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核吧 关注:5,366贴子:68,561

淋巴结结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淋巴结结核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据统计居肺外结核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浅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最多(68%~90%),其次为腋下。深部淋巴结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纵隔淋巴结结核和腹腔淋巴结结核近年来报道增多,且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应予以重视。


1楼2014-09-17 20:53回复
    有人没,我要科普了


    2楼2014-09-17 20:53
    回复
      一、发病机制和病理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可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而感染发病,纵隔和腹内淋巴结也常见为邻近器官病灶直接侵犯。因解剖部位不同而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分述如下:


      3楼2014-09-17 20:54
      回复
        (二)纵隔淋巴结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经由呼吸道感染后,在肺内形成炎性病灶,成为原发灶,结核杆菌沿淋巴管流入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引起多组淋巴结炎性肿大或干酪样坏死,若机体免疫功能较强,侵入的结核菌量少,毒力弱则一般不发病,肿大的淋巴结逐渐吸收或形成钙化,若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毒力强,又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则病情迅速恶化,肿大的淋巴结干酪样变性坏死,液化,形成纵隔增殖性淋巴结或结核性脓肿,肿大的淋巴结或脓肿压迫毗邻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症状及体征。


        5楼2014-09-17 20:55
        回复
          (三)腹内淋巴结结核
          尽管该病常为全身结核的一部分,但是单独发病亦非少见,年老体弱,糖尿病、艾滋病等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感染途径有血行播散和肠道感染,以后者多见,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小肠及结肠由淋巴播散或邻近器官的直接侵犯引起。腹内淋巴结核多见于中青年。病理改变主要有①肉芽肿性淋巴结炎;②淋巴结干酪坏死;③淋巴结脓肿;④淋巴结钙化。


          6楼2014-09-17 20:55
          回复
            (三)腹内淋巴结结核
            根据腹内淋巴结结核的部位和累及的范围分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和肠系膜以外的淋巴结结核。
            1.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慢,多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结核同时存在,当仅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广泛或局限肿大而无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结核时,则倾向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但不多见。局部症状常以腹痛、腹泻开始,腹痛多位于脐周围、左上腹、右下腹的局限性固定性隐痛、钝痛或绞痛,阵发或间歇性发作。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便秘者。由于钙化或肿大的淋巴结融合团块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相互粘连则可触及肿块,不易移动有压痛,并腹水时有移动性浊音,如继发感染形成混合型脓肿,则易破溃到腹腔出现急腹症表现。
            2.肠系膜以外的淋巴结结核 根据感染途径分为血行播散和非血行播散两型,非血行播散型淋巴结受累较为局限,主要多位于肠系膜根部,以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多见,但大小网膜、肝门区及胰周围均可受累,后腹膜淋巴结受累少,且多位于第2~3腰椎椎体以上平面淋巴结,此与淋巴引流有关。血行播散型为全身结核感染的一部分,常合并肺结核及腹内脏器结核。腹内淋巴结受累并常可累及第2~3腰椎椎体平面以下的后腹膜淋巴结。盆腔生殖器结核沿淋巴道播散也可累及腹膜后间隙中较大血管周围上下部分淋巴结。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病程长、进展慢,也可急性起病,未必可发现结核病史。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全身表现为主,缺乏腹部体征,常有不同程度发热、盗汗等表现;也可以腹部表现突出,腹痛、腹部压痛,部分可触及肿块,消化道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瘘、消化道出血,可伴有结核性腹膜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腹内淋巴结易融合粘连,临床上常因扪及肿块或B超、CT检查发现占位病变而误诊为肿瘤。特别是胰周围、脾门、肝门、十二指肠韧带、胆囊等周围淋巴结结核,干酪液化融合,淋巴结周围炎破溃或粘连,可导致局限性腹膜炎、胆总管受压则出现黄疸,肝门、肝静脉血栓、区域性门脉高压等复杂的临床表现。
            临床常见患者同时出现浅表淋巴结结核和深部淋巴结结核,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同时存在。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腹内淋巴结肿大,应考虑到结核病的可能,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9楼2014-09-17 20:57
            回复
              三、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颈部淋巴结结核
              1.X线检查 发现淋巴结钙化,肺部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有助于诊断。
              2.B超检查 B超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常多发,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淋巴结集聚融合成团,有成囊性,其中可有较高回声的凝固坏死区,干酪液化周围周围水肿可表现为周围轮廓不清,如形成冷脓肿则质地不匀。呈现出不均匀低回声区。
              3.CT检查 增强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数目、部位及不同强化类型。强化类型有均匀等密度强化、薄环状周边强化及不均质强化,亦可各类型同时存在。影像学特点为“三多”,既病变数目多,侵犯区域多,多种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4.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及细菌学检查 淋巴结穿刺或活检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确诊的重要方法。特异性分别可达70%或90%以上。而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是首要的诊断手段。


