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个卦的六爻表述着一个物态运行一周的关系,所以,在经度坐标上只需要排列一个卦,就表示一个圆周运动完成。而纬度坐标,古先贤不是用爻来表述的,它将八个卦依序的进行了排列。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纬度被作为一个回归年的坐标,虽然是一个摇摆运动,古先贤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胆的等量代换,十二地支等于运行一周,一年等于运行一周,一年就等于十二地支。然而,由于一年的十二地支的量和一天十二地支的量的不同,不能用一卦的六爻来表述,古人就用八卦进行依序排列。然后,八卦依序排列不满十二地支,必须进行五次错位,也就是说,通过错位,让一个卦包含了五个地支关系。这里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用错位,而不用轮次排列,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中,是整体摇摆的,代表着一天运行的卦体,在一个回归年中,从南北两极来看这个摇摆过程表现为南北两极直线上的线段运动关系。说的明白一点,一个回归年的十二地支一周被当成了一条直线,而一天的十二地支被当着是圆周,这样就好理解了。从八卦和十二地支的关系,错位五次可以可以饱和(请注意的是饱和,而不是同步关系)。也就是说,一卦向一个方向运行5个节点后,到达南北极的一个回归线,同理,一个卦象向相反方向再运行5个节点,还原。如果我们将一个卦的六爻视同为通过圆心角的直径,让其在一个圆心点为轴,两个端点在圆周上作5个节点的前后运动,并分别用符号记录下来,用图表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5e2bae5ae6eddc426e7b4f309dbb6a2/4beb72ef76c6a7ef950d3c26fefaaf51f2de668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