轮耐温耐磨、棘轮棘爪机构件材质精良(这些估计别人保密的),这可能就是核心技术吧!
最后回到主题,由于我看了打火的结构,我在使用时奥产火机就不会“压”着火轮打火,长期那样棘爪弹片会受不了的。东北人管IMCO火机叫“拔拉压”,我看您就“拔拉”就可以了。我不使用ZIPPO火石,水货太多(包括其它细火石),那东西硬,有的细,要用力压着打火,才能点着,很伤弹片的,何况现在爱酷火石又都不贵,8元十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拍”,本人不接受差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