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吧 关注:5,642贴子:35,446
  • 5回复贴,共1

介子推事迹略考(修订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发晋国吧,转载请注明。


IP属地:重庆1楼2014-09-14 20:01回复
    介子推事迹略考(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目:
    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晋世家》
    (现代)王利器、王贞珉《汉书古今人表疏证》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南宋洪迈《容斋笔记.三笔》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
    清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黄庭坚〈清明〉诗后注释》
    介子推
    《史记.晋世家》、西汉刘向《说苑.复恩》、曹操《述志令》称“介推”
    东汉蔡邕《琴操》称“介子绥”
    《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称"介山子推"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介山子然”
    在这些称谓中,“之”为虚词,“子”为敬词。“绥”与“推”音近,“然”或许是他的字。“介山”为其隐居或死后的封地,其氏"介"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则有待考证。
    西汉刘向《列仙传》则称“王光”,是把介子奉为道家人物的一种别称。
    介子推相关事迹有:割股啖君(割股奉君)、龙蛇之歌、渡河不满、隐居山林、得封介山、火烧绵上、足下起源、祖载设桂树起源、寒食清明起源等。而考诸史籍,虚构演义成分颇多。


    IP属地:重庆2楼2014-09-14 20:02
    回复
      1.割股啖君
      a《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韩非子.用人》: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徳,书图著其名。
      东方朔《七谏.怨思》: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b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则将之充实定型了
      《韩诗外传.卷十》:“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里凫须又袭竭君之资,避于深山,而君以馁,介子推割股,天下莫不闻。”


      IP属地:重庆3楼2014-09-14 20:03
      回复
        3.渡河不满 隐居山林
        a《说苑.复恩》:晋文公入国,至於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黎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官者也,而弃之;颜色黎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於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刀沈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史记》说渡河不满之后就隐居了
        《史记.晋世家》: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东周列国志》则说朝贺之后隐居
        《东周列国志第36、37回》:时介子推在他船中,闻重耳与狐偃立盟,笑曰:“公子之归,乃天意也,子犯欲窃以为己功乎,此等贪图富贵之辈,吾羞与同朝。”自此有栖隐之意。……又有介子推,原是从亡人数,他为人狷介无比,因济河之时,见狐偃有居功之语,心怀鄙薄,耻居其列,自随班朝贺一次以后,托病居家,甘守清贫,躬自织屦,以侍奉其老母。晋侯大会群臣,论功行赏,不见子推,偶尔忘怀,竟置不问了。
        b《左传》只说隐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吕氏春秋》说隐于山中
        《吕氏春秋.介立》: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西汉时才有隐于绵上的说法
        《史记.晋世家》: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韩诗外传.卷二》《新序.节士》:介子推曰:......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辟寝三月,号呼朞年。
        《说苑.复恩》: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列仙传》:及还,介山伯子常晨来呼推曰:“可去矣。”推辞母入山中,从伯子常游。后文公遣数千人,以玉帛礼之,不出。
        c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说介子推隐居不久就去世了
        《日知录.卷二十五》:二书(指《左传》《吕氏春秋》)去当时未远,为得其实,然之推亦未几而死,故以田禄其子尔。
        《列仙传》则说至少隐居了三十年才去世
        《列仙传》:后三十年,见东海边,为王俗卖扇。后数十年,莫知所在。王光沉默,享年遐久。


        IP属地:重庆5楼2014-09-14 20:04
        回复
          4.又有燔死、火烧绵上之说
          a《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寤而追求,封介山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b《新序.节士》: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琴操.卷下.龙蛇歌》: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IP属地:重庆6楼2014-09-14 20:04
          回复
            5.两汉以后演变出其母、其妹同被烧死之说
            a《东周列国志第37回》:乃使军士于山前山后,周围放火,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终不肯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
            b南梁任昉所撰《述异记.上》:并州妒女泉,妇人不得艳妆彩服其地,必兴云雨,一云是介推妹。
            唐张鷟《朝野佥载》:并州石艾、寿阳二界有妒女泉,有神庙,泉水沉洁澈千丈,祭者投钱及羊骨,皎然皆见。俗传妒女者,介之推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举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
            唐代李諲《妒女祠碑.妒神颂并序》:晋东之美者,有妬水之祠焉,其神周代之女,介推之妹。初文公出国,介推从行,有割股之恩,无寸禄之惠。誓将毕命,肯顾微躯,仪形飘殒於没烟,名迹庶几於不朽。后纵深悔,前路难追,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妹以兄涉要主,身非令终,遂於冬至之后,日积一薪烈火焚之,以其易俗。谚云:「百日斫柴一日烧」,此之谓也。
            金代元好问《承天镇悬泉》诗注曰:平定士俗传介之推被焚,其妹介山氏耻兄要君,积藉自焚,号曰妒女祠。


            IP属地:重庆7楼2014-09-14 20:04
            回复