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在张无忌手上,愣是由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傲视中原武林,直指大元政权。
万安寺解救大六派,是张无忌就任教主后,干得第一件大事。很难设想,如果教主不是张无忌的话,会有谁想要去万安寺救六大派?应当说,万安寺事件给张无忌化解正邪两派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契机,让他可以因此一举扭转两派的对立局面,并促成两派的和解乃至融合,以齐心协力、共抗胡虏。
张无忌的目的达到了一半。
救出六大派后,空智就代表了六大派表明了和解的态度:“中原六大派与明教为敌,但张教主以德报怨,出手相救,双方仇隙,自是一笔勾销。今后大伙儿同心协力,驱除鞑虏。”
恩怨看起来已经化解,张无忌也众望所归地成为事实上的武林盟主。但明教与六大派的抗元统一战线能形成吗?事实证明是不能的。六大派更醉心于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对于政治则采取冷漠主义,上半部分已经分析过了。现在再证实一遍。应当说空智也知道明教是反元的,不然说不出“同心协力,驱除鞑虏”的话来;但对此了解有多深,值得怀疑。后来成昆一番胡言乱语,竟然相信了明教与蒙古朝廷势力相勾结。这个实在不能理解,只能说明少林对政治乃至民族大业并不关心,明教各地的反抗斗争已经风起云涌了,少林派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么?看来出家人除了放不下一些仇恨,当真四大皆空了。
接下来的少林屠狮大会更象一幕闹剧。少林寺出尔反尔,忘了新恩,拾起旧仇,捏着谢逊这张底牌要和明教算总账了,并团结了一切能团结起来的力量来与明教相抗衡。当然,这是成昆的阴谋,整个江湖被玩弄在这个阴谋家的股掌之中,但少林就没有一丝半点的私心吗?我看借此压倒明教,重新在他的小江湖上称雄才是潜意识里的目的。不要忘了少林手中还有一张王牌——三大神僧。假如少林没那点说不清、道不白的心理在作崇,成昆能那么轻松玩得转吗?
请柬一出,各派纷至。有些门派坚定地站在明教这边,这是张无忌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有来寻仇的,有为屠龙刀而来的,当然,不排除也有来看热闹的。可以想见,张无忌江湖大同的理想泡沫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砰然破灭。他对江湖的曾经抱有的幻想太过天真了,他这时应当清醒过来,仇恨与利益才是江湖的主题!
元兵攻打少林寺又给了张无忌一个契机,张无忌凭着临时抱佛脚,从《武穆遗书》里学到的一些兵法,率领群豪击退了元兵,(应当说,张无忌在这一刻充分显示了作为领袖的综合才干),从而奠定了其在武林 中的盟主地位,也进一步改善了明教与中原各大派的关系,彻底重塑了明教在武林中的形象。
张无忌的使命完成了一半。
他没能使正邪两派做到真正的融合,实际上那也不可能,但他终于化解了两派多年沉积的仇怨,做到了使这两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江湖重归了宁静。
江湖是该到了重归宁静的时候了。
结一个仇可能只要片刻的时间,一把剑,只须电光石火的功夫,就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毁掉一个门派的希望;同时,也结下血腥的仇恨之果,不知还有多少冤魂因此含恨九泉,世世代代,冤冤相报。而化解这样一眨眼间就结下的仇恨,也许需要几代人的血与泪。
仇恨,世间又有几人能看透?而整个江湖的仇恨集中起来,其结果,必定是地狱般的毁灭。
当张无忌父母穿越正邪之恨,幸福而惶惑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将注定为化解这场仇恨而诞生。
当地狱之火在光明顶上熊熊燃烧之际,神派来了他的使者,带着包容一切的微笑,带着爱与和平的祝愿,降临到这里,他的目光刺破了铁般坚硬的黑暗。
一个个曾经伤害或正在伤害他的人,他一个个地宽恕过去。
邪恶之魔战栗了,骇然退缩,它被人性的灿烂光辉刺痛了眼睛。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处于人类之中。”
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江湖重归宁静,中原一片生机,至高无上的皇冠在不远处等着他去亲手戴上。
但是,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岁月,该为自己好好活着。他偕同爱侣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片喧嚣之地,背对大好江山,飘然归去,再不回头。