              10楼2014-09-17 20:57
              回复
                (二)纵隔淋巴结结核
                1.X线检查 纵隔淋巴结结核的X线胸片表现:①肿块多位于中纵隔,常为单侧,右侧多见;②肿块呈结节状,部分可有钙化灶;③可同时伴有肺结核病灶;④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在后前位胸片常常只发现纵隔影增宽;⑤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时肿块呈半圆形或梭形,纵径大于横径;⑥隆突下淋巴结肿大时可见气管分叉角度增大。由于多种疾病均可以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故单凭X线影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较为困难。
                2.CT检查 淋巴结肿大部位多为上腔静脉后与气管之间的间隙内、主动脉弓旁、气管分叉上下及肺门部。增大的淋巴结为单发或多发,可融合,呈不规则状,平扫时淋巴结密度较均匀,可见中心部较周围密度低,增强时较小的淋巴结均匀增强,较大的淋巴结有环形强化,为其特点。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当纵隔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或形成气管瘘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意义较大,若经验较多,经过培训后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纵隔淋巴结活检对诊断帮助大。
                4.纵隔镜检查 纵隔镜检查主要用于气管旁、隆突下及两主支气管开始部分的淋巴结肿大。对于前或后纵隔肿块做该项检查有难度。主要用于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依据。对于已经形成寒性脓肿的患者还可以借助纵隔镜切口引流。


                11楼2014-09-17 20:58
                回复
                  (三)腹内淋巴结结核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显示弥漫斑点状和斑块钙化灶,或局限性斑点状钙化灶,以及肠梗阻表现、空回肠多个阶梯样液平。肝、脾、胰、肾、肾上腺等脏器结核,或伴有结核性腹膜炎,有助于诊断。
                  2.B超检查 钙化型淋巴结核表现为斑点、斑块状强回声。非钙化性淋巴结核多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病灶小者呈均匀低回声,病灶大或多个淋巴结融合者,呈不均匀回声,亦可发现无回声区。
                  3.CT检查 CT平扫可发现腹内淋巴结受累的范围及分布情况,明确淋巴结周边情况和融合情况,发现钙化性淋巴结。增强CT对诊断更有价值,对病变及其受累范围、分布、淋巴结周围情况、融合改变、对病灶病灶的继发征象显示得更为清楚。淋巴结环形强化或花环状强化为腹内淋巴结结核较典型常见的表现,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小于1cm的淋巴结结核多为均匀强化,大于1cm的淋巴结结核多为环形强化,少数也可以是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4.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及细菌学检查 以B超或CT引导穿刺淋巴结可取得较高的诊断成功率,经腹腔镜行腹内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或剖腹探查获取病理学检查的指征应为经各种检查方法诊断不能明确、不能除外肿瘤的腹部肿块及其他有手术指征者。活检组织的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是临床医生不能忽视的诊断手段。


                  12楼2014-09-17 20:59
                  回复
                    (三)腹内淋巴结结核
                    由于腹内淋巴结结核易粘连融合,临床常因扪及肿块缺乏腹外结核病依据又无典型结核中毒症状而误诊为肿瘤,或因肠系膜淋巴结急性炎症干酪液化破溃或肠梗阻、急性肠穿孔、出血等。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淋巴瘤和转移瘤等。
                    (1)淋巴瘤:易于淋巴结结核相混淆。淋巴结结核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最常见肠系膜,CT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花环状强化,B超为混合回声,一般病灶边缘欠清,可见淋巴结钙化及腹水,常伴有回盲部结核。淋巴瘤霍奇金病不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未治疗的淋巴瘤CT或B超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密度或回声较均匀,病灶较为广泛。
                    (2)转移瘤:腹内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肿大的淋巴结距原发瘤较近,较大或融合后淋巴结才出现坏死,CT增强也可以呈环形强化,但无钙化。腹内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常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较小病灶(1.0cm)即可呈环形强化,可见钙化灶。
                    (3)与急性、慢性阑尾炎和阑尾炎穿孔的鉴别:儿童及青年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与回盲部肠结核并存多见,易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可达2~3年或更久。当出现急性肠穿孔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干酪液化破溃的急腹症表现,由于忽视慢性腹痛史及长期低热的中毒症状,而常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穿孔。由于术前没有进行抗结核治疗、术后病变常可进展、出现高热、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或混合性感染等不良后果。


                    15楼2014-09-17 21:01
                    回复
                      六、预后肺外结核以颈部淋巴结结核为最常见而预后又好,单纯颈部淋巴结结核表浅易于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必要的局部处理其治愈率几乎100%。深部淋巴结核,如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腹内淋巴结结核,由于容易漏诊或误诊,常常出现并发症后才开始就诊,影响治疗效果,部分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


                      18楼2014-09-17 21:03
                      回复
                        怎么样,科普的还可以不?你们都哪淋巴结核啊?


                        19楼2014-09-17 21:04
                        回复
                          度娘吞了我楼


                          20楼2014-09-17 21:07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9-17 23:2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9-19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