万安寺解救大六派,是张无忌就任教主后,干得第一件大事。很难设想,如果教主不是张无忌的话,会有谁想要去万安寺救六大派?应当说,万安寺事件给张无忌化解正邪两派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契机,让他可以因此一举扭转两派的对立局面,并促成两派的和解乃至融合,以齐心协力、共抗胡虏。
张无忌的目的达到了一半。
救出六大派后,空智就代表了六大派表明了和解的态度:“中原六大派与明教为敌,但张教主以德报怨,出手相救,双方仇隙,自是一笔勾销。今后大伙儿同心协力,驱除鞑虏。”
恩怨看起来已经化解,张无忌也众望所归地成为事实上的武林盟主。但明教与六大派的抗元统一战线能形成吗?事实证明是不能的。六大派更醉心于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对于政治则采取冷漠主义,上半部分已经分析过了。现在再证实一遍。应当说空智也知道明教是反元的,不然说不出“同心协力,驱除鞑虏”的话来;但对此了解有多深,值得怀疑。后来成昆一番胡言乱语,竟然相信了明教与蒙古朝廷势力相勾结。这个实在不能理解,只能说明少林对政治乃至民族大业并不关心,明教各地的反抗斗争已经风起云涌了,少林派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么?看来出家人除了放不下一些仇恨,当真四大皆空了。
接下来的少林屠狮大会更象一幕闹剧。少林寺出尔反尔,忘了新恩,拾起旧仇,捏着谢逊这张底牌要和明教算总账了,并团结了一切能团结起来的力量来与明教相抗衡。当然,这是成昆的阴谋,整个江湖被玩弄在这个阴谋家的股掌之中,但少林就没有一丝半点的私心吗?我看借此压倒明教,重新在他的小江湖上称雄才是潜意识里的目的。不要忘了少林手中还有一张王牌——三大神僧。假如少林没那点说不清、道不白的心理在作崇,成昆能那么轻松玩得转吗?
请柬一出,各派纷至。有些门派坚定地站在明教这边,这是张无忌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有来寻仇的,有为屠龙刀而来的,当然,不排除也有来看热闹的。可以想见,张无忌江湖大同的理想泡沫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砰然破灭。他对江湖的曾经抱有的幻想太过天真了,他这时应当清醒过来,仇恨与利益才是江湖的主题!
元兵攻打少林寺又给了张无忌一个契机,张无忌凭着临时抱佛脚,从《武穆遗书》里学到的一些兵法,率领群豪击退了元兵,(应当说,张无忌在这一刻充分显示了作为领袖的综合才干),从而奠定了其在武林 中的盟主地位,也进一步改善了明教与中原各大派的关系,彻底重塑了明教在武林中的形象。
张无忌的使命完成了一半。
他没能使正邪两派做到真正的融合,实际上那也不可能,但他终于化解了两派多年沉积的仇怨,做到了使这两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江湖重归了宁静。
江湖是该到了重归宁静的时候了。
结一个仇可能只要片刻的时间,一把剑,只须电光石火的功夫,就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毁掉一个门派的希望;同时,也结下血腥的仇恨之果,不知还有多少冤魂因此含恨九泉,世世代代,冤冤相报。而化解这样一眨眼间就结下的仇恨,也许需要几代人的血与泪。
仇恨,世间又有几人能看透?而整个江湖的仇恨集中起来,其结果,必定是地狱般的毁灭。
当张无忌父母穿越正邪之恨,幸福而惶惑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将注定为化解这场仇恨而诞生。
当地狱之火在光明顶上熊熊燃烧之际,神派来了他的使者,带着包容一切的微笑,带着爱与和平的祝愿,降临到这里,他的目光刺破了铁般坚硬的黑暗。
一个个曾经伤害或正在伤害他的人,他一个个地宽恕过去。
邪恶之魔战栗了,骇然退缩,它被人性的灿烂光辉刺痛了眼睛。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处于人类之中。”
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江湖重归宁静,中原一片生机,至高无上的皇冠在不远处等着他去亲手戴上。
但是,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岁月,该为自己好好活着。他偕同爱侣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片喧嚣之地,背对大好江山,飘然归去,再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